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17日至8月3日,苏、美、英三个反法西斯国家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战后的第一次会晤,发表了“波茨坦协议”。
在波茨坦会议中,三国不仅仅在关于中国是否与会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像波兰西部的边界问题、保持德国的“统一”等问题也是各持己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提出把三国所讨论的问题整理成一个会议纪要。于是,1945年8月3日著名的“波茨坦协议”就这么问世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波茨坦协议中没有任何分割、肢解德国的条例,反而表示在占领期内占领国负责共同维护德国的统一。
事实上苏、美、英三国根本不想保持德国的统一、完整,而是按照各自的意图一步步地、有条不紊地肢解这个国家。
一阵冷风吹来,莱茵河的水似乎一下子变得更加迅猛了。科尔望着绿滢滢的河水,心潮澎湃,思绪一下子从历史回到了现实。他站在河边喃喃自语道:“在那一段日子里,德国人实在太难了。在这之前他们曾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痛苦和灾难,也许,这就是历史对这个民族的惩诫吧。”想到这里,他的眼中泛出一层薄薄的惆怅。在战争结束时,科尔还只有15岁,但这个年龄已是足够让他看懂人间的冷暖了。那个时候,成百万的德国人被占领国从“新波兰”的领土上驱逐出来,人们流离失所,而苏占区内苏联人则大刀阔斧地推动土地改革,人们不得不用钱去购买自己的土地,除此之外,还有疾病、饥饿、房荒……
莱茵河是这一切的见证人,也许,只有它才能给予历史公正的评价。人们没有忘记,战争一结束,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线很快明朗了。科尔站在莱茵河岸,倾听着莱茵河水滔滔的诉说……
1946年3月15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演说,号召所有西方国家“共同承担抵制苏联扩张的责任”,从此之后,东西方冷战就宣布开始了。
同年6月30日,苏联军管会对苏占区实行全面封锁,禁止苏占区内的德国人同西区的德国人自由来往。这样,两个德国的边界就逐步形成了……
1947年1月1日,美英成立联合占领区,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宣布合并。与此同时,三国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货币德意志马克(简称西马克),致使德国首先从经济上分裂了。
同年6月23日,苏占区推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货币马克(称东马克),并决定将东马克作为整个柏林的惟一货币。西方三国拒绝接受,同一天将西马克引进西柏林。
11月30日,东柏林成立市政府,单方面宣布解散原来统一的柏林市议会和市政府。
5天之后(12月5日),西柏林选举市议会并成立市政府。从此,柏林遂告分裂,形成一城两制的奇特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占区和苏占区裂痕日趋明显:一方在资本主义思想的驾驭之下;一方则受到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终于,当历史走到1949年5月的时候,一场不可避免的分裂到来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为同一个德意志民族的两个不同经济、政治的国体出现在世界版图上。
1948年4月20日至6月1日,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在伦敦举行高级会晤,决定在西占区成立制宪会议。1949年5月8日,通过了《基本法》(西占区临时宪法),5月23日,西德制宪会议宣布:《基本法》正式生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同年9月15日,73岁的康拉德·阿登纳当选为第一任联邦总理。
1949年5月30日,民德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草案。10月7日该草案生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任命奥托·格罗提渥为总理。10月11日,威廉·皮克当选为民德总统。此后到1990年10月3日,西德与民德——同一个民族、两个不同的国家的人民咫尺天涯,整整40余载。科尔凝视着深沉的莱茵河水,心底只有一个念头:德意志民族不能长久分离,德国一定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