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鼓应 教授自述




  我现职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忆及当初念台大哲学系时,因老师开课与学习风气所致,以西方哲学为主,著重传统西方形上学,而中国哲学课程较引不起教授的兴趣。本人昔时虽有一篇学士论文《洛克》(转经验论的知识论)足资证明这波学习风潮,但此篇论文却未给我关连性的启发。直至就读研究所,接触到尼采,从他的言著,才蓦然发觉与自己生命发生巨大的共感!我也因此真正跃入哲学的殿堂,且当时又喜读存在主义的作品,自觉存在主义与时代的感受共融,我亦於此时完成硕士论文《悲剧哲学家:尼采》(商务, 1992,三版),此後透过尼采的存在主义,我渐而接触庄子,发现庄子的园地是如此的丰饶,令我流连忘返,也因尼采、庄子的关系,我才进而涉猎中国哲学。尼采的冲创意志(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是生命的动力,亦是激发内在生命的的创发力,因此我从青年乃至中青年更加激发生命的冲动,再加上道家讲真性,直至我年纪虽大,仍可保有此二者。在庄子开阔精神的提升,寻求生命的宁静、破除功名利禄的思想指引下,尽管现实世界一无所有,但庄子世界却变成我追求理想的向往世界,往前走的生命支持力。尼采、道家的精神每每与现实生活中追求民主自由相应,当我人生丕极窘困时,思想空间却未因此而禁锢,反而开阔不已,在宽广的学术领域中,老子祸福相倚的主张,令我有更深刻的体验。回想起来,我的人生的确印证了老子祸福相倚的思维。每当我现实生活不尽如意时,便想起司马谈「道家使人精神专一」这句话,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道家研究,致使日後开出新领域,一方面研究道家的黄老,另一方面对先秦道家、老庄、黄老三个派别做思想脉胳整理,总集於《黄帝四经今注今译》(商务,1995,初版)一书。同时易传的研究也於此时开始,易传是道教自然观,辩证法则的汇集,此时著有《易传与道家思想》(商务,1994,初版)。

  我自己最想写的一部书,是有关於庄子的研究,并论证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要地位。目前我的研究方向,是写先秦道家易学的重构,之後,撰写历代道家思想,而且是以庄子为主体的道家思想,将是我今後重要的目标。

  我现今於台湾大学哲学系的授课内容,除老庄课程外,尚有简帛老子、稷下道家、周易经传与道家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