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虚御风——列子




  能御风而行的列子,是道家的另一位高人。但是因为他行事一直非常低调,所以人们对他或许不熟。但是,我们从小就听过“杞人忧天”等故事,就来源于《列子》一书。

  庄子在其书第一篇《逍遥游》中,就提到过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似乎列子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据说列子名叫列御寇,是郑国人。因为庄子书中常常虚构一些子虚乌有的人物,像什么“无名人”、“天根”之类,所以有人怀疑列子也是“假人”。不过《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诸多文献中也都提到过列子,而这些书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书,不像《庄子》那样喜欢乱编故事。所以列子应该实有其人。

  列子和庄子一样,奉行隐居不仕的人生宗旨。他也常常陷于贫困之中。《庄子》中的《让王》篇曾写过一个叫子阳的高官将粮食钱物给列子,列子却不要,列子的老婆精神境界非常不高,她生气了,责问列子送上门来的东西为什么不要,还哭着说人家嫁给有本事的人都过得挺好,就列子这个没出息的男人让她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列子也不生气,还笑着和她解释。事实果然如列子所料,不久人民作乱杀了这个叫子阳的高官。列子如果当时受了馈赠,为其所用,肯定也会不免于祸。

  俗话说:“拿人家的碗,服人家管。”所以列子宁愿忍饥挨饿,却坚持自己的清高自主。无论是皇家权贵,还是老板领导,给你赏赐加薪的背后,就是让你效力加班,失去自由,千古亦然。列子的弟子严恢曾问:“所有闻道者为富乎?”——有学道而发财的吗?看来这个叫严恢的家伙浑身上下没有半根道骨,全是俗臭之气。列子严厉地回答说:“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桀纣那样的恶人就是只知道注重财货而完蛋的例子!

  列子的思想当然也是道家一派,其时代应该在庄子之前。不过在庄子的书中,对于这位前辈师兄似乎并不是太服气,经常在书中写列子的糗事——比如写列子师从于壶子,却这山望着那山高,觉得一个叫季咸的神巫道术更高深,因为这个神巫会相面,并可预知人的生死祸福。列子在壶子面前大夸此人,结果他老师壶子说,你把他请来,让他给我相相面。其师壶子似乎精通乾坤大挪移第七层以上的功夫,脸上忽青忽红,一会儿显出生机全无的“死相”,一会显出生机萌动的“活相”,最后显示虚无玄妙的“幻相”,吓得那个相面高手季咸失魂落魄,狼狈而逃。(见《庄子.应帝王》)

  又比如:列御寇一度练成了射箭神技,他拉满了弓,把一杯水放在肘上,然后发连珠箭,射箭的时候,列子就象一个木偶一样端正不动,水也半点不洒。于是他演给伯昏无人看。伯昏无人拉着列子走上一座高山,他好像金庸所写的铁脚仙王处一一样身临百仞高的悬崖,还背向悬崖退步,脚后跟都悬到了山崖的外边,然后让列子也照这个样子来试试。列子见了,吓得趴在地上,汗水从头上流到脚后跟。伯昏无人说:“道德完善之人,上可以窥见青天,下可以潜入黄泉,自由地邀游于四面八方,神色不变。现在你怕成这个样子,你差得还远呢!”

  《列子》一书的风格有明显的先秦时代气息,和《道德经》、《庄子》不完全一样,《道德经》注重说理,短短的五千言仿佛是压缩饼干一般,绝无水分。故事寓言之类一点也没有。《庄子》里面寓言的量比较多,往往是在讲了寓言故事后,才画龙点睛般地点出主题思想。而《列子》书中比较奇怪,《庄子》中自称是“寓言十九”,而《列子》却几乎是寓言百分百,且讲完寓言后往往一点评论也没有。

  这有点类似于佛家中的《百喻经》。或许是列子才真正明白了“说出来就不是道”这个境界?所以就根本不评,让我们去自己体会?不过虽然如此,《列子》一书的光彩还是不容忽视的,上面有很多妇孺皆知的故事,像“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纪昌学射”、“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等等,都是我们儿童时代就知道的。

  不过,我们读这些寓言时要注意到,列子毕竟是道家人物,这里面不少故事闪耀着道家思想的光芒。儿童时期,虽然对列子上面这些故事大多都看过,但当时的理解就只是好玩而已。

  比如“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篇)这个故事,大家从小可能就听过,不过一般的儿童读物上选的只是前半段:

  杞国有个人担心会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安身的地方,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当时听到这里,一般的小朋友都是哈哈大笑,笑这个人是大傻冒一个。现在年过而立,才知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自是世人的通病,像《中国式离婚》中的林小枫,老公没有钱时就念叼“小学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算完了”,为交高额的择校费发愁,而老公有了钱后却又担心他有外遇。这样愁前愁后、无事自扰的人其实太多了。

  这时有个人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气体罢了,没有什么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活动在天空中,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只是积聚的气体的话,那么日月星辰不就该掉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不过积聚的气体中有光亮的,即使掉下来,也不能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要是地陷下去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积聚在一起的土块罢了,它把所有的地方都充塞得满满的,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上块。你行走踩踏,整天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听了,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一般的少儿读物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列子的原著中却仅仅是个序幕,这个让杞国人打消疑虑的人仅仅是跑龙套的小角色而已。按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知识,这个人的解释也有很多BUG,星星掉下来一个撞上地球,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哪里会不伤害什么?

  接下来一个有名有姓的主角上场了,此人叫长庐子。他听说了这件事,笑说:“虹霓云雾,风雨四时,都是天空中积聚的气体;山岳河海,金石火木,这些都是在地上积聚的形体。既然知道它们是积聚的气体,是积聚的土块,怎么说它们不会毁坏呢?天地既是无限空间的一个微小物体,又是万物之中最大的东西。它们难以消亡,难以穷尽,这是肯定的;人们难以推测它们,难以认识它们,这也是肯定的。担心天地会毁坏,确实是担心得太遥远了,可是说它们永远不会毁坏,也是不对的。天地不可能不毁坏,总有一天毁坏会到来的。如果真的遇上了天塌地陷的那一天,怎么会不让人担心呢?”

  长庐子说的比较合乎“科学”道理,但是在思想上却又让人迷惘了,难道我们真的就该像杞人一样终日担忧吗?

  最后,真正的主角列子上场了,他笑着说:“说天地会毁坏的错了,说天地不会毁坏的也错了。天地会不会毁坏,是我们无法知道的事情。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天地会不会毁坏,但是可以肯定,对我们来说,天地毁坏与否都是一样的。

  所以人活着的时候不知道死后的情形,人死了以后不知道活着时候的情形;未来不知道过去的事情,过去不知道未来的事情。那么天地会不会毁坏,我又何必挂在心上呢?”

  列子最后的这段话,才是真正的解答。这后面的话之所以儿童读物不选,也是有道理的,像这样的思想,儿童恐怕很难弄明白。不过我们在看了前面的“道家思想十六观”,肯定会觉得,列子这段话和庄子《齐物论》等上面的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自然界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人只有不悦生,不恶死,顺其自然,方能逍遥自适,求得解脱。

  还有“纪昌学射”这个故事,此故事大家想必都熟知,对于这则寓言,语文老师讲评时,不外乎大讲纪昌勤学苦练基本功的刻苦精神,纪昌学射的毅力和恒心之类的主题,但我们了解到列子是道家人物后,再读此文,有没有感觉到纪昌“视小如大,视微如著”,把虱子看得如车轮一样大这些做法,正是庄子书中所说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这样的意思?对此,列子在另一段文字中说得更清楚一些:

  “江浦之间生麽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昼拭眦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虒俞师旷方夜擿耳俯首而听之,弗闻其声。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

  这里说有一个小虫,能在蚊子的睫毛上住,就是离朱那样视力在2.0以上的人也看不见,师旷那样著名的耳聪者也听不见。但黄帝和容成子在崆峒山上心斋三月后,就看见它们如嵩山一样大,听它们的声音,像雷声轰鸣。这似乎是道家内功达到一定境界的状态,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道家中“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肝胆如吴越”之类的思想。

  《列子》一书里还有很多带有道家色彩的故事,这里就不一一说了。书中还记载了很多有趣而奇妙类似于《山海经》的故事,但又仿佛不完全是神话。像书中说楚国的南面有个炎人国,那里的人父母死了,就把尸体上的肉剔除扔掉,然后把尸骨掩埋,这样才叫孝子。似乎类似于现在西藏人搞的“天葬”仪式;秦国的西面有个仪渠国,那里人的父母死了,就把尸体放在堆好的柴草上焚烧,看见火焰熏腾,烟气上升,就说是死人登天升仙了。这好像是古印度人的火葬风俗;列子还说有一个国家,名叫“阜落之国”,那里气候闷热,时时刻刻都有日月光芒的照射,土地不长好庄稼。那里的人民吃草根和树上的果实,不知道用火烧熟食物。难道这是说的非洲?列子还说在渤海的东方不知几万里的地方,有一条无底的深沟叫做归墟。这难道是马里亚纳海沟?列子怎么知道的?难道列子真的御风而行到过这许多地方?从这个角度来看《列子》一书中还蕴藏了不少的神秘色彩,值得探索一下。

  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忽略掉他。

  唐玄宗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宋徽宗宣和时又加封为“冲虚观妙真君”。冲虚,这个名字送给淡薄虚静的列子,倒是比较贴切:

  冲虚冥至理,体道自玄通。不受子阳禄,但饮壶丘宗。

  泠然竟何依,挠挑游大空。未知风乘我,为是我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