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毕加索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九 | |
|
|
§第三章 漫游爱河 回到巴黎,巴勃罗迁到皮加尔宫附近克里希大街11号一幢宽敞豪华的画室公寓。但豪华舒适的生活并没能加深巴勃罗与费尔南德之间的感情。 1912年,巴勃罗在克利希大街附近的艾尔米塔什啤酒店认识了一位美貌、苗条的女子玛塞尔·汉伯特。玛塞尔的丈夫也是一名画家,叫马西库。马西库为了绘画整天废寝忘食,常使玛塞尔感到孤独和冷清。巴勃罗被她的温柔恬静所吸引,他内心炽热的火焰也点燃了玛塞尔的热情。不久,他们便各自背着自己的爱人,一块到亚威农谈情说爱,游山玩水。巴勃罗又一次堕入了情网。而费尔南德无法忍受巴勃罗移情别恋,就同一个未来主义画家私奔了。自此,巴勃罗与费尔南德长达十年的同居生活结束了。 巴勃罗与玛塞尔搬到亚威农附近的索古,开始了三幅油画的创作。他爱玛塞尔,并亲切地称她伊娃。 伊娃在巴勃罗的生活中占据了大部分位置,他常在他的作品上签上“我爱伊娃”,“我的朱丽叶·伊娃”等字样。 巴勃罗从克利希大街搬到蒙帕纳斯区拉斯帕伊大街242号,这也是他和诗人、画家以及像托洛茨基这样的政治流亡者聚集的地方。战争与革命的空气四处弥漫。环绕在他周围的暴力和腐朽搅得他心乱如麻。 从他的作品《报纸与小提琴》、《瓶子、杯子与报纸》中可以看出巴勃罗所描绘的世界是病态的。 巴勃罗还在奋斗,他坚持画素描。渐渐的,巴勃罗的名声以其作品为前导,飞跃过法国的边界,传遍了慕尼黑、柏林、科隆、布拉格与纽约。1914年3月2日,在巴黎罗奥饭店举办的拍卖会使巴勃罗作为画家成功地打入了这一艺术市场。巴勃罗的天才变成了法币。 1915年12月14日,伊娃病逝,巴勃罗悲痛欲绝。情人的去世,战争爆发造成朋友们的失散,巴勃罗深深陷入了孤苦之中。正当巴勃罗苦闷之极的时候,具有天才鉴赏力的一位27岁的诗人、编导高克多邀请巴勃罗为俄国芭蕾舞团设计布景和服装,将立体主义与舞台艺术相结合。自从战争使巴勃罗孤苦伶仃以来,另寻门户的机会对他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他答应了高克多的邀请,1917年来到意大利罗马,高克多编导的芭蕾舞《游行》带着巴勃罗设计的神奇布景和服装上演了。 在芭蕾舞团的演员中,有一位容貌姣好、眼睛里总有一丝高贵的忧郁的俄国芭蕾舞女演员引起了巴勃罗的注意。使他忘却了伊娃,重新燃烧起炽热的情火。 奥尔迦·科科洛娃是帝俄一位将军的女儿,从小喜欢芭蕾舞,但成功之门却久久不向她开启。奥尔迦的异国风彩,国度神密,使她成为巴勃罗眼中迷人的尤物,成为他一见倾心的恋人。而奥尔迦则是想通过作巴勃罗的妻子以攀上她所渴望的社会地位。1918年,巴勃罗与奥尔迦在巴黎一座东正教教堂举行了一个俄国式的婚礼,实现了他们俩人的共同愿望。 战争结束了,一个现代世界诞生了。没有既定的方向,也没有幻想,一切都不同于往常,到处是怀疑和忧虑。历史的天平已从现存的秩序倾向背叛旧秩序的一方。“四猫酒吧”的朋友和“洗衣船”的叛逆者选中这个机会,活跃在古董商与拉波埃蒂路的现代画廊之间。 如果说巴勃罗是一个花花公子或一头社交的雄狮,一点都不过份。但是,至善主义与艰苦奋斗仍主导着他的性格。1919年,由巴勃罗设计布景和服装的舞剧《三角帽》在阿拉伯罕剧院首演,巴勃罗专门为卡尔萨文娜设计了一套服装,被演艺界称作是:“一件用粉红色丝稠和黑色花边作成的形式最简洁的超级杰作;它是超出人种学角度复制某种民族的象征。 “在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和热心的收藏家中,他纯粹是位天才。他使艺术天才具体化了,在一个追求进步观念的时代里,他敢说自己作品并无进步可言:“我的艺术中所采用过的几种方式,不应该被认为是革新,或是向着未知的绘画的观念迈出的步伐。”他说:“我从来没有进行过尝试或实验,我无论有什么话要讲,都是以我觉得应该采用的方式说出来的。” 巴勃罗和奥尔迦继续出入社交界,但他从不向社交界摧眉折腰,只是偶尔才让别人高兴一下。正如米希亚·赛特说的那样:“毕加索不需要任何人,他从不像考克托那样设法讨好每一个人。”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为《普辛耐拉》设计布景和服装。在他的周围世界里,他只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