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庄子新传




  第一篇 逍遥游新传

  北方空间,状若深渊。振动光波凝而成鱼,光鱼摆尾跃出窃冥的深渊,它的名字为大鲲鱼。
  大鲲鱼大无际涯,千万里不为大;大鲲鱼退藏深渊,针尖麦芒不为小。
  鲲鱼一摆尾,风雷并发;鲲鱼二摆尾,云雾满渊;鲲鱼三摆尾,水流成海;鲲鱼四盘旋,海转水星成功。
  水星显,鲲鱼隐身其中,好像没有鲲鱼一样。
  北方空间旋转着一颗透明的水星。
  水星初生、其水柔弱,水星壮老、其水坚强。
  大鲲鱼击水三千里,化为空中的大鹏鸟,向柔弱的南方空间飞来。
  大鹏鸟大无边际,翼翅若天边云霞。扶摇而上九万里,借助五烧六月的热风飞行,直上梦中的天堂。
  南方空间,是太阳的睡窟,是化水的天堂。热的大风向大鹏鸟吹去,大鹏鸟夷然无损,怀抱的水星云蒸霞蔚,蔚为壮观。水星在北方空间是黑夜中的子水,水星在南方空间是光明中的午马。子水变化午马,是生物仰天长啸俯地空吸的内息互相吹嘘所致。天色苍茫,是天的真色吗?地水清澈,是地的假色吗?天没有边界吗?天是无的空间的一个圆圈吗?地是天的空间的一个圆圈吗?大鹏鸟仰观俯察,如是而已。
  炙热的五烧六月风,将水星吹嘘为云霞星。太阳风吹嘘云霞星,云霞星化为火星而成太阳。大鹏鸟消亡于太阳,浴火重生,重生为火凤凰。
  火凤凰大,一根羽毛为千万里不为大。
  火凤凰热,太阳是它的身体,阳光是它的精神。
  火凤凰热极,展翅飞向清凉的东方空间。
  东方空间,是建木生长的地方。天上月光如水,地上建木成球。整个星球就是一株大建木树形成的木星。和风微微吹拂,安慰火凤凰炙热的心。太阳光黯然失色,消失于月光中间。得清凉,光晈洁,凤凰木星赏明月。前尘往事俱神游,芳魂一缕追龙尾。心明无意三公位,性定强如百里城。忽闻中土并金光,泪飞顿作倾盆雨。

  如果水小船大,水就无力承载大船远航。倒一杯水投入屋前的凹坑,只能承载小孩玩耍的纸船。如果把杯子投入水坑,杯子底就粘着土而浮游不了,这就是水小船大的结果。
  如果风小翅膀大,风就无力托起翅膀飞行。在小风中风筝无法高飞,在小风中大风筝无法飞起。鲲鹏展翅九万里,全凭大风托双翼。因此先培养了大风,后方能背负青天上云霄。这样才能九万里风鹏正举,背负青天朝南看而不坠落。

  知了和麻雀笑着说:“ 我们蹬脚展翅,飞灌木,越草地。累了就停留在树枝上面,想停就停,想飞就飞,想走就走。这是何等安然自在的生活!何必展翅九万里飞往南天而受累?只有愚蠢的鲲鹏才会做这样的傻事。”由家乡到城市,坐客车就可以了;由城市到首都,坐火车就可以了;由都市到国外,坐飞机才行。这两个小动物,又怎么知晓这个道理呢?

  小智慧不如大智慧,一日不如一年,一年不如地久天长。
  通过观察能够知晓小大的道理:
  朝生暮死的昙花,不知月圆月缺;夏鸣秋亡的知了,不知冬季的白雪;茅草山上的麻雀,不知鹰击长空的快乐。这些都是小智慧。
  世间有明心见性者,以世人一生为春季,以世人另一生为秋季;东方空间有建木,以八千岁为春季,八千岁为秋季。彭祖长寿流传至今,众人与这些大智慧相比,不感到悲哀吗?
  庄子逍遥游里说:极北的幽溟之海外,有太阳的洞窟。有条鱼广阔数千里,没有人知晓它的长度,这鱼的名字为鲲。有一只鸟名为鹏,鹏的背心如泰山,翼翅如盖天的云霞,翻动扶摇羊角,直上云霄九万里。脱离云霞,背负青天,欲往南天,而轻升入南方空间。喜鹊笑着说:“鲲鹏何必到南方去?我鸟腾鱼跃而升空,不过升起百米就要落下,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空野草山林之间,这也是飞跃的极点了,这个大鹏能够做到我所做到的吗?”这就是大与小的辩论。
  因此智慧相当与乡官,行动能力就可以与一乡的范围比较。品德智慧相当于国君,而想得到国君地位的人,不过自视如此而流于世俗罢了。即使已经这样了,宋荣子依然静笑。宋荣子这个人,全世界赞誉自己而内心如如不动,全世界反对自己而情绪无有悲哀。如如不动在于知晓内外层次的区别,情绪无有悲哀在于能够观察清楚尊卑荣辱喜怒的源泉,这样已经可以超凡脱俗了。超凡脱俗是世间的最高点,同时也是修道的最低点。
  列子驾御风而来去,象是修道的善果,半月就能够往返,这也没尽修道的幸福。这样虽然免于肉体的行动,还有需要凭借的有变化的东西。一个人,如果坐在乾天坤地的正一车上,而驾御金土水火风雷六气,去遨游无穷无尽的万物,他就没有凭借的东西了!因为乾天坤地的正一,就是空恒静的无,无永远同在恒定,借助无等于不借助。
  通过国君、宋荣子、列子、正一车的说明,可以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传说中的古帝王尧帝,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
  尧帝说:“日月升上了天空,地上的火炬还在燃烧不熄;以火炬的萤火之光比于日月的光辉,萤火之光不是好像熄灭了一样吗?大雨倾盆而下,我却从池塘淘水灌地,这不是白费功夫吗?先生立为帝王则天下大治,而我却尸位素餐,我观察自己觉得德行缺缺,如萤火池塘,请日月大雨的您登临天下。”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如果我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声是理性尊卑观念所派生出来的尊的一极,不过是追求自我的重要性而已,是人理性最深处的劣根性。人的心神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名声不过心神的衣服裤子。我将去追求这外在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栖身一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我对天下的欲望,不过一枝一水。天下虽大,对我没有大用啊!越俎代庖不是祭祀的追求。“

  肩吾与连叔,相传都是古代的修道人。
  肩吾问连叔说:“我从楚国隐士接舆那里听到谈话,他大话连篇漫无边际,不能自圆其说,我惊讶万分甚至畏惧。他的言谈好像天上的银河一样散漫而没有中心,与常理大相径庭,不合情合理。”
  连叔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
  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传说神山姑射山上,居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滑细白如冰雪,体态窈窕美淑如处女。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出四海之外。神意凝聚,可以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而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是颠言狂语而不相信。”
  连叔听后说:“你这样想是正常的。人不能与瞎子共同欣赏花纹和色彩,人也不能与聋子共同聆听钟乐鼓声,这只是感觉器官的差异,难道只有感觉器官有聋与瞎吗?思想也有聋和瞎,观察也有聋与瞎,根据观察的推理也有聋与瞎,灵魂之火也有聋与瞎。这些聋与瞎言论,就是说你肩吾的呀。姑射山的神人,他的德行,能将万事万物共有的一个物质找到,又能用这个共有的物质看出万事万物的差异。世界混乱纷争的时候,世人期待他能拿出让天下安宁的办法,他却对人世间事情兴趣不大。姑射山的神人,万物不能损伤,滔天洪水不能淹没,夏季的干旱和熔化金石的火山不觉得闷热,北极的玄冰不觉得寒冷。他身上的尘垢毛发,就能够陶冶铸造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谁愿意把精力投入世俗之事呢?”
  北方的宋国人到南方的越国去卖帽子,意外地发现越国人,是剃光头刺纹身的风俗,帽子对越国人没有用。
  帝尧治理好了天下的百姓,安定好了海内的政局,就到神山姑射山上,神水汾水的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意外地发现自己成了卖帽子的宋国人。 天下海内的帽子,对剃光头的四位得道的高士没有用,帝尧不禁怅然若失,目瞪口呆。

  惠子是宋国人,曾任梁惠王相,是先秦名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用处而砸烂了它。”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有药物的家族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成功的一个方面。这个不让手龟裂的药物,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方法大小不同的缘故。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与只能靠药物在水中漂洗丝絮的人家是一样的,用小不能用大呀”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树。它的树干粗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我看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
  庄子说:“先生你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还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算大了,却不能捕捉小老鼠。如今你有大树,却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栽种在无何有之乡,成长在无边无际的旷野中呢?你能够悠然自得地徘徊于大树旁,逍遥自在地躺卧于大树下。这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它虽然好像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这大树哪里会有艰难困苦呢?修道人就是要学做这样的大树。”

  第二篇 齐物论新传

  ○天籁
  老师南郭子綦盘腿而坐,学生颜成子游凭桌而立。
  子綦仰天长啸、俯地深吸:焉答答如霜打的茄子,疲疲焉如晒卷的叶子。子游惊疑不定,寻了个时机而问道:“先生的心神居住到哪里去了?先生形如枯木,心如死灰,心神好像逍遥物外而离形去知一样。今天的打坐恛异往昔,今昔不同。”
  子綦回答:“善问解疑啊!今天人的大我忘记了小我,所以能够神游物外。神游物外是大我做的事情,听到的是天籁之声。你听见过人籁之声而没有见过地籁之声,你如果见过地籁之声,不会听过天籁之声。”
  子游露出询问的神情:“请教它们的真实含意。”
  子綦回答:“道是大而铺天盖地,下降为人的意气。 人的意气名为风,仔细分辨这一个意风,则有三层,名为天熏风、地灵风、灵块风。天熏风无觉,地灵风有知,灵块风能作。作则万窍怒号,而独不闻微微觉知之声。灵块风直吹如光阴之箭,光阴之箭逝去而远,远无尽头。逝而万物之灵人立,远而植物土地形现。所以意风一气下降为三风:天风人,地风树,块风土。意风一气是人的天籁之声,地灵风是人的地籁之声,灵块风是人的人籁之声。”
  子游说:“这也太过抽象了,听不懂。请说形象一些。”
  子綦答:“那就说说植物土地的风声吧。山地起伏盘旋而成山谷、平湖、泥坑,大树小树的孔窍如耳目口、如酒瓶杯子、如桶如盆。一阵风吹过,山谷传响,湖起水声;大孔音沉,小孔尖利;如泣如诉,哀鸣婉转;山呼林啸,万窍齐歌。一风起唱,万窍相和;小风起唱,万窍小和;大风起唱,万窍大和;一风停唱,万窍无声。风初停而草叶犹摇摆,摇摆而终归于中。”
  子游笑着说:“地籁是地上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人吹笛弹琴的风声,天籁是什么呢?”
  子綦答:“如果草叶猛烈摇摆的呼啸声,算是人籁;那么风初停而草叶犹在摇摆中,但人却听不见摇摆发出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地籁之声;草叶左右摇摆而以中间标准,最终在中间静止不动,这个时候是草叶最自然的位置。这个草叶最自然的位置,就是天籁之声。你听观思三管齐下,考虑这个无声的天籁之声,是怎么样成为地籁之声的。”

  ○知与言
  大知风平浪静,小知风起云涌;大知屋内空间,小知屋内摆设;大知空空如也,小知变幻莫测。
  大言赤日炎炎,微言黑夜灯火;大言以理论理,微言客观推理;大言长篇大论,微言简单扼要。

  夜睡神交魂构:小知大言投入大知微言,大知微言接受小知大言,是名神魂相交而构魂。神魂相交如窖藏洞密,外表不见洞窖的痕迹,投入物品而掩盖洞窖口的人信其有物。相信如公正地条约契约咒言,心思存留心底就好像盟约誓言坚守不渝。
  日醒心斗身动:小知大言忘记或不管大知微言,独自前行。如缦藤离开根部将触手探向四面八方而缦延。触手初离根部惴惴不安是小恐,触手远离根部就横下一条心而快速缦延。快速缦延以对付虫咬人踏、以竞争阳光雨露,这就是是非之地。

  缦藤春夏生长,不知秋冬枯黄正来自生长,生长也是日日消亡的杀气。
  覆盖窖洞而秘密,秘密藏久了也会忘记窖洞的位置。对修道的意思闭口不言,有如覆盖窖洞的秘密, 死心塌地而退藏于密,不能使它回阳。

  喜怒哀乐,思考叹惋,变化执着,躁动轻浮、奢华放纵、情张欲狂、造姿作态 。这些现象,好像声音从中空的乐管中发出,又好像菌类由地气蒸腾而成形。众人知道夜睡日醒的表面现象,却不知日夜相同的是什么。观察日夜交替的现象,知晓日夜交替的层次和道理,就会明白世间种种事情的源头,知明而言行没有过错了

  ○道与我
  没有它就没有我的生成,没有我就没有它的体现,这也近道了。

  不知没有它就没有我的生成,是不知我的主宰。我会疑问“如果真的有主宰,为什么我见不到它的痕迹?”这是因为没有亲身力行的原因。
  亲身力行的人,因为行路而见到没有见过的风景,因此才能相信前人关于道路的描写。道路看不到形状,道路无形而有邀请,道路的邀请是道情。

  人有四肢五官百骨,人有感觉情绪情感,人有欲望思想观察,人有色欲灵性,我与谁亲近些呢?我对它们都喜欢吗?我有偏爱吧?它们是我的下属配偶吧?下属配偶不足以互相制约吧?它们依次为主客么?
  它们确实有真正的主宰存在。人对道感兴趣而被道情邀请,就知晓道是情而不可得。道情如海邀请江河,江河虽多海平面不长高;道真如日蒸腾大海,太阳虽烈海平面不降低。因情而得真,情真就是道。

  情真是同一,人物受真而生成形体。真主宰的时候,人活着而等待真尽。形体与生活中的事情互相矛盾而耗损形体的真主宰,所作所为如箭发而不能止,直至真隐而亡,这能够不悲哀吗?终身忙碌而不知什么是成功,心疲身衰而不知什么是归宿,这能够不悲哀吗?人口头讨论不死之道,又有何益!?这样的人,肉体死亡而心也跟着死亡,能够不说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是这样迷茫的吗?还是独独我是迷茫的?还是他人也有不迷茫的?

  ○无心与成心
  跟随成熟的心而指导自己,判断为心是老师而身是学生;
  跟随青涩的性而指导自己,判断为性是老师而心是学生。

  没有身开始有心,心取代身;
  没有心开始有性,性取代心;
  没有身心开始有心性,心性取代身心。
  智者心性取代身心,愚者心性隐伏身心。

  心成熟而生是非,如今天去而明天到,顺流而下;
  心没有而无是非,如今天去而昨天到,逆流而上。

  今天去而昨天到,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空间。
  空间是无,时间是有。无有为有,有无为无;无是有,有是无,有无同一。
  无有的关系,即使是伏羲老子也让人们听不明白,我又岂能奈何啊!

  ○无声之声与有声之声
  说话不是用嘴吹气,而是让听到看到的对象,转化为语言。

  听到看到同一个内容,说出的话都不相同。
  说出的话,称为已定的语言,也称为有声之声;
  听到的同一个内容,称为未定的语言,也称为无声之声。

  无声之声有语言吗?无声之声没有语言吗?
  小鸟有无声之声吗?人的有声之声异于小鸟的有声之声吗?

  无声之声隐藏而有声之声显露,就有了人言鸟语的区别。
  道隐藏而万物显露,就有了真伪的区别。
  无声之声为什么要隐藏而生是非?
  道为什么要隐藏而生假象?

  小成的道隐藏而生小成的神情意向,小成的语言隐藏而生小成的光荣华贵。
  儒家与墨家各有不同的小成,因此有不同的是非。它们都肯定自己所见而否定自己所不见。
  如果再有肯定自己所见而否定自己所不见的愿望,那就会将一汪清水搅成一团浆糊,永远也弄不明白了。

  ○空环让车轮圆转自如
  物体消失化为物质,有形不见升为无形,如木化火——名为阴物化阳物。
  没有阴物的阳物不是阴物,阳物象脱去皮壳的空气球,空气不是皮壳;
  没有阴物的阳物没有形状,没有形状就难以肯定阳物是什么。
  从有形阴物的角度观察,难以看见隐藏在阴物中的无形阳物;
  从无形阳物的角度观察,能够知晓阴物皮壳是无形阳物所生。

  因此说:阴来自阳,阳来因阴,这就是阴阳相生的理论。
  阴阳的理论还包括:相生相死,相死相生;相是相非,相非相是;是中又非,非中有是。
  举个三维空间物质的例子说明阴阳理论:火生木死,木存火死;火在木中,木就是火,木中无火,火不是木;木火相同于火,异于木的形状,木火相异于皮壳,相同于内在。这是阴阳的初步认识,这里的阴阳很粗。

  行道者亲身体验物体化物质,物质化物体,就知晓物质穿上外衣就是物体,物体就是外衣,物体隐含物质;物质运动就会产生物体,物质是物体的本源。观察物质化物体与物体化物质的音画,亲身体验判断物体、物质是什么不是什么,这就是修行理论的来源。一个以生死为重的人,可以把物体化物质,说明为物体死而物质生。一个看重对错的人,可以把物体化物质,说明为物体不是物质。一个寻找本质的人,可以把物体化物质,说明为物质是物体的本质。道家经典尽管语言似乎天差地远,但只要有亲身体验,就会一望而知这些语言说的是什么样的体验画面。

  没有体验画面的人,根据体验画面的人的经典而说话,是是非非就多了。经典本来就难尽其意而有是非,何况拿是非当真实的人呢?

  因此圣人观照变化的阴阳而有知,说是说非而分辨阴阳的关系与内含,却不以是非为真实,而以观照为真实。观照就是理论的天,理论就是观照的地。观照是全知而模糊的,理论是少知而清楚的。阴阳互相变化而分不清阴阳,因此说阴是阳、阳是阴、阴阳同一。分辨阳而阳内又有是有非,分辨阴而阴内又有是有非。分辨就生是非,观察是非就有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道的中枢,中枢如车轮中心的空环,空环让车轮前后左右自由地运动,应付阴阳的无穷运行。得到空环就是得到阴阳的一,名为得一。
  是也可得一,非也可得一,以至于无穷无尽。得一才能圆转自如,因一而转是明白。

  ○朝三暮四
  用手指类比手指不是手指,不如用非手指类比手指不是手指。
  这是什么意思?
  手指是有形有状的物体,烧毁手指而得到的无形无状的物质,就是庄子所谓的不是手指。物体的手指是阴物,物质的手指是阳物。阴物是阳物的外衣,阳物是阴物的本质。

  手指不是手指,一般人不会明白;
  非手指不是手指,一般人明白。因此为了大多数人明白,应该用非手指不是手指的说法。

  手指不是手指,可以说是朝三;
  非手指不是手指,可以说是暮四。
  朝三暮四:养猴的早晨给猴子三个果子,晚上给四个果子,结果猴子听了都怒吼。
  朝四暮三:早晨给猴子四个果子,晚上给三个果子,结果猴子听了都高兴。

  人都是猴子变的,朝四暮三适合猴子,人才知道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是相同的。
  天地的道理如手指不是手指,万物也如一手指。
  天是阳的物质,地是阴的物体。万物同样负阴抱阳。
  知道阴阳规律,一切将会明明白白。

  ○道行之而成
  言说远离道,行动靠近道;顺流远离源,逆流靠近源。
  道行之而成,名观之而生;逆流终到源,观物物名生。

  人练气功,呼则气热微动,吸则气冷大动。
  呼吸锻炼是行动,因为行动而成就热气冷气,热气冷气因行动而成。
  人观察热气冷气的物质,判断热气冷气是什么?有人命名热气为雷、冷气为风;有人命名热气为震、冷气为巽;有人凭感觉命名观察的对象为热气冷气;有人认为象空气而命名为气,,,,,

  没有行动就得不到气,没有气就无法观察气,不观察气就不会命名观察的对象为气。
  气行动而有,有名之为气。判断观察的对象是什么,这就是万事万物的名字的来源。
  万事万物为什么是这个名字?万事万物为什么不是这个名字?是这个名字就是这个名字,不是这个名字就不是这个名字,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直接观察某物,推理某物是杨树,这就是杨树名字的来源。万事万物都因为判断它是什么而得到最初的名字,是这个名字就是这个名字,观察的对象太多需要区别对象。名字流传久了,后人往往忘记了名字的来源。没有什么对象不是这样得到名字的,没有什么对象不是这样得到判断的。

  行动者追本溯源,泥土铁矿归于矿物,草茎巨树归于植物,虫鱼鸟兽归于动物,丑男美女归于人类,心神本性归于真,真归于道。道将一切归于一个同样的东西,命名为一。一分而万物成,万物成而一隐;万物毁而一显,一显而万物合。在一看来,万物没有成与毁,通通都是一。一如水,成与毁如浪的高波低谷,高波低谷都是水。万事万物都是水的千万重浪,千万重浪都是一水。

  达道者知晓万事万物都连通一,一才是真正的世界,万事万物的生灭只不过是一的朝露气泡,朝露气泡都是一的体现。因此达道者暗中把握一而投身于万事万物中,寄寓不平凡于平凡之中。投身于万事万物中,一才有用。

  不投身于万事万物中,一没有用。万物因一而互相联通,一因万物而得到体现。以一观照万物,万物生而一亮,万物灭而一暗。一亮一暗如一杆灯明灭,灯灭而无知,灯亮而有知。灯明灯灭,道有道无。灯灭为常,道无为常。亮生于灭,有生于无。灯灭是终极的灯,道无是终极的道,无知是终极的知。

  人的心神是亮,人的空性是暗,亮动暗静亮不知暗。心神抛弃空性独自前行而不知亮暗同灯,庄子命名为朝三。朝三是什么意思?庄子唯恐人不明其意而用形象的故事来说明: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给猴子喂果子,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如何?”这群猴子听了怒吼。老人又说“那么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如何?”猴子听了很高兴。猴子只知早上多少而不知晚上多少,也不知早晚为一天,更不知一天都是七升果子。猴子以喜怒的情感主宰自己,没有理性的第三只眼睛,老人只好顺应它们的喜怒而顺势而为,早上变了而一天未变。以我看世界而不知以道看我看世界的人,也如朝三暮四的猴子。因此圣人顺势而为,平衡中和是是非非,就象以不变的一天对待早上的多少,这就是天恒而地变,天恒地变两不误。

  ○舍道取我 舍我取道
  万物有开始,万物有未始,有未始的开始,有未始的未始的开始。。。。。。
  物体有存在,物体有消失,有消失的存在,有未始的消失的存在。。。。。。

  如此追本溯源,终会追寻到道的有与无,而未知有无的道是有还是无。
  现在人已经言说道了,未知人有言说道?还是人无言说道?

  万物进入无:如泰山进入毫毛,泰山为小而毫毛为大,一根毫毛藏世界。
  时间进入无:如长河流淌空谷,长河为短而空谷为寿,空谷好响无弦曲。

  舍道取我,道生天地也生我;
  舍我取道,万物为一我也一。

  人已经为一,还有语言吗?
  人已说了一,难道没有言?
  一言就为二,二无言为一。
  言无言皆显,显动就为三。
  三又可为一,一生二为四。
  二又回归一,四就成了五。
  循环又反复,万物乃发生。
  以至于无穷,无边又无际。
  故无自到有,直线以至三。
  故有自到有,曲线绕至物。
  说了同无说,无可奈何落落去!

  ○道啊,道
  道自存在,没有界限;
  言本不存,存则不定而有界限。

  人观察道,知而无念,则知道的整体,而不知道的内容。
  人的神意起这是什么的欲望,就开始分辨道而有心中的言。
  言道的整体,或清或澄,一个字而已。
  言道的内容,必用相对法:分上下、辨清浊、开阴阳、说恒变、出动静。
  无论什么样的相对法,都只是道内容的一部分。
  相对的互变,就是老子的德。
  心领神会而上知道,心神分辨道而下出言,言通过心神说道,总如隔靴搔痒,没有舒服痛快的感觉。

  乾坤者,六合之外,心神知而不可言知,因此存而不论。
  六卦者,六合之内,心神辩而言是什么,因此论而不议。
  世事沧桑,六合之下,言说可清晰而真实,因此议而不辩。

  有分辨的,有不分辨的;有言说的,有不言说的。
  圣人怀抱不分辨不言说的,众人分辨言说而互相显示。所以说:辩论言说的有所不见。

  大道不对称不相对,大辩不言,大知无知,大爱不爱,大勇不刚。
  道显而蒙尘,言辨而有亏,知全而不及,爱恒而有缺,勇刚而折损。
  前者圆而后者如圆中之方形了,方形不管是几边形,面积总不及圆形,这就是地不及天。
  人对道的知,恒如方形对圆形的知,因此知止于方形的边而碰触圆内方外的不知,这就是人知道的极限了。

  知不言之辩,不方之圆,名为天的空间。
  天的空间流进而不满盈,流出而不减少,如世间的海,永远不变而恒定。天是空恒静的不知,天是实变动的有知,有知不知从何而来、从何而去,这就是保有道的清光。

  ○国小德大
  一国之君,都想开疆拓土,青史留名,成为最伟大的帝王而流芳百世。
  这基本就是所谓伟大帝王们的愿望,因为帝王们以为这是最伟大的事情。
  因此大国有吞并小国的欲望,那是相当正常的。

  道家认为,开疆拓土,只是如像生存于蓬蒿艾草之中的麻雀,眼光太小了。
  老子也说:立天子不如坐进此道。
  不学麻雀去开疆拓土,学鲲鹏展翅九万里。
  鲲鹏展翅九万里,如十个太阳一块儿升起。
  修德行道又远远超过了十个太阳一块儿升起。

  ○人能够观照万物共同拥有的物质吗?
  水网友问:人能够观照万物共同拥有的物质吗?
  人能够观照道吗?

  虾网友答:不知。

  水网友问:你知晓自己说的不知吗?

  虾网友答:不知。

  水网友问:这么说,万物共同拥有的物质是无知?

  虾网友答:我怎么能够知道无啊!

  虽然无 不可知、不可言,看你如此低三下四的份上,也尝试一下说说:说不定我所说的不知就是知,说不定我所说的知就是不知。

  人在低矮潮湿的环境中,就会得风湿性关节炎,泥鳅也这样吗?
  人在原始森林的大树顶,就会得畏高症恐高症,猴子也这样吗?
  潮湿的环境与大树顶,哪一个是正确的居住地方呢?
  人猴泥鳅,谁知道正确的居住地?

  人爱吃飞禽走兽,
  兔爱吃萋萋芳草,
  蛇爱吃滚圆田鼠,
  树爱吃黑色土壤,
  什么是真正的美味佳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回答,因此不知。同类容易相知:猩猩与猴子同跳,泥鳅与鱼俱游,大象与兔子共林,蔓藤与树共地。

  香港小姐和世界小姐,是某地区和人类公认的才貌双绝的美女明星,然而:
  鱼见了就深潜,
  鸟见了就高飞,
  兔见了就快跑。
  谁才知道真正美丽?人知道的美丽,是真正的美丽吗?

  直接观照接触到的一切,思想的正与错、判断的是与否、欲望的大与小、情感的喜怒哀乐爱憎恐,物体的得与失,都是互相缠绕、混合不清的,这在理论上又怎么能够知啊!不知难分清,是知。知 不知 ,上。

  水网友问:清静不可言、不可说,一言就偏,一说就错。

  圣人那清静无言的神意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虾网友答:圣人以神意为基脚,以虚无为头顶:
  赤日炎炎而不能热,
  黄河冰冻而不能寒。
  雷打火烧而不能惊,
  台风卷海而不能恐。
  草木春生而不能僵,
  霞透金光而不能散,
  土归万物而不能聚。

  这样的人,乘云 气,骑日月,而游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自己,这就是清静的妙用啊!

  明网友说:那是要把金木水火土都练一遍才行啊

  ○不要把精神浪费在凡情俗事上
  虾网友发帖说:丹道经典说:超凡脱俗的人,不把精神浪费在凡情俗事上。
  利来不拒,利去不追;害来不抗,害去不留。
  求而有得,得终失去;贪求何欢?得失何惧?
  不拘常道,随顺就逆;能方能圆,心不固定。
  无言显意,无言有言;有言矛盾,有言无言。
  超凡脱俗的人,身体虽在滚滚红尘之中,内心却在凡情俗事之外。

  有人认为这些都是轻率不当的言论,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大道之行的实践,网友们认为这些都是什么?

  了网友发贴说:生为世人,凡情俗事如何彻底抛开?

  虾网友答楼主说:谋虑得太早了吧?
  倒有点象美国的次贷危机、超前消费。就好像见到鸡蛋便想立即得到报晓的公鸡,见到弹弓便想立即获取烤熟的斑鸠肉。

  让说的人姑妄言之,让听的人姑妄听之,也尝试着说一说:
  修炼者衣摆日月,肉抱宇宙,与万物吻合为一体。
  旁观各种混乱纷争而不顾,把卑贱与尊贵都等同起来。
  人们总是一心忙于去争辩理论上的是是非非,修炼者却好像十分愚昧无所觉察。
  修炼者糅合古往今来多少变异沉浮,自身却浑成一体不为纷杂错异所困扰。
  万物在纯粹的一里面全都自然而然,而且全部一至向蕴含在万物中心的浑朴而精纯的一看齐。

  水网友引用了网友而回复说:凡情俗事不需要彻底抛开。
  钱是用来养不过百年的肉体的,饿不死就行了,多捞钱就是浪费精力精神。
  观察自己的欢乐,狂欢以后就会察觉到淡淡的失落。
  一个人如果喜欢欢笑,失去欢笑就会是自己不愿意的,因此失去欢笑就成了痛苦。
  有多少欢笑,就有多少痛苦。真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只要在极度高兴的欢笑中,忽然想起这个道理,就将极度高兴变为一般的高兴,那么没有欢笑的失落,也不那么严重了。生活中经常如此,终会达到无喜无悲的境界。无喜无悲的境界并非没有喜怒哀乐,而是人可以控制喜怒哀乐,如臂使指,要来就来,要走就走。

  ○想长命百岁长生不死,是不是迷惑不解的愿望?
  厌恶死亡,是不是年幼流落他乡,而老了还不知叶落归根?

  穷苦老实的女子,被迫给某权贵做二奶,开始厌恶得惊恐不安、泪水长流。等到嫁过去以后,吃得穿得玩得比以前好得多,也就后悔当初不该那么伤心地哭泣了。这只不过是对未知的一种恐惧。厌恶死亡,是不是也是对未知的一种恐惧?

  已经死去的人,会不会后悔当初的想长命百岁长生不死?

  做梦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醒来以后方知是在做梦。
  人在追求房子、车子、票子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不追求以后方知是在做梦。
  人在追求快乐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不追求以后方知是在做梦。
  人在追求有权有势、万众瞩目、高高在上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不追求以后方知是在做梦。
  人在追求虚无的时候,是最为清醒的时候,方才知道他自身也是一场大梦。

  人投入在追求中,总是自以为清醒,好像什么都知晓什么都明了,什么都看透了,总以为自己最聪明,一点也不知道自己是愚味的人。说什么彩票股票呀,吃喝嫖赌呀,娱乐明星呀,学术理论呀,国家大事呀,世界形势呀,这种看法实在是浅薄鄙陋呀!这些人都是在做梦,人说你们在做梦,其实人也在做梦。上面讲的这番话,它的名字可以叫作奇特怪异,与众不同,孤独寂寞。假若一朝遇上一位圣人,悟出上述一番话的道理,这恐怕也是偶然遇上的。

  清静者无可言、无可说,不得罪这些追求中人,就不算做梦了!

  ○大辩无言
  虾网友贴言:正方反方互相争论:
  如果正方赢了反方输了,那么,正方真的对了,反方真的错了吗?
  如果反方赢了正方输了,那么,反方真的对了,正方真的错了吗?
  正反两方哪一方是正确的?哪一方是错误的?
  难道正反两方都是正确的?或都是不正确的?

  争来论去,正方两方无法让对方口服心服,只好求助于第三方,来做所谓公平的裁判,以便让自己这一方取得胜利。
  能找什么人做裁判呢?能让什么人作出正确的裁定?
  让观点跟正方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正方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平的评判!
  让观点跟反方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反方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
  让观点跟双方不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双方不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
  让观点跟双方相同的人来判定吗?既然看法跟双方相同,又怎么能作出公正的评判!

  所以,争论的双方跟第三方的裁判,都无法知道争论的对与错,还需要等待别的什么人来做裁判吗?
  正方与反方的心声相互对立,双方是不可能融为一体的;
  正方反方的心声不相互对立,双方才可能相互融为一体。
  相互融为一体而心平气和,这是安宁的天籁之音;
  相互争来辩去而气冲牛斗,这是排斥的地籁之音。
  地籁之音化为天籁之音,天籁之音才有了不拘泥于心平气和的内含;
  没有经过地籁之音锻炼的天籁之音,如朝露泥砖般经不起风吹雨打。

  因此,争辩与不争辩,贵在自然而然的真实心声,需要用自然的分际来调和它,用无尽的变化来顺应它,还是用这样的办法来对待一生的争与不争吧。

  什么叫心平气和的天籁之音呢?
  对的是错的,赢的是输的,对立的双方如手掌手背一样,都是手,这就是天籁之音。手掌是手,对;手背是手,对;这就不须去争辩掌与背的对错了。
  手掌赢了手背,或手背赢了手掌,如果对任何一方的处罚,对另一方都是一种损伤,所以这也不须去争辩输赢。

  因此,忘掉输赢忘掉对错,忘掉日夜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忘掉正义与邪义,将自己化身为无,听观无中发出的振动,正振是赢是对,反振是输是错,而到达无穷无尽的境界。所以,修真者总把自己寄托于无的境域之中。

  明网友贴:若能时时以这样的心态看生活,何来烦恼?何来自傲?

  虾网友贴:自傲是人类的尊严,是埋得深的劣根。超越自傲,就是非人的境界,也就是所谓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