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西哈努克在北京的日子里

作者:佚名




  ●《时代风云》央视《见证·亲历》栏目组 编
  
  
  这一天对于近八十岁的郭万棠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作为柬埔寨前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在中国的厨师,他要用地道的“亲王菜”来招待两位特别的客人。法式西餐烹制起来需要足够的火候,一大早郭师傅就忙碌了起来。
  来郭万棠家做客的是曾经一起在西哈努克官邸工作过的两个同事。为了招待他俩,郭万棠特意做了两道西哈努克亲王自己发明的菜——“公酒鸡”和“酸豆鱼”。虽然他们三个人都已经离开北京的西哈努克官邸很多年了,但谈到那个对他们影响很大的人——西哈努克亲王,谈到那段在北京生活的日子,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回忆。郭万棠也不例外。
  
  普通宅院里的“大胜利”
  
  西哈努克在北京一座普通的宅院里生活了很多年,不光是因为这个位于胡同尽头的小院安静。还因为这里保留了西哈努克太多的回忆。
  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国内发生政变,无法回到祖国的西哈努克选择了在中国定居。在众多国家的支持下,西哈努克领导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在异国他乡同朗诺反动政权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田正慷(西哈努克前任私人秘书)回忆:“他发表了‘三二三’声明之后,每隔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他就向柬埔寨人民发表一份告同胞书,这个同胞书里主要是呼吁柬埔寨人民起来抗击朗诺、施里马达政变集团,也分析国内外的形势,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评论。”
  每天西哈努克的工作安排得非常紧张,接见外国或者国内的客人,收听广播和阅读报纸,并就国际形势撰写社论和演讲稿。和很多政治家不同,西哈努克所有的发言稿都是自己亲自撰写的。所以每天西哈努克会从上午10点一直工作到深夜。
  在西哈努克忙碌的那个早春时节,1971年,上海衡山宾馆一名普通的厨师郭万棠来到了西哈努克官邸工作。不久,16岁的囤秀玲和任立军也来到了这里,他们俩刚刚从通县潞河中学毕业,就被国家外事管理局挑选进入西哈努克官邸工作。那时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要服务的这个外宾的太多的故事。
  但让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身为国家元首的西哈努克却成了厨房的常客。当年为了争取世界上更多国家对于抵抗政府的支持,西哈努克经常要在官邸举行一些宴会,而为了让宴会上的菜品更加可口,西哈努克经常是自己亲自到厨房和厨师们一起做菜。
  厨师郭万棠对此记忆犹新:“做好之后,他就自己拿过去尝,尝好以后呢,这个菜如果好,他就定下来了,下一次有什么宴会他要做这个菜了。”
  西哈努克的多才多艺在政坛相当出名。他会拍电影,会谱写歌曲,还爱好驾驶汽车、飞机。由于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法国教育,对于美食,西哈努克也非常在行,经常是拿着菜谱就可以做出味道正宗的法式西餐。而这个爱好,对于忙碌的西哈努克来说,也是一种放松的方法。
  在宴会上,西哈努克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亲王,他会非常细心地照顾每一位光临他府上的客人,细心地观察他们对菜品的反应。他说话得体,总是用流利的英语或者法语在宴会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对西哈努克的体贴,囤秀玲有话要说:“一般在他开宴会的时候,亲王都让第一杯酒给他倒,为什么给他倒呢?他怕瓶子上有脏东西、渣滓,给客人倒进去。刚打开嘛不干净,怕客人有什么看着不舒服的地方。”
  而在宴会后,彬彬有礼的亲王却完全暴露了一个孩子一样的本性。
  宴会后的第二天西哈努克到厨房来,对郭万棠讲:“郭代表,大胜利。”“大胜利,就是我们工作做得好,他中国话不会讲嘛,就讲大胜利。”郭万棠解释道。厨师任立军也说:“西哈努克双手也举起来了,鼓着掌就进来了。大胜利,大胜利,特别地高兴。”
  “大胜利”对于郭万棠和任立军来说是一次工作的肯定,而对于西哈努克来说却是战斗胜利的契机。
  西哈努克的午餐通常会有中西餐一共八九道菜。西哈努克官邸的总厨师长任立军,为了照顾八十多岁国王的口味和身体健康,和他的同事绞尽脑汁,几乎每天的菜单都不会重复。同时也为了尊重西哈努克的佛教信仰,每月他们还要遵照柬埔寨的宗教习俗,安排六天作为吃斋日。
  
  “狡猾”的病人
  
  为了照料西哈努克亲王的身体,北京医院的金玉如医生从1970年3月19日开始,成了西哈努克的保健大夫。医疗专家组为亲王制定了严格的饮食计划和健身计划,对于亲王的体重也有明确的要求。但在金玉如看来,西哈努克亲王却是一个“狡猾”的病人。
  金玉如回忆说:“其他人检查身体,一般都是在早上或上午八九点。他给我规定的去检查的时间呢,多半在十一点半以后,有时候甚至是一点半。为什么呢?因为有时候他的体重没有达到医生的要求,他还要补补课,比如在我去之前在院子里跑几圈,或者打一个小时的羽毛球,出一身汗,冲个澡,这样他的体重就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了。”
  对于西哈努克善意的行为,金玉如心领神会,从她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她也变成了同谋。
  
  “索”和“郭代表”
  
  囤秀玲那个时候已经逐渐习惯了自己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可以用简单的柬语和亲王有些简单的交流,亲王会用中文称呼她小囤,还会跟她开些玩笑。
  囤秀玲谈道:“他们柬埔寨话说人漂亮就说‘索娜’,他们老说那个,国王也就说‘索’。我一上来打球,国王就说‘索’,底下人就‘嘎嘎嘎’笑。也不管我叫小囤了,就说‘索’,‘索’上来了,意思就是那个漂亮的又来了。”
  从1971年11月12日,郭万棠第一次走进西哈努克官邸开始,漂亮的竹叶、高大的雪松,以及院落里年代古远的西式建筑,就成了郭万棠对于北京的全部记忆。因为工作太忙,郭万棠很少有机会到北京各处走走。这个对食品执著的人,把做饭当成了人生中最大的乐趣,而西哈努克就是他最好的知音。1976年,郭万棠当选为第六届人大代表,知道这个消息后,西哈努克对郭万棠的称呼改了,开始叫他“郭代表”。
  郭万棠记得西哈努克有一次开宴会,请了邓大姐,还有其他的领导同志。“吃过饭后,西哈努克跟其他人讲了,菜是上海的郭代表做的。后来叫我出去和客人见面,邓大姐就讲亲王在外面的宴会上老是讲郭代表、郭代表,郭代表什么意思啊?哦,亲王叫你郭代表,就是这个意思,你就是郭代表啊。”
  对于这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郭代表,西哈努克非常重视,总是像关照老朋友一样关照着他。
  “一天晚上有一场电影,看电影我们工作人员都要去看的,因为工作没做好嘛就没有去。”郭万棠说,“然后亲王说,郭代表没来啊?郭代表来了吗?叫他来看啊,没关系,叫他来看啊。老是叫我。”
  
  再次回到北京
  
  在西哈努克定居的庭院,柬埔寨的国家官员和各国的领导人一如既往地会来参加宴会,亲王一如既往地会在某个工作不繁忙的中午来到厨房试验他的新菜,日子就这样安静地流淌着。然而,突然有一天,一个消息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平静。
  1975年,朗诺非法政权被推翻。
  西哈努克回到金边。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工作人员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西哈努克的消息。
  他们想念,等待,猜测。
  “最开始都想到他能回来,后来有一次呢,外交部让我们把亲王的东西清点以后,交到外交部去了。”任立军猜测,“西哈努克亲王可能回不来了,大家心里也都比较失落,因为毕竟跟他年头也挺长的了。”
  1979年,由于柬埔寨国内局势的变化,西哈努克再次被中国政府邀请来到北京居住。
  西哈努克亲王再次回到北京以后,从前的工作人员列队欢迎,任立军提起当时的心情:“我们看到他非常激动,他看到我们这些老熟人呢,心情好像也是非常激动的。看到我们以后,亲切地拥抱,还亲吻,我们是不太习惯这样的礼节,但是我们知道他是把我们当成最亲最近的人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