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传记系列——

 

 政治家卷——科尔

 唐亦政 易红   编著

第六章  选择了“政治”








  风流水转,两年时间弹指即过。1949年,海德堡宫。一位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小伙子提着一桶浆糊,站在沿街的墙根下。墙面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标语,其内容大都是号召市民选举某某为第一届联邦总理或联邦总统之类。小伙子看罢之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因为他知道如果再将标语贴到中间去的话,一定引不起路人的注意了。他身旁是一条行人穿越道,几个男女守在那儿,似乎想要得个空隙,走到马路的那边去。不远的地方,一个年纪较他略大的青年人正弯着腰,整理着花花绿绿的标语。

  “嘿,科尔,请你过来帮一下忙!”那个整理标语的青年人直起腰向那个身材魁伟的小伙子招了招手。

  “海因里希·霍尔肯布林克,你的活儿干得可不怎么利索。”科尔摇了摇头走了过去。

  说话间,一辆“希特勒时代”的旧出租汽车缓缓地在不远处停了下来,俄顷,车门一开,一位气度不凡的老人从出租车中钻了出来。这位老人就是未来的第一位联邦总理康拉德·阿登纳。不过,现在还是大选时期,73岁的科隆市长阿登纳是作为候选人参加此次联邦总统和联邦总理竞选的。

  科尔站在那儿不胜感慨,他觉得这位总理候选人实在“太老了”,而那辆出租车又委实太旧了。那个时期,联邦德国的汽车还相当匮乏,即使是像联邦议院的议员那样的上流人物也不得不开着那些只是应急修理了一下的汽车和旧出租车参加竞选。至于若干年后,德国汽车工业突飞猛进,生产出奔驰之类的豪华名车,是当时的德国人无从想象的。

  世界经济危机和战败国的命运,使得本已萧条的国民经济雪上加霜。但是,德国工业并未因此而停滞不前,各行各业励精图治,不久,经济方面便大有起色。战争所遗留下来的饥荒、生产场所的破坏、机器设备的老化以及材料、运输工具的奇缺,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控制。以1950年为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生产原钢1181.4万吨,苏占区生产了99.9万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生产汽车219400辆、摩托车257700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生产汽车7200辆、摩托车9600辆。

  德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使战后的人民得到什么好处。因为其中绝大部分产品已作为赔偿品被战胜国运走。他们只有生产的义务,却没有享受的权利。科尔站在大街上,看着衣履寒酸的市民一个个从身边闪过,看着科隆市长和他的旧汽车,一时间,心中卷起千层浪!他咬了咬牙,暗暗下定决心:他要令这一切改变!使德国人都过上富裕的生活!

  但是,现在他必须工作,必须为竞选张贴标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维护欧洲的和平,使德国不要有发动战争的能力,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早在1943年就开始商讨德国问题。经过一番运筹帷幄后,以德国分裂、美苏分治为主要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就逐渐形成了。

  根据1945年7月17日~8月3日的“波茨坦协议”,四个占领国在占领期间要“在实际可行的情况下”,从政治、经济上保持德国的“统一性”,共同负责恢复德国的统一。但是,签字国的作法却恰恰相反。

  1948年6月18日和6月22日,西方占领区(美、英、法)和苏占领区先后实行货币改革,首先使德国从经济上分裂了。

  1948年4月20日至6月日,美国、法国、英国、荷兰、比利1时、卢森堡六国外长在伦敦召开会议,决定在西占区成立制宪会议和选举政府。

  1949年5月23日,西德制宪会议通过临时宪法,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

  9月12日,基督教民主联盟、德国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巴伐利亚党、德意志党、中央党等12个政党的数百名议员在联邦议院选举了第一位联邦总理。数天后,西德基督教民主联盟、社会联盟和自由民主党、德意志党的联合政府应运而生,康拉德·阿登纳成为了二战后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

  新政府的成立并没有给科尔带来任何快意,相反,在他的心中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忧愁。在海德堡宫,他和那位阿登纳有过不期然的相遇。但是,他始终觉得,这位阿登纳先生作为新联邦德国的总理实在太老了!

  就在这个时候,苏占区反法西斯主义政党、自由德国工会联盟以及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在东柏林德国人民委员会大厦举行会议,1949年5月30日通过宪法草案,10月7日生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定都东柏林。

  早在联邦政府成立之前,西德人就有把首都定在西柏林的想法。但是,迫于四占国的压力,联邦政府不得不改变计划,并花掉比预算高出百倍以上的金钱,将首都从西柏林迁至波恩。这一始料不及的麻烦使西德人元气大伤,但是他们不得不继续挺直腰杆面对惊人的占领费、200万失业大军、不计其数的战争伤员和比1939年多出生的1000万人口的困难。

  实在太难了!德国举步维艰,德国人民有苦难言。这一切都是法西斯带给他们的灾难。

  一份《莱茵法尔茨报》缓缓地从科尔的指尖滑落下来,他跌坐在椅子上,两只眼睛显得空洞而多愁。

  刚才,他从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文章说,在东柏林虽然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但是,它“不合法,没有资格代表人民”,因为它的政府不是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在实现德国统一之前,只有联邦政府才是德意志人的惟一合法的国家性组织。

  科尔对哪个德国是“合法的”,哪个德国又是“非法的”并不关心。他所关心的是整个德国的前途,全体德意志人民的前途。作为一个德意志人,谁都不希望自己和同胞们被一纸法律所分离。

  两天后,科尔和他的同学们在“欧洲现实工作小组”针对德国及其前途进行了讨论。

  “欧洲现实工作小组”是科尔同汉斯·巴尔登斯在路德维希港理科中学成立的。汉斯·巴尔登斯任该小组的第一主席,后来他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联邦议员。七八个青年人围坐一团,巴尔登斯望着科尔,神情严肃地说:“第二主席,你能谈谈对民德成立的看法吗?”

  科尔坐正身子,思索了片刻,说:“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德国以来,我们德意志民族的每一片土地都是这个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谁都没有权力将它分开。现在,这个国家虽然被分裂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互为外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德意志民族内部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只是暂时的,我们德意志人应该协调内部关系,同四占国取得谅解,建立一个统一的德国和统一的欧洲。”

  “不错,科尔说得对!德意志民族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年轻一代的共同故乡不是西德或民德,而是一个统一的德国!”立时,整个会场响起一片掌声。

  这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民主德国是正在形成的社会主义国家,联邦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在政治、经济方面所奉行的制度、信仰大相径庭,实现两德统一哪有那么简单?”

  这句话宛如晴空霹雳,整个会场立时变得鸦雀无声。

  大家心中暗暗思量:是呀,实现两德统一哪有那么容易?先不说民德那边,单是四占国就让西德难以招架了。不知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经过十年、二十年,还是上百年!想到这,大家的情绪仿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科尔怔了半晌,然后站起来,神情凝重地说:“刚才那位同学的论点很有现实性。的确,统一大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作为新一代的德国青年,对于我们所追求的事业应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著名的政治家舒马赫在两德统一的构思上主张普鲁士中央集权的设想,希望德国的统一建立在联邦的基础上,我认为他的这个设想很值得研究。”

  1950年春,科尔不得不将一些业余爱好、甚至他钟爱备至的政治活动暂时搁置起来,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毕业考试。同学们深为他的数学担心,但是科尔却笃信自己的德语和历史能够助他平安过关。在数学毕业会考中,他拿下了1950年度莱茵兰—法尔茨地区最糟的分数——6分,但是,他的历史和德语却令他一鸣惊人!

  科尔的宗教老师京特·施密希在1990年3月还记忆犹新地说:“在考历史的时候,他出示同学们认为是错误或至少有疑问的答案和说明。当他坚持要在考试中以‘快速查阅法’把可以证明他论断的书面资料拿来时,把大家搞得一团糟。”说到这里,施密希的脸上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钦佩之情。他又说,“最后资料被送来了,经查阅,科尔的论断完全正确!那个时候,同学和老师都缄默了,都在心里暗暗地佩服他!”

  在作文考试中,科尔再一次大出风头。当他把一份题为“社会问题是市场问题吗?”的作文答卷交到主考官手中时,考官们一时竟感到惑然。他们弄不明白,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这位学生从哪里得到如此丰富的知识?

  老师们也知道科尔平时博览群书,但是,诸如詹姆斯·乔伊斯、夏尔·皮埃尔·佩吉、乔治·贝纳诺斯、维尔纳·贝根格罗伊恩和弗朗茨·卡夫卡等人所撰写的书籍,在学校图书馆是绝对无法找到的,不知科尔是从哪里读到这些作家的作品的。1948年6月底,西方大国在西柏林和西部占领区推行了货币改革。这一改革措施如春风、似夏雨,使得几乎濒临崩溃的德国经济出现了勃勃生机,老的贸易联合会、私营机构、航运、保险、粮食、原料、燃料等方面的形势都得以大幅度的扭转,年青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展现了一种空前的“经济奇迹”。这个时候,人们可以任意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那些“奇货”也成了随处可见的商品,搬上了柜台。

  西德经济的腾飞使科尔看到了“政治”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决不是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或发明创造可以达到的,政治的力量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可以改写一段历史,可以为成千上万的人营造实惠和幸福。

  科尔感到,选择了“政治”这条道路多么幸运!他甚至为自己的抉择而窃喜。他的理想已不再是做一位农民或森林管理员,而是成为莱因兰—法尔茨州州长。



免费E

更多好书请

书作品

登陆:应天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