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吴佩孚,不当汉奸卖国贼

作者:聂 茂




  
  一
  
  吴佩孚的军旅生涯始于1898年。那时,他在天津的“武卫军”里当一名勤务兵。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吴佩孚所在的“武卫军”拼死抵抗,终因战力太弱,孤立无援,被八国联军打得一败涂地。吴佩孚化装逃离天津,保住了一条性命。
  离开天津后,吴佩孚考取了李鸿章创办的开平武备学堂,后来又进入袁世凯开办的陆军速成学堂。
  1904年,吴佩孚从陆军速成学堂毕业,被派往天津北洋督办公所参谋处工作,官衔为陆军中尉。从此,他正式成为北洋系中的一员。
  吴佩孚的发迹始于1909年的一次剿匪行动,他在此次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北洋大将曹锟的赏识。
  那时东北的土匪被称为“胡子”,气焰非常嚣张。他们采取“你来我走,你走我抢”的办法来对付官兵,令当时负责关外治安的曹锟一筹莫展。
  万般无奈之下,曹锟向部下求计。吴佩孚在参谋处工作,对“胡子”的游击战术非常清楚,心中也早就盘算好一套对付“胡子”的办法。此时见曹锟问计,吴佩孚觉得自己的出头之日到了。他当下毛遂自荐,向曹锟立下军令状:只带一营士兵,配备20匹战马,在三个月内消灭当地的“胡子”。对这个小小的中尉参谋,曹锟毫无印象,见他口气不小,曹锟虽然不以为然,但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任命他为剿匪特务队的队长,拨给他一营士兵、20匹战马。
  吴佩孚采取的战术说起来并不复杂,他针对“胡子”的行动特点,采取“跟踪惊扰”、“守株待兔”的办法:他先是带着特务队跟踪“胡子”,如果小股“胡子”作乱,就地予以歼灭;如果是大股出动,则等他们抢掠时出击,但并不与之硬拼。如此一来,“胡子”无法为所欲为了。相持了两个多月,“胡子”被特务队跟累了,跟怕了,只好散去,各自回到落脚地,想待官兵撤了之后再啸聚作案。这也早在吴佩孚的预料之中,“胡子”一散,吴佩孚立即将特务队化整为零,守株待兔,从“胡子”的落脚地将他们一一缉捕。吴佩孚剿匪成功,曹锟大喜过望。吴佩孚很快就被提拔为标统(相当于团长)。不久,他又被保荐为第三师第六旅少将旅长。
  1916年,“讨袁运动”风起云涌。第三师奉袁世凯之命,阻击蔡锷的护国军,吴佩孚的第六旅为先锋。为了报答曹锟的知遇之恩,吴佩孚十分卖力,屡立战功。而且,他还舍生忘死,两次在危急时刻救出曹锟。对于这个忠诚能干的部下,曹锟心存感激。后来,便把第三师师长的位子交给了吴佩孚。吴佩孚四处招兵买马,极力扩充实力。
  1917年,张勋率辫子军进京复辟。吴佩孚又作为北洋政府讨逆军的先锋,于7月12日攻破北京城,打败了辫子军,粉碎了张勋的复辟阴谋。
  就在这时,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以广东为根据地,成立了军政府,与北洋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1917年,谭浩明组建粤桂湘联军,攻占长沙。北洋政府总统冯国璋担心谭浩明与广东军政府联手,下令出兵湖南,以曹锟为攻湘军总司令。作为曹的心腹大将,吴佩孚为第一路司令,率第三师攻下襄樊,直逼羊楼司。
  羊楼司是湘鄂交界的要隘,联军以重兵驻守,攻湘军第二路司令张敬尧全力攻打,无功而返。
  吴佩孚率部到达羊楼司后,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了联军的内部矛盾:当右路的湘军遭到攻击时,中路的粤军全力援助;而在左侧的桂军受到攻击时,粤军却作壁上观,一枪不发。于是,吴佩孚利用粤桂矛盾,以小部分兵力佯攻中路,而以左路为突破口,一举拿下了羊楼司。接着,他又采用离间计,分化联军内部,结果导致联军内讧,吴佩孚顺利地拿下了岳州,乘胜前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湖南省会长沙。接着,他又率部向南挺进,攻下了湘南重镇衡阳。
  这次南征,吴佩孚劳苦功高。但北洋政府却只授予他“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而没有半点功劳的皖系将领张敬尧则被授予“一等文虎章”,同时张被任命为湖南督军。
  吴佩孚对此十分不满,打下衡阳后,就地驻扎,死活也不肯再往前打了。
  控制了北京政府的段祺瑞,知道吴佩孚不仅才干出众,而且实力不小。为了拉拢他,以分化曹锟的势力,段祺瑞对吴佩孚好言安抚,并授予他“孚威将军”的称号。这种情形下,吴佩孚不好再说什么,开始全力经营湖南。他一面积极联络各路军阀,一面支持湖南的反内战、反卖国的民主运动,以收买人心。
  
  二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丧权卖国的“二十一条”的坚强决心。段祺瑞丧心病狂,竟下令镇压。与段祺瑞恰恰相反,吴佩孚则通电全国,表示支持。
  吴佩孚对于五四运动的态度,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与他早年所受的启蒙教育有关。
  吴佩孚之父在儿子幼年时,常给他讲古代爱国民族英雄的故事。吴佩孚在这种影响下,从小就崇拜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后来,他又亲眼看到日本军舰炮击蓬莱阁,将我中华名胜毁于一旦,故对日本人耿耿于怀。
  一次,吴佩孚重游蓬莱阁,想起日本人的暴行,一时感慨激昂,填成一词,名曰《满江红·登蓬莱阁》。全词如下: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忆当年,吉东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弱。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如今,日本人要借“二十一条”夺取山东,吴佩孚当然十分愤慨。他通电痛斥巴黎和会,请求北京政府把军队调到山东,对日本作战。吴佩孚的这些言行,博得一片喝彩,甚至被一些人称为“民族救星”。
  1919年12月,直系头领冯国璋病死,曹锟成了直系新的领军人物。于是着手联合奉系张作霖等军阀,并密电吴佩孚,要他带部北上,准备用武力把段祺瑞赶下台。
  对曹锟忠心耿耿的吴佩孚接到密电,于1920年5月率第三师离开衡阳,回到中原。吴佩孚立即致电各省,提出召开国民大会的建议。同时,他还以“不结交洋人,不借外债,不进租界”来标榜自己,威望骤然高升。
  吴佩孚举师北归,段祺瑞先发制人,胁迫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颁发“大总统令”,处分曹、吴二人:吴佩孚“交陆军部依法惩办”,曹锟则“褫职留任”。
  曹、吴当然不把这道处分放在眼里,他们把直系军队全部集中到保定,名为“讨逆军”,由曹锟自任总司令,吴佩孚任前敌总司令,率军分三路向北京发起进攻。
  段祺瑞也不甘示弱,调集兵力,将皖系军队改名为“定国军”,准备与直系决一雌雄。
  1920年7月14日,酝酿了三年之久的直皖战争终于爆发。双方在京汉铁路沿线展开激战,直系有备而来,吴佩孚的第三师又骁勇善战,加上奉系张作霖相助,“定国军”不是对手,只三天时间就被“讨逆军”打得溃不成军。最后,直皖战争以直系胜利而告终,作为直系中流砥柱的吴佩孚也自此成为直系的军事首脑。
  
  三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三省。为了把整个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又于1937年7月7日炮轰卢沟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极力扶植傀儡政府,物色在野军阀和失意政客,替它鼓吹“中日亲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吴佩孚正是他们看中的主要对象之一。
  吴佩孚素来对日本人不怀好感,众所周知。例如在五四运动期间,学生反对日本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反对“二十一条”,要求惩办亲日的卖国贼,吴佩孚持支持态度。他不仅亲自接待学生代表,表示愿意从自己做起,移师对外,还多次发电给政府,要求对日宣战。“九一八”事变后,他又对张学良把东三省拱手让给日本加以指责,并说要替张学良带兵与日军决战,夺回东三省。但吴佩孚的野心也是出了名的,谁都对他防范三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