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钓濮水,悟透世情 世上为什么会有盗贼




  壹

  春秋时期,有一个最有名的大盗叫盗跖。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是不是也有规矩和准绳呢?”

  盗跖回答说:“干什么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盯上一个目标之前,要凭空推测屋里藏有什么财物,这就是作为领导者的圣明之处;在行动中起表率作用,率先冲到屋里,这就是勇敢;等到其他人都退出之后,才最后一个退出危险之地,这就是义气;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盗得赃物之后,要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如果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盗跖的这番话,对我们而言何等耳熟,尤其是看过香港电影《古惑仔》的人,便会深刻地察觉到,要做成老大,确实不是这么容易,要“智、勇、义、仁、圣”五项全部具备了才行,而这五项所谓的盗跖处身之道,却是从圣人的礼教中得来的。

  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带领贼寇行窃。毫无疑问,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由这样推算的话,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

  盗跖这一套说教,和儒家宣扬的“圣人之道”如出一辙,由此讽刺了儒家的虚伪。看来“圣人之道”如果用来教育君子,君子就能被培养成圣人;如果被坏人利用,坏人就能成为大盗。可是天下圣人少而大盗多,可见“圣人之道”给天下带来的利益少,带来的祸患多。所以庄子说: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在庄子看来,只有打击虚伪的“圣人之道”,让人民一切顺乎自然,天下才能太平。

  虽然,传统文化中对讲究侠义的大盗历来都是推崇的。《史记?游侠列传》里讲了很多侠客的故事,这些侠客大多数是大盗,但由于他们虽然是大盗但却很讲道义,所以司马迁为他们列传,使他们的英名千古流传。庄子对盗跖是很同情的,曾多次指出这个社会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并且说,“圣人之道”教大家追名逐利,圣人的危害其实超过大盗。与其把跖叫做盗跖,不如把孔子(孔丘)叫做盗丘。认为虚伪的“圣人之道”才是造成天下混乱的根本原因。

  贰

  庄子的文章中,经常提到孔子,为了突出“圣人”和“盗贼”的对立,他特意安排了一次孔子和盗跖的正面交锋,来说明“圣人”才是使天下混乱的原因所在。

  孔子跟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盗跖的部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扰各国诸侯,穿室破门,掠夺牛马,抢劫妇女,贪财枉法,他所经过的地方,天下大乱。

  孔子对柳下季说:“大凡做父母的,必定能告诫自己的子女,做兄长的,必定能教育自己的弟弟。如今先生你,是当世的贤士,然而兄弟却被叫作盗跖,成为天下的祸害,而且不能加以管教,我私下里替先生感到羞愧。我愿意替你前去说服他。”

  柳下季说:“假如子女不听从父亲的告诫,兄弟不接受兄长的教育,即使像先生今天这样能言善辩,又能拿他怎么样呢?而且盗跖的为人,思想活跃,勇武强悍,巧言善辩,喜怒无常,先生千万不要去见他。”

  孔子不听他的劝告,让颜回驾车,子贡作骖乘,前去会见盗跖。盗跖此时正好在泰山的南麓休整队伍,听说孔子求见,盗跖勃然大怒,说:“这不就是那鲁国的巧伪之人孔丘吗?替我告诉他:‘你矫造语言,托伪于文王、武王的主张,你头上带着树杈般的帽子,腰上围着宽宽的牛皮带,满口的胡言乱语。你不种地却吃得不错,不织布却穿得讲究,整天摇唇鼓舌,专门制造是非,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实在是罪大恶极,快些滚回去!”

  孔子再次请求通报接见,报上了柳下季的名字,说:“我荣幸地跟柳下季相识,诚恳希望能够面见将军。”

  禀报人员再次通报,盗跖说:“叫他进来!”孔子小心翼翼地快步走进帐去,向盗跖深深施礼。盗跖一见孔子大怒不已,说:“孔丘你上前来!你所说的话,合我的心意有你活的,不合我的心意你就等着一死。”

  孔子说:“我听说,大凡天下人有三种美德:容颜俊美,人见人爱,这是上等的德行;才智出众,智能服人,这是中等的德行;勇武果决,能够聚合众人统率士兵,这是下一等的德行。大凡人们有此一种美德,足以南面称王了。如今将军同时具备了上述三种美德,然而名字却叫盗跖,我暗暗为将军感到羞耻并且认为将军不应有此恶名。将军如果有意听从我的劝告,我将南边出使吴国、越国,北边出使齐国、鲁国,东边出使宋国、卫国,西边出使晋国、秦国,派人为将军建造数百里的大城,确立数十万户人家的封邑,尊将军为诸侯,这才是圣人贤士的作为,也是天下人的心愿。”

  盗跖大怒说:“孔丘上前来!凡是可以用利禄来规劝、用言语来谏正的,都只能称作愚昧、浅陋的普通顺民。如今我身材高大魁梧,面目英俊美好,人人见了都喜欢,这是我的父母给我留下的美德。你孔丘即使不当面吹捧我,我难道不知道吗?如今你把为我建造大城、积聚众多百姓的意图告诉给我,这是用功利来诱惑我,这怎么可以长久呢!城池最大的,莫过于整个天下。尧舜拥有天下,子孙却没有立锥之地。商汤与周武王立做天子,可是后代却遭灭绝,这不都是因为他们贪求占有天下的缘故吗?

  “况且我还听说,在神农时代,居处是多么安静闲暇,行动是多么优游自得,人们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跟麋鹿生活在一起,自己耕种自己吃,自己织布自己穿,没有伤害别人的心思,这就是道德鼎盛的时代。然而到了黄帝就不再具有这样的德行,他跟蚩尤在涿鹿的郊野上争战,流血百里。尧舜称帝,设置百官,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杀死了纣王。从此以后,世上总是依仗强权欺凌弱小,依仗势众侵害寡少。商汤、武王以来,就都是属于篡逆叛乱的人了。

  “如今你研修文王、武王的治国方略,一心想用你的主张传教后世子孙,穿着宽衣博带的儒式服装,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而且一心想用这样的办法追求高官厚禄。要说大盗,再没有比你大的了,天下为什么不叫你作盗丘,反而竟称我是盗跖呢?

  “你孔丘用来说服我的那些道理,都是我早就听闻的事。根本没有什么意义。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道理:人们长眼睛就是要看到色彩的,长耳朵是要听到声音的,长嘴巴就是要品尝滋味的,心怀志气就应该去实现。天与地是无穷尽的,人的生命却是有时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尽最大可能地实现自己的欲求和志向。那些不能让自己率性而活,有志不能酬的人,即使能够活到高寿,也是空活百岁,都不能算是通晓常理的人。

  “现在你孔丘所说的,全都是我想要废弃的,你赶快离开这里滚回去,不要再说了!你的那套主张,颠狂失性,钻营取巧,全都是巧诈、虚伪的东西,不可能用来保全真性,有什么好谈论的呢!”

  孔子听了这番话之后,一再拜谢,快步走出帐门登上车子,眼光失神散乱,脸色犹如死灰,低垂着头靠在车前的横木上,颓丧地不能大口喘气,手里的缰绳三次掉在了地上。

  叁

  世上的人都怕盗贼,但他们又是如何防范盗贼的呢?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那些小偷,大多数人必定要将箱子和袋子捆绑结实、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可是一旦更有力量的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跑了。这个时候,对这个强盗来说,还生怕这个捆东西的绳子、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提供了方便了吗?照这样看来,世俗所谓的聪明人,不就是在替大盗积聚财物吗?所谓的圣人,不就是这样的吗?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年的齐国,村与村之间遥遥相望,鸡鸣狗叫之声,相互之间都能听到,人们所赖以捕渔、耕作的水泽和土地,方圆有两千多里。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都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而治理得物阜民丰,政治清明!

  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顺理成章地窃据了整个齐国之后,这一切就都归其所有了。圣人治理下的这一片领地,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被田成子劫夺去了,并以此巩固了他的统治。所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圣人,也是给盗贼提供了更好的抢劫方法呢。

  庄子曾经在一篇寓言中讽刺过这种借圣人之道,行盗窃之实的虚伪君子。有一回,两个儒生相约而去盗墓。小儒吊着绳子进到了墓里,大儒在上面向下传话:“太阳快升起来了,你在下边进行得怎么样?”小儒说:“下裙和内衣还未解开,口中还含着珠子呢。”大儒说:“你不要着急。挤压他的两鬓,按着他的胡须,你再用锤子敲打他的下巴,慢慢地分开他的两颊,不要损坏了口中的珠子!”

  诗、书、礼、乐原本是为了培养君子的情操的,而这两个儒生却成了盗墓的小贼,这就是圣人之学被人滥用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