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施的“苦肉计”吗

作者:马 骏




  另一个疑点最大的人,要属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了。
  破译日本密码是陆海军通力合作的结果。12月6日上午,美国陆军情报局远东情报科科长布拉顿上校也将侦知的日军可能即将进攻东南亚的情报向马歇尔汇报。然而,他到处找也找不到马歇尔。直到11时,才在阿林顿公园里找到正在那里牵着一只白毛黑斑狗骑着马散步的马歇尔。马歇尔似乎事先知道一样,平静地继续散步。
  马歇尔是美国陆军的最高军职人员,担负整个陆军的作战指挥。从职务上讲,他不应该对这样重大的情报置之不理。
  那么,从个性上看,也很奇怪。马歇尔是美国陆军的伯乐,有极高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他是世界十大优秀参谋长之一。他有一句名言:“低调做人,高效做事!”因此,无论从职务上还是从个性上,马歇尔都不应该这样做。可是,事实上马歇尔却这样做了!于是,人们在怀疑马歇尔为什么要这样做?
  罗斯福、金梅尔、斯塔克、马歇尔——如果把这些人的名字与他们的职务勾联起来,立即会发现他们是当时美国军界的最高决策圈子。然而,就是这些决策圈子中人的疑点丛生,使一些美国人认为,珍珠港事件的真正原因是罗斯福对美国人自己施的“苦肉计”。
  先不说“苦肉计”之说是不是真的,先分析一下罗斯福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些观点认为,罗斯福是以一个舰队的代价换来美国人对日本和德国宣战的结果。
  面对德国与日本的扩张威胁,罗斯福是有心参战的。然而,美国民众是不会答应他的参战政策的。
  美国建国后,出于巩固政权、在美洲扩张自己的势力的需要,确立了孤立主义政策。美国历史上有一位总统,叫约翰·亚当斯,他有一句著名的孤立主义经典口号:“美国用不着到国外去搜寻怪兽并将其消灭。”
  希特勒纳粹运动的兴起与第三帝国建立后的欧洲形势,并没有逃过罗斯福的眼睛。然而,罗斯福最初选择了沉默,因为,美国是一个孤立主义传统很深的国家。孤立主义思潮并不是要真的完全与世界隔绝,其实质是追求“让美国以最小的风险和成本参与世界事务”。这种思潮深刻影响着美国外交政策史。所以,尽管美国民众对法西斯侵略政策表示反对,但是有80%以上的人认为,如果战争不蔓延到美国,就不应该参战。
  然而,沉默并不代表无话可说。罗斯福密切关注着欧洲正在发生的变化。1938年4月中旬的一个周五,他给后来他最大的敌人希特勒写了一封信。他在这封信中,直截了当、毫不掩饰地询问希特勒:“阁下,你能否答应不进攻以下国家?”然后,罗斯福提出了一份31个国家的名单,其中有波兰、捷克等。罗斯福写这封信后,为了堵住国内孤立主义者的嘴,第二天,他专门发表讲话说:“我的信并不是背离美国的政策,我们还是实行‘不卷入’,‘不承担义务’的政策。我要扮演的不是什么调停人,而是邮电局或者电报局。”
  罗斯福与希特勒没有见过面,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对方政治理念的了解。罗斯福与希特勒的各自经历、家庭出身与一切背景,简直是天地之差,云壤之别。罗斯福追求的是通过民主政治与美国价值观的感召力影响世界。他反对法西斯侵略。
  信发出后,立即在欧洲引起反响,舆论认为,这封信如同风暴过后的阳光,使欧洲天空灿烂起来。那么,希特勒怎样回复这封信的呢?那就是极尽挖苦、嘲弄与蔑视之能事!
  希特勒是个演说天才,他能把死人说活,也能把活人说死。他在演说时对罗斯福的信逐条逐句地加以批驳。关于罗斯福开列的不要侵略的31个国家的名单,希特勒说:“罗斯福先生,我帮你问过你所开列名单上的31个国家,可是遗憾的是,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响亮地回答:‘不,我们没有受到德国的威胁!’他们为这种来路不明的谣言惟一的反应就是气愤。”
  希特勒说到这里,台下一片嘲笑声。接着,希特勒提高嗓音说:“罗斯福先生,我完全理解你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仗着你们国家幅员广大、财力雄厚,想充当世界的老大。而我,亲爱的先生,却处于一个比你的国家小得许多,也逊色得多的地方。”
  罗斯福的呼吁得到的是嘲弄。这使得他越来越认为,希特勒在欧洲日益坐大,对美国的国家根本利益威胁极大。当时,欧洲是美国资本和商品输出的主要阵地,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与大西洋相连的美国东海岸,又是美国经济和金融的中心。
  于是,罗斯福在美国没有参战前,甚至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爆发时,就根据当时国际社会瞬息万变的局势,产生了将纳粹德国作为主要敌人的思想。
  可是,怎么对付国内孤立主义的束缚呢?要知道,在美国这样一个国度内,总统的决策行为不能不考虑民众的支持。
  美国是一个两洋国家,南北邻国都是弱国,他享有天然的安全感。自从1814年结束的美英战争后,美国国土没有落下一枚敌人的炸弹。罗斯福清楚,只要希特勒或他的盟友的炸弹不落在美国头上,美国很难参与到这场战争中。于是,他希望他的敌人都犯错误,自己也要为敌人犯错误提供机会。
  让敌人犯错误,就是让敌人将炸弹投在美国人的头上;而给敌人犯这样的错误提供机会,就是即便知道敌人要投炸弹,也装作不知道,造成美国遭受侵略的既定事实。如果这个事实出现,那么,自己身上的孤立主义绳索,就会不解自开了!
  让孤立主义绳索不解自开——如果说罗斯福拿珍珠港事件当诱饵,给美国民众下了一个套,也就是所谓的“苦肉计”的话,原因就在于此!在战争爆发之前,罗斯福对他的助手和好友霍普金斯说:“我料定我们的敌人不会永远不犯错误。如果日本人进攻我们,我将争取国会批准我参加这场战争。”
  日本对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偷袭,给了具有极强心理安全感的美国人以极大的冲击。他们实在是弄不明白,一个小小的日本为什么竟敢与美国开战!震惊过后,是愤怒。美国人一反原来的对日态度,坚决要求政府对日宣战。就这样,罗斯福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地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