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李克农的情报战促使北平和平解放

作者:李 力

本家动态等”。并明确指出:“此种材料对将来进城有很大用处。”天津解放前后,华北局社会部与天津情报组织,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建国部长率领干部参加接管城市,在保护民族工业、维护社会治安,肃清敌对势力,建立革命秩序等方面,做得广泛深入,严谨周密,受到了领导好评。傅作义的日子很不好过
  北平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古城,国内外遐尔闻名。为了免遭战火毁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研究决定:采取军事围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针,继续与傅作义谈判,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北平问题。同时做好战斗准备,以充分备战来逼和。父亲领导的情报组织,在这两方面都积极配合。
  1949年1月,中央情报部获悉傅作义守卫北平的方针,又获得《北平城防方案》、《北平城垣作战计是划》及详细地图等重要情报,反映出傅作义尽管加紧军事部署,实际上动摇于和战之间。1948年11月,他就派人与解放军接触谈判。方针是:(1)利用共方不愿破坏古都文化古物之隙,坚守城内,决不出城作战;(2)尽量拖延时间,等待国共重开和谈,如能守住北平,不做投降将军;(3)必要时率兵突围去绥远;(4)北平市粮食无着,无法维持时,各界代表请愿要求,方可放弃北平。为了应付紧急情况,国民党守军还在城内东单广场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必要时,可用小飞机应急。
  根据以上情况,中共中央决定,一面加强军事围困、打消傅作义幻想,一面大力争取傅作义接受和平解决的方案。中央情报部把北平守军的军事情报,提供给平津前线司令部,我军加紧对北平包围,傅作义的十余万守军,根本无法出逃。父亲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精神,又指挥几个地区的情报组织,多头并进,积极合作,劝说傅作义将军接受和平解决方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究取得显著效果。
  1948年11月底,中央情报部电告上海吴克坚情报系统,指示他们:“通过你们的间接关系,继续对傅作义进行动摇工作,在目前是很需要的。”又交代说:“只要傅诚心反蒋反美,面向人民,我们的态度是与人为善的。”吴克坚系统通过傅作义的几位高级顾问,进行劝说工作,减少了傅作义的疑惧心理。父亲又通过香港潘汉年情报系统,安排冀朝鼎去做傅作义的工作。电报指明:“冀朝鼎可做两件事:一是向傅解释三次大战打不起来,对美援不可存奢望,以动摇其抵抗决心;二是在战局危急时,坚决反对傅之破坏政策,保护经济系统中各种设备、科学器材及专门人才,以利我军接收。”
  冀朝鼎与傅作义是山西同乡,参加过有名的“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经济学专家,博士,水平甚高。他利用与傅作义的密切关系,向傅陈述利害得失,劝他选定和平解决的上策。当时,美国答应给华北运送三船军火,引出傅作义“依靠美援,争取时间以待局势演变”的幻想,冀朝鼎向他再三解说:美国军火不可能来,促使傅作义早下决心,与共产党谈判成功。和平起义。
  阎又文也是山西人,与傅作义是同乡,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在傅的部队工作,才华出众、待人和善,颇受器重,后来成为傅作义的私人秘书。他参与各种政治、军事会议,帮助起草讲话稿、报告稿,威信越来越高,被傅作义视为知己。1945年8月,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处长周兴、副处长兼情报科长李启明,在延安派王玉去归绥,与阎又文接头,从此保持单线联系。1947年,为了便于工作,父亲把王玉从陕北保安处调到中央情报部,保持了“王玉一阎又文一傅作义”这条情报路线。
  1949年1月,中共中央认为,傅作义接受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可能性很大,组建了接管北平的领导班子。彭真任中共北平市委第一书记,叶剑英任市长兼军管会主任,谭政文兼任北平市公安局长。此时,父亲提出再派王玉去北平,与阎又文联系,更清楚地摸准傅作义的动向,提供中央参考。1月10日,中央情报部谭政文副部长找王玉谈话,交代任务,并研究完成任务的方法。
  因为战况紧张,北平城门把守严密。王玉到达北平西郊海淀时,发现只有西直门每日开放半天,让各大报社记者进出,其他城门一律紧闭。沿路岗哨林立,盘查很严。王玉进城受盘查时,自称是《平民日报》记者,两个士兵搜查全身后,把他押到西直门,仍旧纠缠不休。王玉就大摆架子,厉声地说:“老实告诉你们,我是‘华北剿匪总司令部’的谍报人员。”随手拿起岗哨电话,直接给阎又文通话。很快阎又文就派汽车把他接走,并安排住在北京饭店,国民党宪兵特务也不能随意检查。
  阎又文向王玉介绍说:“这些天来,傅作义的日子很不好过,惶惶不可终日,思想处于极度矛盾之中。”接下来,阎又文几乎每天提供一份书面报告,叙述傅作义的思想动向与具体表现。傅想只身逃跑,但怕蒋介石不肯轻饶他。他想放下武器投降,又顾及面子。他想突围西进,但北平被围得水泄不通,已是死路一条。他想继续抵抗,但怕最后自己粉身碎骨,古城严重毁坏,必遭国人唾骂,遗臭万年。整天愁眉苦脸,寝食不安,一个人走来走去。阎又文根据党的指示,每天与他形影不离,并针对其思想顾虑,不断提出劝告。当傅作义听到中共权威人士声明,把他列为第四十三名战争罪犯时。立刻感觉紧张。阎又文便趁热打铁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向傅指出:只要放下武器,不仅不会受害,还可以立功受奖。这些忠言,对傅作义减轻思想疑虑,起了重要作用。傅冬菊同志也向她父亲进行劝说,亲情感动,傅作义私下与她商量,终于决定派代表出城与共产党秘密联系。
  经过多方努力,傅作义派了一个和平代表团到西郊颐和园青龙桥与共产党会谈。团长是副总司令邓宝珊,团员有何思源、阎又文等人,叶剑英接见时,指明傅作义应该认清形势,放下武器,才有出路。随着,共产党方面派了代表团进北平谈判。团长是中共北平地下党负责人、新任北平市副市长徐冰,王玉也参加了代表团的工作。傅作义、徐冰会谈时,阎又文、王玉两人皆以不同身份,在场旁听。
  经过几次谈判,1949年1月21日,双方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市人民的热烈欢呼中,从前门大街开进北平。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东北、华北解放军主要领导与叶剑英站在正阳门城楼,市民们欢蹦乱跳,兴高采烈,对解放军表达了诚挚的爱戴与欢迎。北平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新的阶段。傅作义将军顺应民意,使这座古城免遭战火破坏,也立下了历史功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