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1月20日,意大利西西里岛巴勒莫爆发了武装起义,它是欧洲各国革命的先声。巴勒莫的义军击退了国王的军队,控制了西西里岛,并将战果和影响向意大利半岛扩大,革命很快席卷了意大利全境。
巴勒莫起义开始后,法国、德国、奥地利先后爆发革命运动。2月22日,巴黎各界在《马赛曲》和“打倒基佐!改革万岁!”的口号声中,发生游行示威,翌日酿成武装起义,国王路易·菲力浦逃往英国,7月王朝倒台。
3月13日,维也纳的学生、工人和市民举行反政府大示威。“打倒梅特涅!实行宪政!”的口号响遍全城。政府弹压,民众起义。国王被迫罢免了首相梅特涅,14日新任维也纳军政长官企图再行弹压百姓,义民于是包围王宫,迫使国王改组内阁,同意召开国民议会制定宪法。维也纳3月革命初步获胜。
3月11日捷克革命开始,通过斗争迫使奥王满足了捷克语和德语平等、捷克人可以成立责任内阁等部分要求。3月15日,维也纳革命的消息传到匈牙利布达佩斯,恰好给匈牙利刚刚燃起的革命之火加添了干柴。
法国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德国,2月27日,巴登发生示威游行,迫使大公撤换了一批官吏。革命迅速波及邻近的符登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等邦。3月,农民斗争以巴登、符登堡、黑森和巴伐利亚为中心席卷德国,他们捣毁贵族庄园,焚烧契约地租。3月初,柏林举行大规模集会,维也纳起义和梅特涅倒台使柏林群情激奋。13日柏林集会和游行的声势更为浩大。16日群众与军队发生冲突,国王的大弟弟率军队弹压,酿成流血事件,得到“炮弹亲王”的称号。威廉四世怕扩大事态,只好许诺改革。
18日,冲突再起,柏林上空炮声隆隆,街头巷尾枪林弹雨。全副武装的军队使手无寸铁的市民怒不可遏,威廉四世吓破了胆,他下令停止战斗,军队撤下。19日,市民们将战斗中阵亡的185具烈士的遗体,陈于普鲁士国王王宫,“无愁宫”内充满了愁云惨雾。在人们的呵斥声中,国王不得不摘下帽子向死难者致哀。这一举动在普鲁士右翼政客们看来无疑是国王向暴动的群蛮屈膝投降。
俾斯麦蜜月度假回国后,于1月11日有幸第一次接受邀请参加宫廷宴会。这次,国王对他礼遇有加,使他受宠若惊,但他也感到国王是位优柔寡断的人。
柏林发生革命时,俾斯麦和约翰娜正在申豪森庄园以南30公里一位伯爵家做客。3月18日伯爵的儿子从柏林回家,带来柏林发生革命的消息。第二天一辆马车带来的女人们说,国王被起义的民众抓起来了。俾斯麦从伯爵家匆匆回到申豪森。他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把国王解救出来。他在家乡组织了一支农民队伍,打算进城勤王。当他把地方自保武装组织就绪,便去打探消息。
在波茨坦他找到罗恩。罗恩告诉俾斯麦,事情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国王也没有被抓起来,民众与王室的对抗并不厉害。罗恩认为国王对民众过于软弱,军方有的是实力,还用不着地方武装的支持。
俾斯麦还听说,3月21日,国王配带黑红黄绶带骑马参与了一次民众游行。在他发布的《致国民和德意志民族》的文告中,他要将“普鲁士奉献给德意志”。俾斯麦是为勤王而来柏林的,然而国王看来还不知道究竟什么人、什么集团才是他可以依赖的。俾斯麦不甘心,国王固然被革命搞得昏头昏脑,霍亨索伦家族总应找得出一两个头脑清醒的角色吧。他想到了他母亲少年时代在宫中的玩伴之一,国王的大弟弟。因为国王无子嗣,所以这位亲王也是王储。然而亲王正是那次弹压柏林起义后,就远走英伦了。
俾斯麦想到国王的二弟卡尔亲王。卡尔当时47岁,遇事易冲动。卡尔认为以国王大弟的儿子弗里茨的名义接管政府是可行的。国王的大弟远在英国,弗里茨的母亲奥古斯特王妃便是关键人物。奥古斯特是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的曾孙女、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尼古拉一世的外甥女。她比俾斯麦大4岁。奥古斯特王妃的母亲帕夫洛夫娜于1804年嫁给魏玛的卡尔·腓特烈大公。她曾奖掖过歌德等文学家,是德国文学的促进者。奥古斯特的政治见解倾向于芬克等人的自由主义,所以她开头就对芬克的政敌俾斯麦抱有成见。她在自己佣人的房内接见了俾斯麦,结果是卡尔的方案被否决,奥古斯特对俾斯麦的成见加深。不但她自己,甚至她的儿子都认为俾斯麦是一个阴谋家。而俾斯麦后来在回忆录中说,这次未果的易主事件始作俑者是王妃本人,因为她否决这个动议,剖析了与其冒杀头之祸去抢班夺权,不如顺理成章按部就班地即位。王妃采纳了他的意见,却迁怒于他“知道得太多”。
月底,国王任命自由派领袖康普豪申组阁。一度跑回了申豪森的俾斯麦,急忙在他33岁生日那天赶回柏林。新内阁马上与旧政府达成谅解,旧官僚制度原封未动,旧官员一个不裁,被革命撵走的贪官污吏纷纷复职。会议通过了选举法,还通过了致国王的感谢信。在通过感谢信时,俾斯麦发言,说:“大家要对国王的政治让步表示感谢,我却不知道有什么可谢的,过去的十来天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日子,当然,今天看来,过去是被埋葬了,但是我比你们在坐的人当中许多人更加痛心疾首地感到,当国王在自己的棺木上抛洒泥土时,竟没有一种力量甚至一个人来把他唤醒。”俾斯麦的发言不到5分钟,话还未说完他竟激动得泣不成声地离开了会场。会议结束,俾斯麦回申豪森去时,觉得像了却了一桩心愿似的轻松愉快。
6月中,俾斯麦得知炮弹亲王已就道返乡,他守候在柏林以西100公里处的根廷车站,亲王乘坐的火车到根廷时,他登车找到亲王。俾斯麦发觉亲王很了解柏林情况,并感谢俾斯麦在柏林3月革命以来对他的忠诚。
6月23日,俾斯麦受国王的邀请到无愁宫赴宴。这次谒见国王,他对国王之所以对自由派让步的苦衷有所理解。柏林3月革命后,各派报纸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自由派民主派的报纸有《柏林阅报室》《人民之友报》《火车头报》;科隆的“工人联合会”出版了《科隆工人同盟报》;马克思和恩格斯出版了《新莱茵报》。格拉赫兄弟和俾斯麦筹备的《新普鲁士报》也在这时问世,因这张报的报头有个醒目的黑色十字,人们便称报纸为《十字报》。俾斯麦经常为这报纸撰稿,这些报人被人们视为“宫廷党”。很显然,这个名称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们的政治倾向。“宫廷党”凭借其政治背景和个人实力,加上俾斯麦在柏林、波茨坦和易北河中游各城市间穿梭联络,逐渐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俾斯麦的政治羽毛也在不断丰满。路德维希·格拉赫认为俾斯麦是“我们‘宫廷党’总部中一位极为精明干练的副官。”不久,罗恩随“炮弹亲王”南征巴登镇压起义。
1848年秋,欧洲革命相继失败。11月1日维也纳陷落,奥地利民众遭屠杀,哈布斯堡王朝又恢复了专制统治。格拉赫主张国王用兵驱散国民议会,俾斯麦担任联络往返于各地营房和指挥所。11月2日,普鲁士组成勃兰登堡伯爵内阁,九、十两日军方包围柏林,勃兰登堡宣布议会休会,会址必须迁至柏林以西20公里外的勃兰登堡市去。这一次兵不血刃控制柏林,俾斯麦的联络有汗马功劳。格拉赫上书国王,论功行赏应给俾斯麦赏个官当。国王未任命俾斯麦,但又于11月15日邀请他出席宫廷宴会。俾斯麦与格拉赫密谈,认为既然暂无法在京捞得一官半职,不如回乡待着,或可得个功成身退的名声。月底,俾斯麦便打道回府。
12月5日,国王颁布新宪法,首先强调君权神授,同时也设置了一个议会。上议院由各州政府选出,下议院由男性选民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国王拥有对一切立法的否决权和通过紧急状态法干政的权力。俾斯麦想上层路线暂时不通,不妨参与基层竞选进入下议院也不坏。他马上动作,在约翰娜一个堂姐夫的活动下,俾斯麦被提名为勃兰登堡候选人参加竞选下议员的角逐。1849年2月26日,议会开幕,俾斯麦以下议员的身份出席。
1848年至1849年两年,俾斯麦身处革命狂涛中,作为铁杆反革命周旋于王室、政客、军方之间。在这动荡的两年,俾斯麦也成了儿女双全的父亲。
1848年8月21日早晨,约翰娜生了个女孩。俾斯麦便是为人之父了。为了纪念他与约翰娜共同的朋友,那位过早逝世的波美拉尼亚小圈子的核心人物玛丽·塔登,他们也将自己的孩子取名为玛丽。1849年12月,约翰娜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赫伯特。
他现在过日子也知道要节俭了。除有时还有点贪杯外,平时再也不随便挥霍。在柏林他能在议员的薪俸中省出几个钱做家用时,也感到很高兴。俾斯麦以往耽于酒色,自从参加玛丽的小圈子,进而与约翰娜结婚生子后截然改了这些恶习。他疼爱妻子儿女,关心家庭。在离开妻室儿女住在柏林或申豪森的日子里,几乎天天都写信。他写给妻子的信件,成了德国历史的珍贵资料。有的信件文笔也颇为优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