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爱迪生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九


  1899年,“法国留声机公司”开张营业,并在西班牙开设了分公司。1901年10月3日,建立了一个新公司“维克托留声机公司”,拥有专利特许证的埃·别尔利穆尔和制造留声机唱片所用化合物的专利权拥有者埃尔德里茨·约翰逊都加入了该公司。唱片直径增大到30厘米,可放4分钟,歌剧的歌词也能全部录制到唱片上,而用当时的辊子放音,却只能持续两分钟,因而放歌剧歌词录音的只好分两次听(由于换辊子而中断)。在1908年10月,爱迪生及其助手才研制出一种叫做“琥珀油”的制辊子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在1英寸长的辊子上刻画出200(代替以前的100)个音槽,这就使放音也能延长到4分钟。爱迪生曾在巴黎歌剧院的演员和其他著名歌唱家演唱时,把许多歌词录制到涂有琥珀油的辊子上。

  爱迪生从1912年开始采用可以演奏到3000次的特别坚硬的无噪音的琥珀油辊子。用这样的圆筒和留声机,特别是用爱迪生所采用的金刚石唱针录出的音和放出的音,质量都特别好。爱迪生已做到了圆筒旋转速度完全固定不变,也消除了唱片中最常见的音槽内部损坏的现象。对于在声学上高要求的录音来说,他的唱针垂直移动的录音方法,要比别尔利穆尔的方法好。尽管作了这些改进,往辊子上录音的方法还是逐渐停止使用了。辊子的生产也逐渐停止了,唱片获得了胜利。在留声机设计中舍去了一个大管子,这样留声机就变得小巧玲珑。随着岁月的流逝,留声机就和无线电连接在一起,制造出了电唱收音两用机和电唱机。

  1928年,“维克托留声机公司”加入了一个无线电公司,即“美国无线电公司”,而在1929年,爱迪生由于明白这一机器昌盛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而停止生产留声机。用机械方法进行录音的发明优先权,公认属于爱迪生。他在1889年制造出了完善的留声机。所以瑞典科学院颁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以资奖励。留声机在录音和放音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以后,它应该让位给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更进步的方法和设计。爱迪生留声机的发展与他的其他电工技术发明起初并没有任何联系。

  把电动机用于留声机系统,就使留声机与电工技术有点接合了。在爱迪生的一些发明中,留声机是直接包括在电器系统之中,并构成了纯电工技术装置的极为重要的部件。在发明留声机和创造出第一个留声机模型后不久所制造成的电话录音机,就属于这种机器。正如名称所表明的那样,电话录音机乃是电话和留声机的一种组合体。在这一机器中,使膜片发生振动的不是人的声音或其他声音,而是来自送话台而又流经电磁铁绕组的电流的作用。电话记录器,就是把通话录制到留声机辊子上的机器(1914年)。

  这种机器或是用来把全部交谈记录下来,或是用来在被呼叫的用户不在场时把对方电话通知记录下来。爱迪生获得了“爱迪风”专利特许证:这是办公用的口授机的变体(1914年),它可以对已录制下来的录音进行更正和增补,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装置。以上已对爱迪生的声动机作了描述,这个声动机中的口承和膜片同留声机一样,它可以用来测量声波。不仅爱迪生,而且其他著名的发明家,都产生了要把留声机同其他电信器械组合起来的想法。例如,俄国发明家帕·米·戈卢比茨基于1881年10月29日获得了电话-留声机专利权。

  五

  爱迪生在研究能使人看到运动着的图像装置的最初阶段就利用了留声机的原理。现在,这已成为一个广袤的领域,成为庞大的工业部门成为叫做电影业的重要文化和艺术的部门。托·阿·爱迪生就是电影摇篮的主人。确切地说,电影摇篮本身就是爱迪生制造的。主要是用他自己的劳动,还有其助手们的努力,才为这一新的事业奠定了基础。后来它吸引了许多人参加,开始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居于目前已经完全巩固起来的显著地位。据爱迪生自己说,由于他知道了戈尔诺尔于1833年所发明的活动画片玩具,他才产生了制造电影机的想法。这一装置是由一个圆筒组成,圆筒壁上刻有许多条与轴相平行的缝隙。圆筒内,缝隙的下面有一条纸带,纸带上绘有某一动作的连续图像。如果使圆筒往一个方向疾转,从缝隙里看对面绘有图像的纸带,看到的仿佛是运动的图像。

  这一装置是根据人的眼睛的视觉惯性对运动所造成的错觉。起初,活动画片玩具图像是用手绘制成的,到了70年代用照片代替了图片,获得了更加理想的效果。埃·日·默里在法国和埃·缪伊布里茨在美国,都做了使人产生图形在运动的印象的试验,这是很有意思的。缪伊布里茨沿着跑马场的跑道排列上几架照相机,于是就拍出了马奔驰的一系列连贯性照片。照相机快门是用电线连接在铺放在跑道上的木板上,跑来的马匹一踏上了木板,就把照相机快门打开了。

  当用具有相应的和均匀的移动速度的装置,把这一连串的(12张和更多的)连贯性照片投影到屏幕上时,屏幕上就出现了马奔驰的图像。1886年,缪伊布里茨拍摄了许多走动的马、狗、鸟等题材的照片。在此之前,他已改用一架装有同支撑轮一起转动的干底板照相机进行拍摄,1秒中拍摄了12张照片,这是一种明显的进步。这些试验使爱迪生很感兴趣,但试验结果还不太完善,所以他注意到的只有一点:一定可以利用视觉的惯性现象来获得活动物体的图像。

  1887年,爱迪生在西奥伦治的实验室建筑已竣工。此时爱迪生在专心致力于留声机改进方面的研究:他正在紧张地对涂有蜡制混合物层的辊子进行试验。爱迪生无法亲自从事电影机的研究工作,但他也不想对这一问题置之不理。他的助手之一乌·迪克逊是一个很热心的摄影爱好者,所以爱迪生就委托他设计出一架拍摄活动目标的照相机。爱迪生对他作了具体指导。当时各种照相机差别不大,但仍可以挑选到最适合于这一目的的类型。迪克逊挑选了这一类型的照相机。1888年初,他拍摄了许多活动目标的照片,而且每一个“画面”的尺寸都不超过1/16×1/16英寸(约1.6×1.6毫米)。拍摄出来的这些画面是这样的:其总和应构成所拍摄物的动作的一个完整过程。这种解决方法爱迪生并不满意,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用快速拍照法来进行连续拍摄,这样就可以获得大量图像并应通过利用视觉惯性现象的装置来观看这些图像。虽然其他工作极其繁重,但爱迪生还是积极地着手研究这一问题。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之后,爱迪生于1888年10月8日向专利局提出了这一初步装置的专利申请,他对这一装置的作用作了如下叙述:

  我正在试验一种机器,这种机器可以为眼睛做出像留声机为耳朵做的事情;这种机器能拍摄活动物体并放映出来,而且其形式也是既经济、实用而又方便。我把这种机器叫做活动电影放映机,即激动景物机。

  爱迪生所运用的制作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呢?他的发明是把有连续性的一系列的图像,快速拍摄到位于圆筒(辊子)或扁平盘(薄片)上的呈连续不断的螺线状带上;这一过程与他所发明的用留声机进行录音的方法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圆筒的转动是断续的(每转到某一角度,都要停一次);当圆筒不动时再进行拍摄。圆筒表面应有一层感光层;圆筒的转动和停止都应与照相机快门的启闭同步,而且应当是自动的。在用固定不动的照相机的情况下,无论要使圆筒转动,还是要使圆筒作纵向位移,都要使用电动机操作,而不能用手操作。爱迪生在对这些器械继续进行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采用如留声机中那种能连续转动,而又能作连续纵向位移的圆筒是更加正确的;拍摄本身就应当是断续的,并且使用与人的眼睛的视觉惯性因素相一致的速度拍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