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巴顿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二 | |
|
|
§第十章 最后的战斗 诺曼底战役结束后,根据战局的发展,盟军领导人决定,迅速跨过塞纳河,义无返顾地穷追猛打,直捣德国法西斯老巢。 蒙哥马利主张渡过塞纳河后,采取“一路突击” 战略,由他统率4个集团军,向东北方向一路出击,歼灭加莱地区的德国守军,在比利时建立庞大的机场网,夺取安特卫普和鹿特丹,摧毁德国的导弹发射场,占领鲁尔工业区,直捣柏林。 布莱德雷则提出“两路突击”的战略,即蒙哥马利率两个集团军按原定路线从北翼进军,由美军向他提供部分地面部队和空中支援。布莱德雷率两个集团军从阿登山南麓进军。两军在“西墙”或莱茵河会合后,继续向德国腹地发起最后的总攻。 作为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的艾森豪威尔从实战维护盟军团结的目的出发,对两种主张作了调和,即:派美团第1集团军和李奇微的第18空降军支援他向北突击,并在燃料方面给以优先供应;巴顿的第3集团军在南路进军,目的是对蒙哥马利进行配合策应。 第3集团军受领的具体任务是:从塞纳河边的桥头阵地出发,沿巴黎向东的两条公路干线继续追击,目标是梅斯—斯特拉斯堡一线。 8月26日,第3集团军从默伦和特鲁瓦开始行动了。第3天,巴顿部队在蒂耶里堡和沙隆渡过马恩河,大踏步地进入一览无余的平原地区。但是,部队的燃料和物资供应的缺乏日益严重。 8月29日晚,巴顿的先头部队在他的带领下冲过了凡尔登,距离梅斯只有36英里,距离萨尔河70英里,从那里到莱茵河只有100英里。 8月30日,巴顿在得到盟军后勤供给的可怜的32万加仑汽油后,指挥部队向莱茵河冲去。 遗憾的是,第3集团军的汽油很快点滴不剩。31日下午,部队全部停止了前进。 在最高司令部的限制和缺乏燃料的困扰下,巴顿部队在9月份的头5天中进展十分缓慢,从而失去了大踏步前进,一举歼敌的良机。就在这期间,德军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迅速建立起有效的防御体系,使盟军将面临着更加艰苦激烈的战斗。 9月4日,艾森豪威尔终于给巴顿开了绿灯,命令他恢复对萨尔河“西墙”的进攻,然后向法兰克福挺进。 巴顿第3集团军现在面对的是默兹河以东的洛林地区,对手是冯·诺拜尔斯道夫特将军指挥的德国第1集团军。此人是一员沙场老将,以坚韧凶悍著称。 近几天,他利用巴顿停滞不前之机,用7个师和1个装甲旅建立起一条坚固的防线,配备了强大的火力网。 由于距鲁尔工业区不远,后勤供应也十分便利。这里是整个德军防线中最坚固的地段。 9月5日拂晓,巴顿命令第3集团军发起猛烈进攻。但是,巴顿很快就发现,第3集团军已经不能像他们想象的那样随心所欲地迅猛前进了,德军已开始进行有组织地殊死抵抗。 巴顿的部署是由第12军打先锋,越过摩泽尔河,占领南锡并准备继续进军曼海姆和莱茵河。 经过两天激战,参加战斗的步兵80师和第7装甲师无尺寸之功,未能渡过摩泽尔河。 第三天,德军甚至反守为攻,占领了马尔巴什。 在梅斯、多尔诺等地,第11步兵师和第7装甲师则被敌人猛烈的炮火压制在各自的阵地上。 直至12日,第7装甲师终于渡过摩泽尔河,进入阿纳维尔的桥头阵地;第80师在迪厄卢阿强渡成功;第4装甲师则扩大了南锡以南的洛雷桥头阵地。 此时,由于第3集团军的猛烈进攻,把大批德军吸引到了这一地区。第1集团军则乘机突破了“西墙”进入德国境内。 9月19日,第3集团军在友邻部队辉煌战绩的激励下,发起了强大攻势,打算突破“西墙”防线,攻占沃尔姆斯。尽管受到德军的顽强阻击,但还是取得了稳步的进展。至25日,左翼的第20军越过了摩泽尔河,距梅斯仅5英里;第12军已经占领了南锡,并向河东岸推进。 就在第3集团军又一次要大步前进的时候,盟军最高司领部鉴于部队面临着后勤系统完全崩溃的危险,无法再发动全面攻势,因此决定:在安特卫普港启用之前,物资优先供应给北路的第21集团军群和第1集团军,第3集团军则转入防御,直至供应条件许可时再发动新的攻势。 接到这一命令,巴顿感到十分沮丧,他和他的部队就像笼中困兽一样焦躁不安。巴顿对部队官兵强调指出:“由于面临着严重的供应问题,第3集团军奉命在战场上采取守势。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特别注意:1、我军的作战态势的改变必须对敌人严格保密,以牵制住更多的敌人。2、控制一条合适的出击地带,以便恢复攻势时可以迅速行动。”“我们只不过是在等待信号,以恢复我们对敌人的进攻。”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