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 遥 游
|
【题解】
本文是《庄子》的首篇,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庄子的逍遥是指“无所待而游于无穷”,即是说无视物我之别,忘己、忘功、忘名,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约束而自由自在地优游。此篇逍遥义同时奠定了整部《庄子》的浪漫主义基调。
全文分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文章一开始就给我们塑造了大鹏的宏伟形象,它凭风怒飞,扶摇而上九万里,看虽逍遥,实则“有所待”,没有达到庄子理想的境界。紧接着又通过野马、尘埃、蜩与学鸠、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等形象说明他们皆有所待。文章到此以“此小大之辩也”稍作收结,承上启下,又引出誉不加劝、非不加沮的宋荣子和“御风而行”的列子,他们也不逍遥。至此“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至人、神人、圣人形象就呈现在我们面前,成为庄子肯定的正面形象。文章在分论部分进行具体论述,用许多寓言故事逐层阐释了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继续重申了顺乎自然、无为而适的逍遥游观点。
庄子的逍遥游作为一种理想境界,让人心驰神往。但在现实中却是无法达到的。文章想象丰富,构思巧妙,结构谨严。行文自然顺畅,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又如万斛源泉,随地涌出。且文复生文,喻中夹喻,波兴云委,莫测涯涘,字里行间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
北冥有鱼[1],其名为鲲[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4],其翼若垂天之云[5]。是鸟也[6],海运则将徙于南冥[7]。南冥者,天池也[8]。《齐谐》者[9],志怪者也[10]。《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2],去以六月息者也[13]。”野马也[14],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16],其正色邪[17],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8]?其视下也[19],亦若是则已矣[20]。且夫水之积也不厚[2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23],则芥为之舟[24];置杯焉则胶[25],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6]。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27],而后乃今培风[28];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9],而后乃今将图南[30]。
【注释】
[1]冥(míng明):通“溟”,指海。北冥,北海。
[2]鲲(kūn昆):小鱼。这里用作大鱼名。
[3]鹏:即古“凤”字,大鸟名。
[4]怒:奋力。
[5]垂:通“陲”,边疆。
[6]是鸟:此鸟,指大鹏。
[7] 海运:海动,谓海水翻腾。
[8]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
[9]《齐谐》:书名,出于齐国,故名《齐谐》。
[10]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11]水击:击水,拍水。这是写鹏翼拍水而飞。
[12]抟(tuán团):兼有拍、旋二义。 扶摇:盘旋而上的暴风。
[13]去:离开。 息:气息,谓风。
[14]野马:指浮游的水气。
[15]息:气息。
[16]苍苍:深蓝色。
[17]邪: 同耶。
[18]其:抑或,还是。
[19]其:指大鹏。
[20]是:指人视天。
[21]厚:谓深。
[22]负:载。
[23]坳(ào傲)堂:室内低洼处。
[24]芥:小草。
[25]胶:粘着,犹言搁浅。
[26]大翼:指大鹏。
[27]斯:就。
[28]培风:凭借风力。培,通“凭”。
[29]莫之夭阏:没有阻碍。夭,折; 阏(è扼),止。
[30]图南:图谋南飞。
“蜩与学鸠笑之曰[1]:‘我决起而飞[2],抢榆枋[3],时则不至[4],而控于地而已矣[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6]?’”适莽苍者[7],三飡而反[8],腹犹果然[9];适百里者,宿舂粮[1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11],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12],小年不及大年[13]。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14],蟪蛄不知春秋[15],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16],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17],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18],众人匹之[19],不亦悲乎?
【注释】
[1]蜩(tiáo条):蝉。 学鸠:小斑鸠。
[2]决(xuè血)起:急起的样子。
[3]抢:冲。 榆:榆树。 枋:檀树。
[4]则:或。
[5]控:投。
[6]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 之:往,到。 南:作动词,向南飞。
[7]适:往。 莽苍:指效野。
[8]飡(cān餐):通“餐”。 反:通“返”。
[9]果然:饱的样子。
[10]宿舂粮:指要携带过一宿的粮食。
[11]之二虫:指蜩与学鸠。之,这。
[12]知:通“智”。
[13]年:年寿。
[14]朝菌:一种朝生暮死的虫。 晦朔:每月的第一天为朔,最末一天为晦。
[15]蟪蛄:寒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
[16]楚:楚国。 冥灵:木名。
[17]椿:椿树,传说是神树。
[18]彭祖:传说中的长寿人物。 特闻:独闻于世。
[19]匹:比。 之:指彭祖。
汤之问棘也是已[1]:“穷发之北[2],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3],未有知其修者[4],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5],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6],绝云气[7],负青天[8],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9]。斥鴳笑之曰[10]:‘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11],翱翔蓬蒿之间[12],此亦飞之至也[13],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14]。
【注释】
[1]棘:即夏革,汤时贤大夫。
[2]穷发:指北极地带草木不生的地方。
[3]广:指鱼背的宽度。
[4]修:长。
[5]太山:即泰山,在山东境内。
[6]羊角:羊角风,即旋风。
[7]绝:超越。
[8]负:倚靠。
[9]且:将,将要。
[10]斥鴳(yàn燕):生活在小泽中的雀鸟。斥,小泽。
[11]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
[12]蓬、蒿:皆为低矮的草木植物。
[13]至:极,指最理想境界。
[14]辩:通“辨”,分。
故夫知效一官[1],行比一乡[2],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3],其自视也[4],亦若此矣[5]。而宋荣子犹然笑之[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7],举世非之而不加沮[8],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9]。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10],泠然善也[11],旬有五日而后反[12];彼于致福者[13],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14]。若夫乘天地之正[15],而御六气之辩[16],以游无穷者[17],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18],神人无功[19],圣人无名[20]。
【注释】
[1]效:胜任。
[2]比:适合,投合。
[3]征:信。
[4]其:指上述三种人。
[5]此:指蜩鸠、斥鴳。
[6]宋荣子:战国中期的思想家。 犹然:喜笑的样子。
[7]誉:赞扬。 劝:努力,励勉。
[8]非之:非难他。 沮:沮丧,消极。
[9]数数然:营求急促的样子。
[10]列子:即列御寇。 御风:乘风。
[11]泠然:轻妙的样子。
[12]有:通“又”。 反:通“返”。
[13]致:求。
[14]有所待:有所依赖。这里是说列子仍不能逍遥游。
[15]乘:顺。 正:法则,规律。
[16]御:顺从。 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
[17]无穷:无始无终之境,即大道。
[18]无己:即忘掉自己,与万物化而为一。
[19]无功:谓无意求功于世间。
[20]无名:指无心汲汲于名位。至人、神人、圣人即是庄子理想中修养最高的人物。
尧让天下于许由[1],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2],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3],其于泽也[4],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5],而我犹尸之[6],吾自视缺然[7],请致天下[8]。”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9]。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10],不过一枝;偃鼠饮河[11],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12],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3]!”
【注释】
[1]尧: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许由:传说中的古代隐士。
[2]爝(jué爵)火:小火把。 息:通“熄”。
[3]浸灌:浇灌。
[4]泽:润泽。
[5]夫子:指许由。
[6]尸:本指庙中神像,后引申为徒居名位而无其实之意,这里是主持,主其事。
[7]缺然:自愧的样子。
[8]致:与,交给。
[9]宾:从属、派生的东西。
[10]鹪鹩(jiāo liáo焦疗):小鸟名,善于筑巢。
[11]偃(yan眼)鼠:即鼹鼠,好饮河水。
[12]庖(páo袍)人:厨师。 治庖:管理烹饪的工作。
[13]尸祝:祭祀中执祭版对神主祷祝的人。 樽(zūn尊):盛酒器具。 俎(za阻):盛肉器具。
肩吾问于连叔曰[1]:“吾闻言于接舆[2],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3];大有径庭[4],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5]?”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6],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7];不食五谷[8],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9]。’吾以是狂而不信也[10]。”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11],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12]。是其言也,犹时女也[13]。之人也[14],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15],世蕲乎乱[16],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17]!之人也,物莫之伤[18],大浸稽天而不溺[19],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穅[20],将犹陶铸尧舜者也[21],孰肯以物为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22],越人断发文身[23],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24],窅然丧其天下焉[25]。”
【注释】
[1]肩吾、连叔:皆为作者虚构的人物。
[2]接舆:楚国的狂士,隐居不仕。
[3]河汉:指天上的银河。
[4]径庭:差别很大的意思。径,指门前路。庭,指堂外地。
[5]其:指接舆。
[6]藐姑射(yè夜):神山名。
[7]绰约:姿态柔美。 处子:处女。
[8]五谷:指稻、黍、稷、菽、麦五种谷物。
[9]疵疠(cī lì词阴平力):恶病,引申为灾害。
[10]以:认为。 是:指接舆的那番话。
[11]瞽者:盲人。 文章:花纹。
[12]知:通“智”,智力。
[13]时:通“是”,此。 女:通“汝”,指肩吾。
[14]之人:神人。
[15]旁礴:混同。
[16]蕲(qí 其):通“期”,期望。 乱:治。
[17]弊弊:辛苦经营的样子。
[18]莫:没有能。此句为宾语前置。
[19]大浸:大水。 稽:至。
[20]粃穅:比喻道之粗者。穅,通“糠”。
[21]陶铸:造就。
[22]宋:今河南,宋人是殷人后代,所以戴这种礼帽。 资:贩卖。 章甫:殷代的一种礼帽。 诸越:即于越,今浙江。
[23]断发:剪短头发。 文身:在身上刺画图案或花纹。
[24]四子: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 汾水:在今山西省境内,为黄河支流。
[25]窅(yao咬)然:怅然的样子。 丧:遗忘。
惠子谓庄子曰[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2],我树之,成[3],而实五石[4];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5];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6]。非不呺然大也[7],吾为其无用而掊之[8]。”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9]。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10],世世以洴澼絖为事[11]。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12]。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14]。越有难[15],吴王使之将[16];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17]。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18],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19]!”
【注释】
[1]惠子:姓惠名施,宋人,曾为梁惠王相,是庄子的好友。
[2]魏王:梁惠王。 贻(yí 移):赠送。 瓠(hù户):葫芦。
[3]成:成熟。
[4]实:容量。 石: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5]坚:硬度。
[6]瓠落:即廓落,空廓的样子。
[7]呺(xiāo消)然:空虚巨大的样子。
[8]为:因为。 掊(p?u剖上声):击碎。
[9]拙:笨拙,不善于。
[10]龟(jūn军):通“皲”,皮肤冻裂。
[11]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平譬况):漂洗丝絮。
[12]方:指不龟手的药方。 金:古代的货币单位。
[13]鬻(yù育):出售。
[14]说(shuì税):劝说,游说。 吴:周代诸侯国,即今江苏、安徽、浙江的部分地区。
[15]越:即今浙江钱塘江一带。 难:难事,指军事行动。
[16]将:带兵。
[17]裂地:割出一块地方。
[18]虑:系缚。 樽:腰舟。
[19]有蓬之心:指惠子心为茅塞,不通道理。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1],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2],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3],立之涂[4],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5]。”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6]?卑身而伏,以候敖者[7];东西跳梁[8],不辟高下[9],中于机辟[10],死于罔罟[11]。今夫斄牛[12],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13]。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14],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15],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释】
[1]樗(chū初):臭椿,一种劣质的大木。
[2]大本:主干。 拥肿:即臃肿,指树干疙瘩盘结。 中(zhòng众):合乎。
[3]规矩:圆规和角尺。
[4]涂:通“途”,道路。
[5]去:抛弃。
[6]狸(lí离):野猫。 狌(shēng生):黄鼠狼。
[7]敖(áo翱)者:指嬉游的小动物。
[8]跳梁:即跳踉,腾跃跳动的意思。
[9]辟:通“避”,避开。
[10]机辟:泛指捕兽工具。
[11]罔:通“网”。 罟(gu古):网的统称。
[12]斄(lí离)牛:即牦牛,体大不灵活。
[13]执:捉拿。
[14]彷徨:指翱翔、悠游之义。
[15]夭:夭折,早死。
【文化史拓展】
关于庄子逍遥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
《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向秀、郭象《逍遥义》云:“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鴳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认为鹏与小鸟在能力方面虽有差异,但他们都是率性而动,都满足了自己性分的要求,顺其自然而行,便都是一样逍遥的。
东晋支遁曾在余杭白马寺与刘系之等谈《庄子·逍遥游》,不同意郭象“适性以为逍遥”的说法,认为按照郭象的观点,一切坏人只要满足他们的凶残本性,也都得到逍遥了:“夫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为得者,彼亦逍遥矣。”(《高僧传·支遁传》引)“于是退而注《逍遥》篇,群儒旧学,莫不叹服”。《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支氏《逍遥论》云:“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鴳。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鴳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遥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烝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支遁认为,鹏因躯体庞大,非海运不能举其翼,非扶摇不能托其身,非到九万里高不能往南飞,非到南冥不能休息,所以它是很不舒适的,哪里有什么逍遥可言呢?鴳自己不能远飞而嘲笑大鹏飞得那么远,这是有骄傲自满的情绪,是为内心所累,因此也同样不能得到逍遥。支遁还指出,所谓足性、适性逍遥,只不过是追求一种低级的形躯上的欲望满足,而这种欲望实际上又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因为当其所足之时,似乎已经得到天真快乐,但哪里知道这好比饥者一饱、渴者一盈之时,并不能忘掉糗粮和美酒呢!所以所谓的足性、适性逍遥,远不是一种逍遥至足的境界。那么,何谓逍遥至足的境界?支遁说:“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这就是庄子在《逍遥游》篇中所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无所待”的逍遥游。在支遁看来,要达到这种逍遥境界,首先必须使自己获得精神上的彻底解脱,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不为一切外物所负累,从而呈现为“至人”一般的冲虚明净的心理状态。他的这一逍遥论,是对向秀、郭象思想中“得其所待,然后逍遥”一层意思的坚决否定和批判,而把他们思想中关于“无待”而逍遥的一层意思加以肯定和提升,使之成为呈现“至人”之心的超拔境界,从而接近了庄子的逍遥本义。
唐代人对庄子逍遥义没有新的发明。宋代人则在继王弼以《庄子》研治儒家经典《周易》卦象之后,并受理学影响,则开拓了以《周易》阐释《庄子》,运用易学象数派理论来阐释庄子逍遥义的道路。据《道藏》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所收录的宋代学者阐释《逍遥游》篇的文字资料可知,其中除林希逸一人外,其余的都是以易学象数派理论来阐释庄子逍遥义的。他们认为,《周易》的本体论是“太极”和“阴阳”,阴阳交感产生万物,六、九之数代表阴、阳二爻,阳数前进止于九,阴数后退止于六,整个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就是由阳极到阴、阴极到阳这一进退变化引起的。如在王安石之子王雱看来,“道”是无方无物的绝对虚无,只有至人能够与之冥合,所以他无我、无心而不物于物,从而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而鲲、鹏潜则必有赖于北冥,飞则必迁徙于南冥,高升必凭九万里之上,休息必待六个月之后;蜩、鸴之飞,远则不过榆枋,时或不至,落于地而已,此皆为造化所制,阴阳所拘,非所以为逍遥也。这种阐释不但有力地纠正了郭象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错误理解,而且还标志着在继东晋支遁以佛教即色空义哲学阐释《逍遥游》篇后,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阐释又有了新的进展。
当然,宋代学者以易学象数派理论阐释庄子逍遥义也不免会有些牵强附会,所以宋末林希逸对他们提出了批评,认为“无所待”的境界才是庄子逍遥游思想,从而有力地纠正了宋代绝大多数治庄者在阐释《逍遥游》篇主题思想上存在着的偏颇。但林希逸在纠正别人偏颇的同时,他自己的阐释却又不免表现出了儒释化倾向。
罗勉道是继林希逸之后的又一位治庄者,他在阐释《逍遥游》篇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执一“化”字以寻绎庄子逍遥游的本旨。如他在《南华真经循本》开篇释“鲲化而为鸟”之“化”字时指出:“篇首言鲲化而为鹏,则能高飞远徙。引喻下文,人化而为圣、为神、为至,则能逍遥游。初出一‘化’字,乍读未觉其有意,细看始知此字不闲。”对于庄子全书首次出现的“化”字,前人都未从中看出什么特殊意义,而罗勉道却知“此字不闲”,说明他一开始就与庄子“万物皆化”的思想发生了共鸣,因而就紧紧抓住“化”字来具体阐释庄子的逍遥游思想,为后人诠释庄子逍遥义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法。
明清人对庄子的研究基本上继承了宋代人儒、释、道结合的观点。在逍遥义的阐释上,以清初人林云铭为代表,提出了以“大”为逍遥游的观点。如他在《庄子因·逍遥游》开头“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下说:“总点出‘大’,‘大’字是一篇之纲。”其实,执“大”以为逍遥、盛赞大鹏形象的观点由来以久。如李白在《大鹏赋》中所塑造的大鹏,以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丰富和发展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形象,这在大鹏形象的发展史上可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他又在《上李邕》诗中再次运用这一形象以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即使到了临终之际,犹作《临路歌》云:“大鹏飞兮震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可见,这里又把庄子所描绘的大鹏阐释成了一个气势磅礴而又苍凉悲壮的大鹏形象。
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创作了《念奴娇·鸟儿问答》词,其中写道:“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廓。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毛泽东同志把伟大的祖国比作大鹏,把祖国的前程比作大鹏之展翅南飞,意境宏伟,气象开阔,使大鹏的形象焕然一新,放射出时代的光芒。他笔下的大鹏形象虽然与庄子的本旨不同,但他反其意而用之,执“大”字刻划出的鲲鹏形象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深喜爱。
李泽厚、刘纪纲先生主编的《中国美学史》谈到大鹏之美时说:“《庄子》全书中,充满着对无限之美的赞颂。那被庄子极为生动地描绘出来的其背‘不知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之美……是庄子所赞颂的‘大美’。”即认为庄子借“大鹏”的形象表达了他的“大美”思想。但应当指出,他们所编的《中国美学史》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却把庄子笔下的大鹏理解为“大美”,似乎是与庄子的本意不相一致的。
【文学史链接】
1、 相关文学典故
鹏程万里
鹏程万里兹权舆,平时义方师有余。
(楼钥《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
莫叹儒冠久误身,鹏程万里终当奋。
(杨珽《龙膏记·开阁》)
扶摇直上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越俎代庖
一时承乏,方惭越俎以代庖。
(秦观《代谢中书舍人启》)
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进渫不食乎?
(陈亮《又与吕伯恭正字书》)
2、 后世有关诗赋文
阮修《大鹏赞》
贾彪《鹏鸟赋》
高迈《鲲化为鹏赋》
李白《北溟有巨鱼》
李白《大鹏赋》
独孤授《北溟有鱼赋》
王起《尧见姑射神人赋》
纥干俞《列子御风赋》
宋太宗《逍遥咏》
楼钥《鲲化为鹏》
程文海《逍遥游铭跋》
周祈《鲲鹏》
3、 文学技法
意中生意,言外立言。纩中线引,草里蛇眠。云破月映,藕断丝连。作是观者,许读此篇。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逍遥游》篇末文评)
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蒙,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
(林云铭《庄子因·逍遥游》篇末总评)
开手撰出“逍遥游”三字,是南华集中第一篇寓意文章。全幅精神,只在乘正御辨以游无穷,乃通篇结穴处。却借鲲鹏变化,破空而来,为“逍遥游”三字立竿见影,摆脱一切理障语,烟波万状,几莫测其端倪,所谓洸洋自恣以适己也。老子论道德之精,却只在正文中推寻奥义;庄子辟逍遥之旨,便都从寓言内体会全神,同是历劫不磨文字,而缥缈空灵,则推南华为独步也。其中逐段逐层,皆有逍遥境界,如游武夷九曲,万壑千岩,应接不暇。起手特揭出一“大”字,乃是通篇眼目。大则能化,鲲化为鹏,引起至人、神人、圣人,皆具大知本领,变化无穷。至大瓠、大树,几于大而无用,而能以无用为有用,游行自适,又安往而不见为逍遥哉!一路笔势蜿蜒,如神龙夭矫空中,灵气往来,不可方物。至许由、肩吾以下各节,则东云见鳞,西云见爪,馀波喷涌,亦极恣肆汪洋。读者须处处觑定逍遥游正意,方不失赤水元珠,致贻讥于象罔也。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逍遥游》总论)
《庄子》文法断续之妙,如《逍遥游》忽说鹏,忽说蜩与学鸠、斥鴳,是为断;下乃接之曰‘此大小之辨也’,则上文之断处皆续矣,而下文宋容子、许由、接舆、惠子诸断处,亦无不续矣。
(刘熙载 《艺概·文概》)
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飞,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乌知非鹏之学为周哉?
(同上)
【集评】
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鴳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
(梁刘孝标 《世说新语·文学》 注引向秀、郭象《逍遥义》)
夫小大虽疏,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
(郭象 《庄子注·逍遥游》题解)
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鴳。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鴳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亡丞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
(刘孝标《世说新语·文学》注引支遁《逍遥论》)
此为书之首篇。庄子自云言有宗,事有君,即此便是立言之宗本也。逍遥者,广大自在之意,即如佛经无碍解脱。佛以断尽烦恼为解脱,庄子以超脱形骸,泯灭知巧,不以生人一身功名为累为解脱。盖指虚无自然为大道之乡,为逍遥之境,如下云“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等语是也。意谓唯有真人能游于此广大自在之场者,即下所谓大宗师即其人也。……故此篇立意,以“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为骨子。立定主意,只说到后,方才指出,此是他文章变化鼓舞处。学者若识得立言本意,则一书之旨了然矣。
(释德清《庄子内篇注·逍遥游》总论)
庄子之学,以虚无为体,以静寂为用,以自然为宗,以无为为教。逍遥游者,游于虚无之乡,寂静一任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也。……《庄子》全书,皆是虚无、寂静、自然、无为之递演。此篇为第一篇,统括全书之意,逍遥物外,任心而游,而虚无、寂静、自然、无为之旨,随在可见。能了解此意,《庄子》全书即可了解。
(胡朴安《庄子章义·逍遥游》总论)
【彙評】
“《莊子》文法斷續之妙,如《逍遙遊》忽說鵬,忽說蜩與學鳩、斥鴳,是爲斷;下乃接之曰‘此大小之辨也’,則上文之斷處皆續矣,而下文宋容子、許由、接輿、惠子諸斷處,亦無不續矣。”(劉熙載 《藝概·文概》)
夫小大雖疏,而放於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於其間哉!(郭象 《莊子注·逍遙遊》 題解)
夫大鵬之上九萬,尺鴳之起榆枋,小大雖差,各任其性,苟當其分,逍遙一也。然物之蕓蕓,同資有待,得其所待,然後逍遙耳。唯聖人與物冥,而循大變爲能,無待而常通,豈獨自通而已!又從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則同於大通矣。(梁劉孝標 《世說新語·文學》 注引向秀、郭象《逍遙義》)
夫逍遙者,明至人之心也。莊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鵬鴳。鵬以營生之路曠,故失適於體外;鴳以在近而笑遠,有矜伐於心內。至人乘天正而高興,遊無窮於放浪,物物而不物於物,則遙然不我得;玄感不爲,不疾而速,則逍然靡不適,此所以爲逍遙也。若夫有欲當其所足,足於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猶饑者一飽,渴者一盈,豈亡丞嘗於糗糧,絕觴爵於醪醴哉!苟非至足,豈所以逍遙乎!(劉孝標《世說新語·文學》注引支遁《逍遙論》)
篇中忽而敍事,忽而引證,忽而譬喻,忽而議論,以爲斷而非斷,以爲續而非續,以爲複而非複,只見雲氣空濛,往反紙上,頃刻之間,頓成異觀。(林雲銘《莊子因·逍遙遊》篇末總評)
文之神妙,莫過於能飛。莊子之言鵬飛,曰“怒而飛”。今觀其文,無端而來,無端而去,殆得“飛”之機者,烏知非鵬之學爲周哉?(劉熙載《藝概·文概》)
【逍遥游辑评】
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晋·郭象《庄子注·逍遥游》)
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人道,而寄指鹏鷃。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晋·支遁《逍遥论》,
引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
此篇直述体,大小二字,乃其眼目。鲲鹏大者,学鸠斥鷃小者。文字一头二证一结,奇崛不伦。(宋·王安石语,引自明·归有光《南华真经评注·逍遥游》)
意中生意,言外立言,絖中线引,草里蛇眠,云破月映,藕断丝连。作是观者,许读此篇。(明·陆长庚《南华真经副墨·逍遥游》)
《逍遥游》主意,只在“至人无己”。无己所以为逍遥游也。然说与天下人皆不信,非其故意不信,是他见识只到这个地步。譬如九层之台,身止到得这一层,便不知上面一层是何气象。然则非其信之不及,乃其知之不及耳。前大半篇只为此,故特地荡漾出“小知不及大知”一语,以抹倒庸愚,然后快展己说焉。鲲鹏大,蜩与学鸠小,大意只如此而已。看他前前后后,都是凭空嘘气,尽行文之致而已。(清·宣颖《南华经解》)
无所待而游于无穷,方是《逍遥游》一篇纲要。(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庄子文法断续之妙,如《逍遥游》忽说鹏,忽说蜩与学鸠、斥晏,是为断;下为接之曰“此大小之辩也”,则上文之断处皆续矣,而下文宋荣子、许由、接舆、惠子诸断处,亦无不续矣。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之文,可以是评之。(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故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又何厝心于其间哉。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小鸟一飞,半朝抱榆枋而止。此比所能,则有间矣,其于适性一也。言鹏不知道里之远近,趣足以自胜而逝。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予诵斯言,未尝不叹其义之当也。夫古今谋国之臣伙矣,其雍容暇豫游刃而成功者有之,在失度因而颠踬者实繁有徒,其负大舟也无力,岂非积之也不厚乎?吾观合肥李氏(编者注:指李鸿章),实类之矣。其始也平发夷捻,所至有功,则杯水芥舟之谓也;及其登坛□理国交,着着失败,贻羞至于无已者何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孟子曰:流水为之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浅薄者流,亦知省哉。(毛泽东《讲堂录》笔记)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毛泽东词《念奴娇·鸟儿问答》)
【思考与讨论】
1、 庄子逍遥的本义是什么?郭象、支遁各是如何阐释的?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2、 你是如何理解大鹏形象的?
3、 明陆西星认为本篇行文有“纩中线引,草里蛇眠”的特征,清刘熙载认为有“断续”之妙,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4、 作者在本篇中是如何运用寓言、重言、卮言的?
5、 请分析下面第一段文字的喻中有喻的特征;指出第二段文字中所有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
(1)、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