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上一页    下一页
四七


  例如,不存在有“工人反对派”这个情节了。“根据我的愿望,在第三版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给特罗菲莫夫的信中写道,“删去保尔陷到工人反对派立场的情节……我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时代年青革命家的形象应该是无瑕疵的,保尔没有理由误入歧途,陷进工人反对派中去。”

  有关秋察穆老人的几个情节也删去了。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给特罗菲莫夫的信中所作的说明:

  “……在和一系列领导同志谈话以后,在尊重他们的意见的同时,我决定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中删去描写柯察金和秋察穆者人会见的几行。老人反对苏维埃的腔调太刺耳了——这儿要作一些修改或干脆删去……”

  然而,奥斯特洛夫斯基恢复了某些情节。例如,恢复了保尔从家里临行前和母亲的谈话。

  “——好妈妈,在全世界资产阶级没有被消灭之前,我保证不谈恋爱。你说,这要等很长的时间吧?不会的,妈妈,资产阶级维持不了多久了……一个为了所有人民的共和国将要矗立起来,而你们这些勤劳的、年迈的老人将被送到意大利,那是一个屹立在沿海的气候温暖宜人的国家。妈妈,在那儿没有冬天,让你们住在资产阶级的宫殿里,让自己的老骨头也好好晒晒太阳。而我们将到美国去消灭资产阶级。”

  奥斯特洛夫斯基完成正文时所整理的许多页手稿,后来由拉娅交给了苏联国立中央文学艺术档案馆。她曾明确地指出,这些手稿的大部分已用乌克兰文出版过第一版。根据作者的意愿,这些手稿尼古拉继续作了某些加工和修饰。

  和依·戈里娜结束校订书稿工作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将最后修改稿寄给了特罗菲莫夫,并补充说:“在以后的版本里,我不再作修改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这样考虑的。但是,生活提醒他的却是另一个样子。尽管下一部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工作十分紧张,他一如既往,把所有的时间集中在写柯察金的书上。他生前最后一次修改的书,先后由《青年近卫军》莫斯科出版社1936年出版。拉娅想,这一版的正文应该认为是典范的吧。她收藏了这一个版本的书,在这本书里,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指示,她把这些改动的地方作了记载。

  这些改动的地方不太多,总共只有十一处。但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此都明察秋毫,以免遗漏。奥斯特洛夫斯基所有的文件、材料和手稿都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正文中所有修改之处分别作了记录,编写了校改之处的目录,并分送一份给出版社。

  当奥斯特洛夫斯基获悉将要再次重版时,他马上把必须变动和更改的副本寄到出版社,并要求一定要把版次号码安排到书的里封上去。他亲自办理出版登记手续。根据他的请求,建立了一个专用登记簿(按照封面的颜色,他们叫它“粉红本”)。

  收到新书后,奥斯特洛夫斯基休息时总喜欢“瞧瞧”它。

  “喏,现在把书拿给我。印数多少?多少钱一本?”

  这些问题经常被首先提出来。如果书价昂贵,便使奥斯特洛夫斯基十分痛心:

  “书应该便宜一点,使人人都能买得起。”

  到1935年初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文版再版了几次,还译成了乌克兰文和波兰文。读者们纷纷给作者写信,信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然而尼古拉也在等待着反面的意见,他想听听专业评论家的批评,他明白这本书“离尽善尽美还有很大距离”,他急切地注视着报刊上对这本书的一切评论。

  开始一个时期,除《青年近卫军》杂志外,小说尚未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几家大的文学刊物和所有职业评论家都保持沉默,沉默孕育着抵制,意味着不承认这本书,或者藐视这本书。

  不久,以绥拉菲摩维支为代表的几位著名作家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保护和支持奥斯特洛夫斯基,指出有些评论家“名为批评,其实是对作为一个布尔什维克式的勇敢形象的人的中伤”。

  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最后两年内,他已闻名全国。国外的读者也知道他了。两年内,这本小说再版了40多次,全俄数十个城市都出版了这本书。在日本、英国、捷克等相继翻译出版了这本书。尔后,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版了。

  遗憾的是作者未能活到那一天。

  第十七章 夫妻共享受奖欢乐

  传送带在运转着,一行行的传送带不停地运转。十多个女工站在传送带旁边,把鱼肉装进罐头盒。手的快速动作几乎难以捉摸。没有尽头的传送带把一盒盒装得满满的罐头送到包装车间。

  一个女工走到拉娅跟前,脸上略带严肃的表情,她和蔼可亲地微笑着:

  “知道吗,拉娅,今天广播里说,授予你丈夫列宁勋章。”

  “今天?是真的?”

  “是真的,我亲耳听到的。”这个女工再次证实这件事后,朝自己的岗位走去。

  拉娅记得,当时自己茫然不知所措。她知道乌克兰共青团员们曾向政府申请授予尼古拉勋章这件事。这是今年8月她去索契度假时,他亲口对她说的。但是她没有想到一切来得如此之快。要知道,她从索契回来还不到两星期……

  过了一个半小时,拉娅在邮局填写了一张电报纸:

  “热烈祝贺你荣获最高奖赏。拉娅。”

  晚上回到家里发现一封来自索契的电报:

  “多么重大的奖励,我真不明白,来得如此迅雷不及掩耳。尼古拉”。

  好像广播里说的是申请嘉奖。

  1935年10月2日,拉娅像往常那样很早就起床了。但是这时候她想起了今天不忙去工厂,因为派她到区委会办事,那里上班的时间比她上班的时间要晚一些。

  拉娅把窗门敞开。清爽的秋风吹进房子里。生长在窗前的枫树开始落叶。街上几乎是空荡荡的。稀少的行人忙着去搭电车。清洁工人们气忿忿地打扫街道,扬起一团团尘土。

  昨天收到尼古拉的来信。他在信中说,工作把他拴住了,创作十分愉快。在他的话中蕴藏着永不枯竭的精力。

  在莫斯科已使人感到十月革命节纪念日即将临近。

  她前往区党委会。在斯摩棱斯克广场买了一份报纸,打开一看,投入她的眼帘的是:

  “授予作家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列宁勋章。”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