首页 -> 2008年第4期

毛泽东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

作者:佚名




  
  ●《军事统帅毛泽东》
  ●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 编著
  
  台湾,是毛泽东一个永难拂去的情结,它不断牵动着晚年毛泽东的心绪。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他始终有着文武两手考虑。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他以武的一手为主,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他更注意运用文的一手,即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1955年5月,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指出:“用谈判来解决问题,……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最后都是用谈判解决的,台湾问题也可以用谈判解决。”在同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扩大会议上,周恩来指出:“解决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
  1956年1月,周恩来代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郑重提出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口号。这年春节,毛泽东针对国民党军政人员对大陆政策存在的疑虑,提出了“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以诚相见,来去自由”的方针。同年10月3日,毛泽东会见有关人士时说: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照旧”,台湾“现在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谈好了可以订个协定公布”。“台湾可以派些人来大陆看看,公开不好来可以秘密来。”在此之前,毛泽东还提出准备同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的整个方针逐渐形成。1960年5月2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了对台工作问题,认为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能落到美国人手中;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人去办;现在要蒋过来也有困难,逐步地创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更为宽松的四项具体意见:(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系委于蒋;(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系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一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出现转机,毛泽东不失时机地向台湾当局发出信息,提出了一系列和谈的原则。毛泽东表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照他们(指蒋介石等)自己的方式生活。水里的鱼都是有地区性的,毛儿盖的鱼到别的地方就不行。但是美国不要蒋时,蒋可以来大陆,来了就是大贡献,就是美国的失败。毛泽东专门请人转告台方:“蒋不要怕我们同美国人一起整他。”“他们同美国的连理枝解散,同大陆连起来,枝连起来,根还是你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你的一套。”关于军队,毛泽东表示:“可以保存,我不压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
  
  1963年初,周恩来在约请张治中、傅作义致信陈诚时,将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具体归纳于“一纲四目”。所谓“一纲”,就是台湾归还祖国,其他一切问题可按蒋介石与陈诚意见妥善处理。“四目”是:(1)台湾回到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仍由台湾当权者全权处理;(2)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台湾当局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4)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不久,周恩来又请有关人士转告陈诚:台湾回归祖国之后,可以行使更大的自治权利,除外交外,军队、人事均可由台湾朋友自己来管。
  毛泽东争取和平解决台湾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台湾当局深有影响。
  毛泽东是现实主义者。面对现实,他清楚地意识到台湾问题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1976年,已是晚年的毛泽东在病榻上同华国锋等人谈话时也提到了台湾问题,说: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
  毛泽东虽然没有看见祖国统一的实现,但是他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反映了他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思路,为祖国统一做了必要的思想及理论准备,也为后来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