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贫困与快乐 贫困与快乐
|
主持人:从开头的故事里面让我们感觉到,怎么穷人的快乐和富人的快乐在那么短暂的时间内,就会发生改变?那么庄子认为,是贫穷好还是富贵好?
傅佩荣:像这样的问题非常好,但是让庄子来回答的话,他不太会说哪一个好,他要看情况而定。因为庄子看人生他有两个特色,第一个从长远来看,第二从整体来看。长远就是说,你今天有钱,但是过去呢?将来呢?我们说“富不过三代”,所以从长远来看的时候,有钱可能是暂时的;穷困也是一样,可能是暂时的。第二个,从整体来看,一个人在整个一生里面,他可能有某个阶段,像目前经济繁荣,他突然有钱了,但他在小时候恐怕很穷。那么我们再问,他小时候觉得快乐是因为跟父母、家人的亲情非常的温暖,他现在恐怕慢慢觉得,钱是有了,但是好像快乐减少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让庄子来考虑,他会从整体、从长远来看,穷人、富人各有各的快乐,只不过说你要问自己:你怎么样看待自己的人生?因为一个人越容易受外界影响,像价值观从外而来,越容易受外界影响,他越不容易快乐;相反,他如果了解“我这个人要如何把握我自己的生命”,就会知道,有钱或者是贫穷至少都活着,活着是基本条件,有这个基本条件之后,我再往上去问:我这一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掌握到我生命的一个特质,然后求发展?
主持人:您提到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就来仔细考量一下,当前社会的这种价值观念。人们总认为,富有有什么不好?富了以后,我想干什么干什么,那我不就快乐了吗?而穷呢,成天为自己的生计而烦恼,烦恼、贫穷能快乐吗?这个好像和庄子价值观念的取舍不太一样。
傅佩荣:对,我们从两点来看。第一个是说,你有钱之后选项很多,譬如,我现在有钱了,我可以环游世界,我甚至可以去太空,但是选项多了以后,烦恼就在里面。对于穷人来说,我只有一个烦恼——养活一家人,我就很单纯,在单纯的观念里面,生命就容易变得比较深刻。因为我单纯,只有一个念头,看到一家人温饱我就很开心了;我有钱的话,就变得欲望无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另一方面,关于价值观的问题,庄子他对于世俗价值观有一种完全颠倒的看法。
主持人:怎么个颠倒法?
傅佩荣:因为他是战国时代中期的人,那时候社会上的各种有利的成就在他看起来都隐藏着危险。
主持人:那您倒说说看,庄子都指出来哪些方面是危险的呢?
傅佩荣:譬如,你属于非常受人羡慕的这一类,像长得俊美,古人认为胡须长,很漂亮。
主持人:美髯公嘛。
傅佩荣:对,然后身高、体壮、非常勇敢等等,他列出来的所谓的好处有八种,每个人都羡慕的。庄子认为这反而是到最后让你穷苦不通啊。
主持人:您所说的应该是庄子所提出的“穷有八极”,包括貌美、须长、身高、魁梧、强壮、华丽、勇猛和果敢。这八项换在我们现在来看的话,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八个优点,那肯定是佼佼者,他们按道理是为人所羡慕,庄子为什么说这种人是很危险的呢?
傅佩荣:你可以想想看,这个人他有自己的生活吗?从年轻的时候崭露头角就开始被人所用,选你当班长,因为你长得最体面;然后让你做所有的事情,到最后恐怕只有三个字:过劳死。如果说你有各方面的优点的话,这个社会真的需要你出来做许多事情,这本来不是坏事。但是,你很容易就以这个作为自己的特色,一路发展下去,不可收拾。相反,我们讲到“三必”——三种必定通达的路,你看到该觉得说:谁要这个?第一个,到处依赖别人;第二个,穷困不通,走投无路;第三个受到各种委屈、耻辱等等。
主持人:在一般人看来,这叫一塌糊涂啊。但是庄子怎么样来看待这“三必”。
傅佩荣:庄子处在乱世里面,这三个弱点反而变成最好的隐藏、保护色,就是:我在社会上不被别人注意,反而可以生存下来。我们常常说,一个人常常有病的话,他反而活很久。因为你病久了之后,知道自己的弱点,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收敛自己。
主持人:说通俗点,第一叫做小病不断,大病不犯;第二,久病成良医,反倒能够自我保护。
傅佩荣:没错,在《庄子》里面,谈到价值观的时候,他不会只看当下,像我前面说的,他会注意到长远跟整体,你处于弱势的话,现在这个社会对弱势特别照顾,你反而得到许多方便。当然我们现在讲庄子的思想,有时候听着好像是他专门唱反调,跟一般人想得不太一样,但是你不要忘记,人生本来就有两面,通常我们只看一面,只看一面的话,就是一边倒,就变成只有这种价值观了,到最后变成大家都要,大家都要的地方就有危险,竞争、战争、斗争统统出来了。如果说我知道自己的优点,但是我守在我的弱点里面,像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柔弱胜刚强”这些,反而就好了。
那么第三个提到了“六府”,六种刑罚,也都是一般人羡慕的,如智勇兼全,非常聪明杰出,又行仁尚义,做好事受人称赞,这反而会带来各种困扰。所以有些人做好事怕人家知道,为什么?如果你知道我捐款,那所有的弱势团体都来了,你是善人,所以说找你捐款了,到最后你也吃不消。为什么庄子讲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有一点打击士气,让我们年轻人想要去追求事业上的成就的时候,这样一听之后好像浇了盆冷水。事实上,庄子他是提醒你,不要太乐观,也不要太悲观,而要达观。
主持人:这个“达观”非常的妙,你不要乐观也不要悲观,凡事看得开,想得实际一点。做到这一点好像不是太容易啊。我们想看看,在庄子的生活当中,他到底做得怎么样。譬如说,庄子好像在我们的感觉当中,就比较穷。用三句话描写庄子的话,就是:住在穷街陋巷,困穷得织鞋为生,饿得是面黄肌瘦。在这样的状态下,他怎么能达观?
傅佩荣:在他那个时代,庄子做过小公务员,管过一座漆园,漆园就是油漆的漆,在古时候这些拿来作为粘剂用的;到后来他就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当小公务员很辛苦,赚的钱也不见得够,他就自己织鞋为生。可见,他的穷困是要考虑到,如果我要避免穷苦,那我要付出什么代价,那他认为,没关系,我安贫乐道,也设法养家糊口,所以他非常穷困,跟你说的一样。但是我刚刚讲的这一段是要说明:时也,命也,运也。你碰到这个时代,你再有本事,你也只好接受命运的安排;但是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快乐呢?在庄子来说,他后面会提到孔子的说法,叫做“穷亦乐,通亦乐”,换句话说,庄子拿孔子做例子来说,他是要强调快乐不在于穷或通,而在于能够乐道。“能够乐道”这句话,儒家讲“贫而乐道”,道家也讲“贫而乐道”,只是不一样的道。在庄子这里,你刚刚说穷困这一点,还有很多的细节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
主持人:做到达观挺不容易,既不要悲观也不要乐观。庄子的生活并不富有,应该说是非常的穷困,我觉得这好像比孔子的大弟子颜渊还要穷困呢?而且他自己是有妻、有子,你说他如何扛得起这个生活的重担,如何快乐得起来呢?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他有时候实在是受不了了,自己可以节衣缩食,但小孩子也需要营养啊。他有一次就向他的朋友去借米,这朋友是一个官,负责一条河流的,定期可以收税,庄子以前大概跟他是同学吧,跑去借米。这个人看到庄子就跟他说,好,我下个月收税之后,借你三百金(金是古代的一个单位)。庄子立刻变了脸色,然后跟他说,昨天我来找你的时候,在路上听到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在路上被车轮压凹的地方躺着一尾鲫鱼。我就问它说,鲫鱼啊,你叫我吗?鲫鱼说,是啊,我是东海来的,现在快渴死了,给我一点水喝吧。我就对鲫鱼说,我去找吴国的国君,请他们开一条河流,把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鲫鱼就变了脸色,然后说,你还不如去鱼干店里面找我算了。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庄子穷到向别人借米,别人稍微推托之后,他就变了脸色,他立刻的反应是什么呢?讲一个寓言,寓言里面的鱼需要水,我稍微推托一下,鱼也变了脸色。当然我们不知道鱼怎么会变脸色,但是至少说明,庄子他很能够自我调侃,他也知道说,时势比人强,你就是那么穷困,你再有本事也没有用,你只好去借米。像这样的情况,我们想到的就是,他凭什么还会发挥出整套庄子的思想?而且里面还有很多精彩的部分?
主持人:当然在刚才这个寓言故事当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庄子的一丝愤怒:到干鱼铺子里面去找我吧。在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穷,你说要是搁到现在,庄子的书可以卖得很火,光拿版税他就够了,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不用借米。不过我们还是说,他都已经穷成那个样子了,他有没有想到,用一些途径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想办法发家致富?
傅佩荣:基本上他有很多机会做官,但他也衡量过,做官要付出代价,所以他屡次拒绝。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惠施,当时是梁国的宰相,惠施也担心他抢自己的位置。所以你看这个社会,好朋友之间有时候还是会有戒心,庄子很可怜,整本《庄子》书里面,只有一个朋友是有名字的,叫做惠施,偏偏这惠施又怕他抢位置。
在《庄子》里,庄子有一次见到一个国君,国君说,你老兄怎么那么萎靡不振的样子啊?庄子说,很抱歉,我是贫穷不是萎靡,萎靡是读书人有理想不能实现,这才是萎靡。这句话跟儒家完全一样,读书人有理想不能实现。他说,我只是贫穷而已,那我为什么显得很萎靡呢?他说,大王见过猴子吗?猴子在高大的树上翻来跳去,连神射手都射不中他,神气得很。但是一旦落在荆棘丛中,在灌木丛里面一动就被刺到了。他说,大王,今天是昏上乱相,所以我没有办法,你不能怪我。他箭头一指,就指向你大王自己没有做好,让我这样的人才不敢出来做官、做事,一旦出来做官、做事,一旦富贵,我知道后面的危险。这是庄子当时的情况。我们从他具体的生活处境、跟他的反应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主持人:其实庄子在这段话当中是坦白地承认自己生活是比较困顿的,当然他觉得可能是时事没有造就他这个英雄,他叫生不逢时。那么面对这种生活现状,你觉得他心里面坦然吗?
傅佩荣:庄子思想是属于道家的思想,他们有一招是最厉害的,就是把道当作整体。从整体来看的话,一个人的生命就没有什么得失成败的问题,譬如说,天地与我同时存在,万物与我合为一个整体,有这样想法的人,他的生命可以摆脱每天当下的需求。我只要有最低的生活条件,只有让我勉强活得下去,其他万物都是我的。很多人为了追求最低生活条件之上,像富贵、各种享受,就忙碌不堪,到最后是本末倒置。我们现在问,开头说的贫穷跟富有哪个比较快乐?重要的是你那个快乐,你用了多少心思去掌握、了解它。很多人都以为有钱就快乐,于是一辈子都追求有钱,忘记了什么叫快乐;有些人接受这个贫穷的命运之后,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追求快乐,这个快乐就不得了,他可以开发各种心灵的能量,譬如,喜欢一些欣赏大自然的活动,跟朋友来往,一家人相处,他有各种方法珍惜各种情感的深度。以庄子来说,可以跟“道”去设法结合,所以在这里面显示道家的特色。
主持人:不过现在的人好像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其实都是在梦想着有一份好的收获,这里面有很多是物质的,想让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所以大部分人可能不太会像庄子那样安贫乐道、满足于现状吧。那么这种追求富裕生活的想法和愿望,是不是在庄子看来就不对呢?
傅佩荣:庄子不会认为你不对,他会认为,你错过了重点。你如果把人生拉到最后一点来看的话,你就会发现,我这一生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东西。譬如说,有一些好朋友平常聚会的时候,你今天没空,做生意去了;今天家人聚会,你今天没空,赚钱去了。你这样来来往往,到最后才发现你得到了什么,你失去了什么。庄子只是提醒我们说,从道家来看,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这一点我们很难做到。通常我们都会说,我赚钱也是为家人快乐,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啊;但是你要问一个问题:多少才算够?这句话很重要,就是全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在问:多少才算够?
主持人:这个标准就很有意思了,这往往是人自己要去定的。如果你定太高了,你可能一辈子都追求不到;也许安贫乐道,在那个时候,你反而认为那个标准已经达到了,你已经不穷了。现在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说法,就是说有一个富人,说他穷得只剩下钱了,这个是不是他追求的可能和其他的人不太一样的原因?
傅佩荣:对,你说的就是观念上的问题。他认为,只要我有钱,我就可以拥有一切,可以买到一切。但他忽略了,钱不能够买到时间。一个人再怎么有钱,如果生命快结束的时候,他说,我宁可用所有的家产让我再活三天,但他不见得可以活那三天。现在我们倒过来问,你现在还有很多日子可以活,请问,如果让你再活那三天,你要做什么事?那个时候你绝不会说,我还要赚钱。那个时候你会说,我好好跟家人相处,跟朋友聚会,好好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现在为什么不做呢?因为我钱还没有赚够。所以在这个时候,你还是要问,多少才算够呢?你觉得够的话,了解的话,你就知道,主动权操纵于自己。道家的人生最值得羡慕的是,主动权操之于自己,我本身对自己可以掌控的话,整个世界绕着我转;我不能掌握我自己的话,我跟着世界跑,永远追不上。
主持人: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以前齐国有个人一心想发大财,想得到很多的金子。这一天清晨他就穿戴得整整齐齐来到了集市上,结果直奔卖金子的地方,伸手拿了就走。官吏抓到他问,集市上人来人往的,你为什么敢公然拿别人的金子呢?这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眼睛里面是没有人的,只有金子。这好像有点财迷心窍,一心只向钱看,这个故事似乎想告诉人们,就是一心向钱看的人,会出问题,是这样吗?
傅佩荣:对,你说得没错。这故事使我想到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说,你对一个有钱人要不要尊敬呢?要看两点。第一,他以什么手段赚到钱。必须合法,必须用一种合理的方式来做,那你赚到钱代表你聪明,你有本事。第二,还要看你赚了钱之后,对钱的态度。有些人赚了钱之后,变成了守财奴,永远都不够。这样一来,庄子就会批评了,说,你看明明很有钱了,你还好像穷人一样,到处想办法找钱,实在是很可怜。如果说,你能够做金钱的主人,赚了钱,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多做点好事,苏格拉底也会称赞你。
主持人:我们如果继续沿着庄子的价值观来说的话,在庄子的心目当中,他是不是对富人充满了同情和可怜呢?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因为在《庄子》里面,有钱人有六种缺点。第一种是迷乱,明明已经是有钱了,有钱之后就会享受,享受之后就会迷乱。老子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你每天看了太多彩色的东西,听了好听的音乐,听久了之后,你就迷乱了,不知道最后活在世界上到底要做什么,因为物质欲望会使人迷失。
主持人:这就叫纸醉金迷,或者有的时候叫利令智昏啊。
傅佩荣:第二种是,这样的人等于是非常的劳苦。有时候你看到穷人,他每天工作八小时,下班回家,他可以拿固定的待遇,虽然不多。而有些人天天在想,下星期股票怎么样做,他比那个穷人更辛苦,没有休息时间。
主持人:他认为这世界上有赚不完的钱,我今天要是稍一松懈,钱就全都溜走了,是这感觉。
傅佩荣:然后,庄子还认为有钱人其实应该觉得羞耻,为什么羞耻呢?你明明有钱了,还常常觉得自己不够,他喜欢跟最有钱的比,跟别人比别的东西。像比尔·盖茨,比尔·盖茨有一张照片,他抱着他三岁的女儿,旁边就写一句话:我抱着我女儿,我觉得我最快乐。
主持人:那可不,比尔·盖茨快乐,他手里面抱的是金娃娃,别人有吗?没有。
傅佩荣:很多人说,我抱着我女儿的时候,怎么不觉得快乐呢?因为没有那么多钱啊。所以这时候你就要记得,快乐有两个条件,第一必要条件就是金钱,但是所谓的必要并没有一个标准,我们只要记得“非有它不可,有它还不够”,就是必要。第二是充分条件,他有家人亲近,他就觉得说,这个时候我对于其他一切快乐,都可以不在乎了。所以,有钱人显得好像是有一种耻辱的感觉,永远不足,有所欠缺。
主持人:这叫“人比人,气死人”,永远都天天在气自己。
傅佩荣:还有第四种,叫做有钱人跟生病一样。这话倒是被他说中了,今天叫富贵病。然后呢,第五种,有钱人特别多忧虑,每天在烦恼这个钱会不会被偷、被骗、被抢。最后一种,有钱人充满恐惧,出门怕被绑架,孩子出门也都不放心。所以庄子一下举了有钱人的六个缺点,我当时读的时候吓了一跳,心里想,还好我们不是有钱啊。
主持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事情。我有一个朋友做房地产的,家里很有钱,但是常常处在一种很警惕的状态之中,他的孩子很小就被送到国外读书了,因为他怕绑架,然后他们出门的时候,坐飞机,必须分开两架飞机来坐,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怕飞机出事了,分开的话,就不至于一家子全部都没有了,家业没有人继承。您瞧瞧,这有钱人当得也实在是太累了。
傅佩荣:你说得没错,他整个的生命都集中在有形的财富上面,而忘记了人的生命,除了这个有形可见欲望之外,还有别的部分可以开发。譬如,我们现在谈话,有一些观念,这种观念就是我们值得去学习,值得欣赏的。我们今天很多人谈国学,读一读国学,你会觉得生命真是可长可久,觉得生命很有内涵,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照顾。所以我们常常强调,一个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好一点,绝不是说,有了财富之后,吃喝玩乐,去享受,那种好是有它的极限的;对自己好一点,就是说了解自己的生命有身有心,可能还有灵的层面。在《庄子》里面提到一个词,叫“精神”,他说,你必须做到八个字——身如槁木,心如死灰。那你说,这还得了,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不是跟死人差不多了?
主持人:活死人。
傅佩荣:他的意思是说,身像槁木一样,你不要有各种物质的欲望,尤其是有形可见的这些享受。心如死灰就是你不要有太多的心思,不要老是一天到晚想这个、想那个。这两个能够自我约束的话,身跟心修炼、调整、自我约束,最后人出现两个字,叫精神。就是说一个人有没有精神,就看他的生命有没有往上提升到属于灵的层面。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去了解,把财富当成所有生物所需要的饲料,或者他需要的各种所谓的食欲的满足。如果我是一头牛,给我最好的草料,我觉得很幸福,但是人不只是牛。人除了有生物这一面,我们不能否认有生物这一面,庄子也要去借钱啊,但是我们更要肯定的是,有往上提升的层面。所以,我们学习道家之后,对于人生的价值观要有所调整。
主持人:今天我们已经说到这份儿上,其实我们还是想得到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可操作的一些办法。假如说我们现在不富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安贫乐道?
傅佩荣: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有时候我们可以参考西方当代的一些人说的一些话,跟古代庄子智慧其实是相通的。西方有两句话,说快乐有两种,第一种是取得你所要的,第二种是享受你所有的。大多数人不知道第二点,只知道第一点——“取得你所要的”,所以一辈子都在追求他的目标。他忘记了“享受你所有的”。事实上,一个人只要能够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好好地去珍惜的话,这里面也有快乐。你只要能够掌握到第二点——“享受你所有的”,当下就会感到生命的幸福。
主持人:那么您说,在我们有限的生命当中,如果不是全力以赴去追求财富,那么还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应该着重去考虑的?
傅佩荣: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先讲一段典故,为什么我们要分轻重,分本末。庄子提到一个“随侯之珠”的故事,随侯是一个诸侯,珠是宝珠。他说,你用随侯的宝珠,去打一只麻雀,打中的话,一只麻雀算什么,而宝珠很贵重。但是通常我们这一生,用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生命去追求外在的财富,即使你得到了外在的财富让别人羡慕,但是你损失的是你的生命。
主持人:在您刚才的这个比喻当中,实际上是说,也许我们拼命追求的财富,就等于那麻雀,而我们付出的代价,实际上就是那个宝珠。
傅佩荣:道家认为,你如果能够让你的生命安其天年,能够全身保真,那是最理想的。你这一生,假设你可以追求十样东西,那你怎么安排顺序呢?我们不能否认财富是必要的,我一直强调必要,必要就是说非有它不可,要不然怎么过日子呢?但是有它还不够,人生的关键就在于,我怎么样去掌握不够的部分。从道家来看,从庄子来看,你问他说,那怎么样才算够的呢?他会告诉你,最高的一个答案是能够觉悟到“道”;“道”就是整体,就是你活在世界上,你本来“没有”和“欠缺”,你在“道”里面。所以庄子很喜欢说,最好像鱼一样,在江湖里面忘了自己是谁。人能够过这一生,都是缘分成熟;缘分成熟了以后,你好好过这一生。你本来就已经具备一切所需要的东西,你内在的这种智慧觉悟的能力,每一个人都是平等具有的。现在如果设定我的价值观就是要追求财富,你恐怕会为了这个价值观牺牲所有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庄子就是提醒我们这一点,那些更有价值的东西,我刚才只指出最高的那个,就是觉悟“道”。
主持人:其实要说起来,我们说穷并快乐着,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穷的时候,我们把快乐的标准定得比较低,只有这样低的标准,我们能够实现得到;而富了以后烦恼,是不是因为可快乐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所以他的快乐少了?
您刚才说到了,牛快乐因为有最好的草,而且多得吃不完,这是牛的快乐。其实人也有所谓的“食色性也”,我们人也要追求很多物质的东西。但是就像牛一样,也许不是说吃眼前这点草就可以快乐,如果有其他更好的草来了以后,它还会拼命地去吃。那么是不是认为,贫穷才能快乐的人,是必须要把自己的欲望,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标准之上?有这么多,我够了,剩下的精力,我用来追求别的,您觉得一般的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傅佩荣:如果有正确的教育和正确的观念,还是可以做到的。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容易的事情。譬如,我们所谓的贫穷和财富本身都跟快乐没有直接的关系,重要的是,有没有那个“道”让你感觉到快乐。我们可以把“道”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人生走的路。人每天都在生活,生活就是选择,选择就构成一个方向。你到底在往哪一个方向走?这就是所谓的儒家有儒家的道,道家有道家的道。你只要说我现在是在走一条路,你就要问自己:我是不是越来越接近我的目的、我的终点?所以谈到人的生命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不能从平面来看,要从立体来看。从平面看的话,人跟动物没有什么差别,就像“食色性也”;从立体来看的话,就是你要慢慢摆脱身体物质欲望的一种要求。因为人在不同年纪,身体状况不一样,想法也有改变,有些人到年老的时候发现,现在身体不行了,不敢多吃,不敢多玩,要不然闹人命了。这时候我如何提升我的品位呢?像有些人很直接,直接进入拍卖市场买艺术品去了,但是即使你买艺术品,还是受外面的价值观念影响。你终究还是要问你自己:我如何为自己找到一种正确的观念?所以在国学里面,道家也是一样,对很多中年以后的人,特别具有启发性。
主持人:今天我们谈了这么多,穷和快乐的问题,我觉得有一个故事,看看我们能从里面得到一些什么。有一个国王,他其实已经拥有了一切,但是他依然觉得他自己非常的空虚和无聊。于是他就让他的手下出去寻找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然后把他的衬衣拿来给自己穿。结果找了一大圈,都没有找到最快乐的人,即使找到一些看似快乐看似荣耀的人,他们都不快乐。最后找到了一个流浪汉,这个流浪汉整天唱歌、跳舞,异常地开心,人们就以为他应该是最快乐的人。于是对他说,赶快把你的衬衣拿出来给我们的国王去穿。结果流浪汉说:我哪里有衬衣?我都穷成这样了,我还有衬衣?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是不是一个人非得要穷到一贫如洗,才能达到快乐的极致呢?
傅佩荣:这倒不一定,为什么呢?因为在于你不要把财富当作财富,道家绝不是说,你学了道家就一定要穷,穷才能快乐。他不会这样讲。他会说,不管你有钱、没钱,都不要太在意这件事情。所以我们也经常强调,道家的思想叫做无心,不要有心,你一有刻意的想法,那你就执著了。你活在世界上,如果是无心而为,譬如说,去买彩票,中了就中了,没有中就算了,也不要太在意,因为你去买的本身就有想发财的企图;如果我正好碰巧发了财,也不要把这个当作我生命里面真正重要的东西。凡事随遇而安,“遇”即遭遇,包括富贵,也包括穷困,你不管富贵、穷困,都可以感觉到生命的安顿和快乐。所以我们一再强调说,面对穷困和财富的时候,要常常记得,不要完全受外面的观念所影响,一定要慢慢问自己:我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幸福?因为快乐与财富、贫穷没有必然的关系。
主持人:我们可以联系一下我们每个人的感受。一位著名的作家在谈到他的早年辛勤的工作时,他曾经说,当我回顾那段艰难让人难忘的岁月,内心却充满了喜悦。因为当时有希望。他的口袋里没有一分钱,在一个没有炉火的屋子里面写作,但是他感到无比的快乐。比起他此时此刻坐在体面宽敞的会客厅当中,当时那种幸福感来得要强得多。请您来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到底是什么呢?
傅佩荣:真正的快乐就是你心中有一个目标,你认为这个目标很值得,然后专心去追求。这样一来,不管你追求的是刚刚所说的希望成为一个作家努力写作,或者希望将来有钱之类,这时候就会有快乐。所以一个人还穷困的时候,他因为有一个目标,比如说“我希望能发财”,他一路走,他会觉得蛮充实。重要的是,你一旦达到金钱的一种财富目标之后,就可能找不到新的目标了。问题就在这里。所以我们常常提到,要快乐,简单的方法,就是目标,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这样讲,是因为我在大学教书三十年,我经常问我的学生:你们考上了台大,在台湾算是最好的学校了,快乐的请举手。没有一个人举手。一方面学生认为,教哲学的老师问问题一定有诈;另一方面,学生心里想,上大学确实不太快乐,为什么?高手如云啊。我后来就问:那你们想想看,你们这一生什么时候最快乐?结果很多学生都说,高三那一年最快乐。我说有没有搞错,高三那么紧张,怎么会快乐?结果学生回答,因为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每天活着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上大学。上了大学之后,反而找不到明确的目标。从这个年轻的学生都有的体验,我相信每一个人从里面都可以体会到一些。我们不喜欢好高骛远、唱高调,我们只要做到,心里面打定一个主意,追求一个目标。但是在追求过程中,你要记得,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有了目标之后,还有新的目标可以带着我们的生命,从身到心往上面发展,这样的话,快乐比较有保障。
主持人:我们说了很多拥有财富以后的不快乐,可不可以这样看,拥有了财富以后也可以快乐,那就是你可以把积累财富当成你的一个目标,当成你的一个方向,而不是说,我有了钱以后,是为了干其他的什么。如果把积累财富当快乐的人,他每多赚一笔钱,是不是他就多一分快乐?
傅佩荣:在某一方面是对的。但是,我们举现实的例子,就知道不太一样了。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几个人,像比尔·盖茨、巴菲特,他们的财产相当大的一部分捐出去搞基金会,来帮助其他的人。当你真正有钱的时候,自己几辈子也用不完的话,你就会想,我怎么样取之于社会,再用之于社会,希望在利之外还有一个好的名声。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说,你不但是要求利,你还要求一种好的名声,有一个转向的机会。
主持人:我觉得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穷也好,富也好,快乐才重要。有一句话也许能够借鉴,叫做知足常乐。看你自己如何定位穷,如何定位富。别人看你很穷,可是你认为你自己富,这样也许也是一种快乐。
傅佩荣:对。知足常乐出自《老子》,“足”是代表物质条件的足,我认为够,就够了。但是人生在物质条件之外,其他方面不一定要知足,我可以继续努力发展我其他方面的潜能。
主持人:到现在其实我们并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可能关于穷和富,每个人的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内涵也不一样,这要看每个人如何看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