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爱迪生传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六八 | |
|
|
这些工作实际都是爱迪生本人完成的,或是在自己的实验室,或是在海军基地,由官方派海军人员协助。这些发明全都是防御性的东西,而非攻击性武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爱迪生还是厌恶战争的。 大战结束后,爱迪生是唯一获得海军部“特殊勋章”的平民。 但是,由于爱迪生不了解海军传统,海军部有人怀疑他是否能帮助美国海军打赢这场战争。他在几年以后说:“在战争期间,我作了大约40项发明;每一项发明都十分成功,可是他们一项也没采用,都闲置了起来。海军官员讨厌平民插手他们的工作。这些人开办的似乎是封闭公司。” 一种说法是比较客观正确的,海军部只是想借用爱迪生的威望使公众相信政府。爱迪生后来也发现了这点,但他没有时间来抱怨,对他来说,某项发明只是他的生活组成部分,而非最后目的。在他一生中,他对发明只是“发明”而已,至于发明以后的事,他往往扔到一边不顾。 1918年11月,大战结束,爱迪生卸去海军顾问委员会的职务,重返研究所工作。 这时,爱迪生71岁,精神矍铄。他自豪地说:“我的祖父、父亲都活到90岁以上,我到90岁,还有20年,从事于新的发明,有的是时间。” ※十 顽强追求 不懈奋斗人们在临终之际,若能把狂热的精神留给子孙,那就留下了无价之宝。人生太短暂了,事情是这样的多,能不兼程而进吗?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爱迪生的晚年,仍然像青壮年时期一样,紧张地进行着发明创造活动。其中一例是就“爱迪生考题”的“发明”。1928年,他从野草中提炼橡胶成功。当他80岁时,仍然不懈努力地工作着,他下定决心:“我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 §“爱迪生考题”的发明 在爱迪生晚年,他所具有的个人特征是:说话仍夹杂着年青时代就有的亲昵与淳朴的地方口音;他所说的警句含义深远,恰到好处,同时也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他对勤奋工作、节制欲望和朴实无华的称颂,在美国各地引起了共鸣。战后,他成为美国声名鼎赫的人物。1918年1月24日,由爱迪生的几位同事创造的“爱迪生先驱会”,就足以表达了全美对爱迪生深厚的景仰之情。 年迈后,爱迪生利用空闲,常常外出旅行,大半是夏季,作为期两周的野外露营。这种旅行,常有亨利·福特和博物学权威约翰·布朗博士参加,有时连哈定(Warren Harding)总统也会来凑兴。1919年,3人一起又在野游中呆了两个星期。他们穿过斯莫基山脉,来到西弗吉尼亚,又南下北卡罗来纳州的阿什维尔,然后到谢南多亚河谷,直至马里兰州。1919年的旅行已把原来的简单装备发展成3辆车的车队,其中包括一辆“厨车”,内有大型汽油炉,特制食品柜和电冰箱。他们把车开到了湖区和山区,在地上睡觉,在炉火上炊他们的食物,晚上,他们坐在炉火旁,讲故事,谈关于他们的生活。 1919年战争结束后,他们还计划进行一次更大的旅行。同时,他们也希望在旅行中重新发扬第一次出行时的回到丛林去的精神。可事实上,这样的可能已不复存在。如果说,福特已经闻名于世,那么爱迪生就已成为了神话人物。有些怪人也许会问:“爱迪生是谁?”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就是爱迪生在一个偏僻的村落遇上一位小姑娘。当爱迪生问她是否认识他时,她回答说:“你是留声机先生。” 1921年他们再次出行。不仅夫人们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还有儿子、儿媳。费厄斯通又请来了他的老朋友哈定总统和夫人,让他们也在营地和大家共度一个夜晚。总统在一个星期天来到,身边带了一个秘书,6名保安人员,9名摄影师,10名华盛顿记者。在总统的提议下,还邀请了某主教与其夫人。这样,他们共搭了20座帐篷,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旅游团。 1924年,他们最后一次旅行。费厄斯通抱怨道:“活见鬼,这哪是什么旅行,差不多变成巡回演出的马戏团了。”福特的副官查尔斯·索伦森说:“成群的记者、成排的摄影师为这4位名人采撷生物标本的活动写报道、拍镜头。这种寻求寂静的郊游,简直变成了好莱坞的首场演出。当然,福特喜欢宣传。” 除了花少量时间旅行外,爱迪生仍勤奋地工作着。他已年过七旬,人们说服他缩减工作量以后,每天仍干16个小时。他还牢牢地控制着西奥兰治唱机工业和其他工业。有时,采访者会贸然问到他准备何时退休,爱迪生的回答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葬礼之前。”其二是:“当医生搬来氧气瓶的时候。”当有人问他打算如何度过晚年时,他很不高兴地说:“不应该想到这些。我现在精力还相当充沛,应该继续勤奋工作才对。”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