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生来又归无




  庄子在《大宗师》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子桑户、孟子把与子琴张三个人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之所以能结为好友,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心境。他们曾经不约而地表白自己的心意说:“哎,大家请注意了!谁能不有意地相亲相爱而自然地相亲相爱,谁能不有意地有所作为而自然地有所作为,谁能升腾于天上、遨游于雾中、随风飘荡而无始无终,谁能忘掉死也忘掉生、死而不亡、恒久无穷,我将和他做朋友。”说完之后,三人相视而笑,谁也没有说话便做了朋友。

  没过多久,子桑户死了。尸体还没有下葬,孔子便听说了,特派子贡前云帮助料理丧事。

  子贡到了桑户家,看不到一点办丧事的样子。只见孟子反和子张琴,一个在那里编曲,一个在那里弹琴,二人相和着唱歌。只听他二人唱道:“哎哟哟,我们的桑户呀!哎哟哟,我们的桑户呀!你倒是干脆利落地恢复了自己的本来样子,可我们还在这里充当着人哩!”

  见到这个情况,子贡上前责问说:“请问二位:面临着尸体唱歌,这合乎礼节吗?”

  二人听说此话后相视而笑说:“这个人倒挺有意思,他哪里懂得什么是礼节,居然也有资格来责问我们!”

  子贡见很难与他们共事,所以回去禀告孔子,说:“这是一帮什么人呀?把一切都看得无所谓,把人的形体置之度外,面对着尸体放声歌唱,面不敢色心不哀伤,真是无法用言语来描绘他们。这是一帮什么人呀?”

  孔子听了之后说:“他们是游于方外的人呀,而我只是游于方内的人呀。游于方外的人与游于方内的人本来是难以交往的,而我却派你去帮助他们料理丧事,这 也我太浅薄了。这些人的心境每时每刻都与磊自然的造物者融为一体,每时每刻都伴随着贯通内外的气飘荡游移。所以他们以生命为多余的赘瘤,以死亡为赘瘤的溃烂。像这样的人又怎么会理会死生与前后的区别呢!在他们看来,人生不过是借助于不同的形体来展现同为一体的大气。有鉴于此,他们不理会肝胆的区别,不注意耳目的差异,循环往复,没有终始,迷迷糊糊地飘荡于尘世之外,无由自在地逍遥于内心世界,怎么会小心谨慎地遵守世人礼节,怎么会用心理会众人的眼色和议论呢?”

  这个故事是说,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有着共同的修养,都进入了浑然一体、没有分界的精神境界,所以自然而然地结为密友。他们进入的境界也就是孔子所称的尘世之外,亦即方外。

  方外与尘世不同,进入这种境界就什么区别也没有了,天地与万物浑然为一,你我彼此都成一体,因此也就无所谓生,无所谓死,无所谓终,无所谓始了。既然没有生死,没有终始,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生喜死悲、始欢终戚的情感差别了,更用不着为生死去制定什么礼节,实行什么礼节了。所以当子桑户死后,孟子反和子张琴不但不哭,而且还相和而歌;他们这样做不但不觉得失礼,而且还潮笑上前责问他们的子贡,说子贡哪里能懂得什么是礼。

  游于方外为什么就会浑然一体,生死不别?那是因为视野发生了变化。游于方内,以尘世的眼光看人世,就好像用放大镜看世界一样,时间变得长了,空间变得大了,于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差别也就展现了出来,生不于死,彼不同于此。游于方外,站在宇宙之外观人世,就好像立于云端观察蚂蚁王国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所以也就看不见蚂蚁的生死之别、彼此之分了。

  除此而外,庄子还有一种思想,他认为宇宙原初没有天地万物,只有浑然一体、弥漫无际的气。天地万物乃至人类都是由气变现出来的,最终仍然要回归于浑然一体、弥漫无际的气中。因此,人的生死不过是伴随着气的变化而游移罢了,实质上没有什么变化,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说来说去都是气。是暂时的,而且是气的一种病变,人死才是回归于正常,有鉴于此,所以故事中的孔子游于方外的人每时每刻都与大自杀的造物者融为一体,每时每刻都伴随着通内外的气飘荡游移。所以他们以生命为多余的赘瘤,以死亡为赘瘤的溃烂。

  《至乐》篇记述了一个“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也是在表述这种思想。故事说: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惠施前去吊唁。当他来到庄子家时,看见庄子正盘腿坐在蒲草编的垫子敲着瓦盆唱歌呢?

  惠施很不理解,责备他说:“你的妻子与你日夜相伴,为你生儿育女,身体都劳累坏了。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在这里敲着瓦盆唱歌,不是太过份了吗?”

  庄子回答说:“你这话可就不对了。你知道吗?当我的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不悲伤尼?可是后来想了想,想清楚了,也就不悲伤了。你来听我说说我的想法。我的妻子想当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但没有生命,而且连形体也没有,不但没有形体,而且连气息也没有。后来恍然间出现了气息,由气息渐渐地产生了形体,由形体渐渐地产生了生命。现在她死了,又由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无生命的东西,之后形体也会消散,气息也会泯灭,完全恢复到原先的样子。这样看来,人生人死就像是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样,循环往复,无有穷尽。我的妻子死了,也正惠沿着这一循环的道路,从一无所有的大房子中生出,又回归到她原来一无所有的大房子里面休息,而我却在这里为此号啕大哭,这不是不懂得大自然循环往复的道理吗?天因为如此,所以我止住了悲伤,不哭了。”

  庄子通守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生人死,都是大自然循环往复过程的展现。知道这个道理的人,随着大自然的流转而自地飘荡,所以不分生死,不趋生,不避死,生不喜而死不悲;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人认为生是福、死惠祸,所以趋生避死,为生而喜,为死而悲,结果不但不能改变死人的命运,而且枉费活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