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安徒生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五四 | |
|
|
第十二章 永生 安徒生早在少年时代就向往中国,希望能到中国一游,看看这个东方古国。但由于远隔重洋,当时的交通工具又简陋,他的愿望未能实现。他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写到中国,表达了他对这个神秘的文明古国的一片深情。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1913年,中国人知道了丹麦有一个伟大的作家——安徒生。这年的12月份,中国出现了一个刊物,名叫《若社丛刊》。这是清朝末年与民国初年绍兴的“以敦重友谊、研究学识为宗旨”的团体“若社”(前身为“同志研究社”)办的机关刊物。这个团体所以取名为“若社”,是因为“若”是东方传说中的“神木”,在当时东亚风云日急的形势中,具有“砥柱中流”的象征意义。鲁迅的两个弟弟周作人、周建人都是该社的名誉社员。 《若社丛刊》于1913年12月的创刊号上,刊登了周作人写的《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这篇3000字的较长的文章比较详细地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与创作,盛赞安徒生的童话“取民间传说,加以融铸,皆温雅优美,为世稀有”。说他的童话“出于自然,入于艺术”, “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而以诗人之笔写之,故美妙自然,可称神品”, “欢乐哀愁,皆能动人”,“状物写神,极得其妙”,“一草一石,一针一带,亦各具性情”。 1915年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恢复帝制。而在这之前的1914年7月1日,《中华小说界》(第七期)上,刘半农译介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但当时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风气不同于今天,往往采取编述、编写形式。刘半农是取安徒生原作、参照日本人按照安徒生这篇童话编的喜剧《新衣》,把这篇童话编写成一篇“滑稽小说”,题名为《洋迷小影》发表的。 这篇童话尽管是改头换面编译形式发表的,但传达了原作的精神和内容,使中国人民联想到随后发生的袁世凯称帝的那场丑剧,是何等的滑稽可笑。 1915年6月出版的《中华童子界》第十二期卷首刊登了“丹麦童话大家安徒生之铜像”照片。1917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童话第一集》丛书,译介了安徒生的《小铅兵》(即《坚定的锡兵》)和《海公主》 (即《海的女儿》)。1918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了比较成规模的安徒生童话集中译本,书名冠以《十之九》,收安徒生童话《火绒箧》(即《打火匣》)、《大小克劳斯》(即《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国王之新服》(即《皇帝的新装》)等篇。1919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六卷一期发表了《卖火柴的女儿》的译文。 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后,安徒生的童话更是大量译介到中国来。《文学周报》、《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学生杂志》等刊物竞相发表安徒生童话的译文和评价安徒生的文章。《小说月报》第十六卷八期(1925年8月出版)与第九期(1925年9月出版)两期都是安徒生专号,发表了他大量作品的译文和有关他的论文及评传,还载有制作精美的“安徒生像”、“铜像”、“安徒生图书馆”等铜版照片。新文化书社还于1925年6月出版了《安徒生童话集》的单行本,译介了14篇童话,并载有《安徒生的人生观》、《安徒生评传》文章及短序。同年,北京大学新潮社还出版了以《旅伴》为书名的安徒生童话集上、下卷。此后,安徒生童话在我国的翻译出版就更频繁了。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安徒生的作品都是从英文转译的。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文化事业以空前的规模迅速发展。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出版了叶君健直接从丹麦文翻译的《安徒生童话选集》和《安徒生童话全集》,译文非常清晰流畅,特别宜于朗读。介绍安徒生生平和研究安徒生童话的文章也在各种出版物中源源不断地出现。1995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林桦从丹麦文译的4卷版《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很受青少年读者欢迎。除了《安徒生童话选集》、《安徒生童话全集》之外,各种各样的《世界童话大全》、《童话大观》一类丛书里,都收有安徒生童话,而且占据着显要位置。中国各大学还在外国文学课或儿童文学课上讲授安徒生童话和对他的童话的研究。各地大小书店、书摊几乎都出售安徒生的童话。一般书店和书摊假若不出售安徒生童话,就似乎对不起读者和顾客,因为读者和顾客对安徒生童话的需要量太大了。不出售他的童话,就等于不懂得顾客的心理,不懂得市场规律。 在中国,广大青少年都读安徒生童话,读得那么津津有味,爱不释手。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也读安徒生童话,从中吸取有教益的哲理。连毛泽东都喜欢读安徒生童话,《作家文摘》1993年12期上有一篇题为《在毛泽东的专列上》的文章,作者写道:有一次她看见主席客厅里摆着几本《安徒生童话集》,觉得很奇怪,主席还有兴趣看童话?后来在游泳池与主席闲聊时,她想起了这件事,便提出来问他。 “写得好的童话,往往包含着许多哲理,能给人以启发。”毛主席说,“凡是有价值的书,我都喜欢看。” 今天中国有多少人读安徒生童话?这是一个无法精确统计的数字。仅从安徒生童话的极大出版量来看,还不能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在中国,一人买一本书全家读,甚至朋友、邻居借去读,这是常有的事。安徒生的名字和他的重要童话作品,在今天中国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现象。在12亿多人口的中国,读安徒生童话的人的数量之庞大,是任何其他国家所不可能有的。 中国一般老百姓对丹麦的了解,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读安徒生童话和安徒生的传记材料。丹麦人民的纯朴、友好、热爱和平,丹麦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中国很多人是从读同安徒生有关的书中了解到的。 到中国来访问、旅游的丹麦人,当他们和中国的老百姓接触时,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 “你是从哪儿来的?”中国老百姓问。 “从安徒生的祖国来的。”有的丹麦人这样回答。 “从安徒生的故乡来的。”有的丹麦人这样回答。 “从安徒生出生的那个岛上来的。”有的丹麦人这样回答。 这是中国老百姓最喜欢听到的几种回答。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这些回答比“我是从丹麦来的”更好理解,更加具体、亲切。在喜欢读安徒生童话的中国人这儿,安徒生就是丹麦的象征或代名词。 在中国人看来,安徒生是永生的。安徒生始终活生生地活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