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柴可夫斯基 >  上一页    下一页


  1877年初,莫斯科音乐学院为欢迎列夫·托尔斯泰的来访举办了音乐会,音乐会上演奏了《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 《如歌的行板》。托尔斯泰听了以后被感动得流下热泪,伟大作家写信给柴可夫斯基说:“……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天,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文学创作从来没有像那天晚上似的,得到那么多的报酬……我喜爱你的天才。”柴可夫斯基在回信中说:“像您这么伟大的艺术家的一双耳朵,要比一双普通的耳朵更能给予音乐家以鼓励。至于我,知道了我的音乐竟能感动您,迷住您,我是多么高兴而骄傲呀!”

  这部四重奏很快就在西欧许多国家上演,特别是它的第二乐章行板还被改编为各种器乐独奏曲演出。这首曲子几乎成为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柴可夫斯基本人也常常在交响音乐会上指挥演奏《如歌的行板》。

  随后几年内又接连有柴可夫斯基的第二、第三弦乐四重奏问世,然而最著名的仍然是他的第一首弦乐四重奏。柴可夫斯基终于完成了对自己提出的任务:使俄罗斯室内器乐曲成为广大群众的财富。室内器乐曲正是从此走向了繁荣。

  8.《第二交响曲》

  1872年6月柴可夫斯基住在乌克兰达维多夫家族的庄园卡明卡时,开始写第二交响曲。

  70年代初,俄罗斯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矛盾冲突: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们开始积极展开行动,民粹派继续散布怀疑主义,导出悲哀的结论。革命势力遭到嘲弄讽刺和恶毒诽谤。广大的知识分子陷入了忧伤的思考,他们追求真理、正义、幸福,希望找到正确的生活道路。

  远离革命的柴可夫斯基并不反对革命。他热情地想望着和谐,有时天真地相信它的存在,但更经常的是痛苦地感到邪恶势力的强大。他虽然由于无所适从感到困惑,感到人的生活意义值得怀疑,对生活和命运忧虑重重,但他却意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前途,他努力在民众的世界观中寻找满足和支持。

  柴可夫斯基写第二交响曲的时候,属于“强力集团”的穆索尔斯基完成了《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第二版,里姆斯基—科萨柯夫完成了《普斯科夫的女郎》。这些作品无论在风格上和思想上都有深刻的人民性。柴可夫斯基的第二交响曲受到“强力集团”的影响,但仍保持着他自己音乐观念的独立性。他的第二交响曲也浸透着人民性原则,在这一点上与“强力集团”很接近,而他在这部交响曲中又保持和巩固了自己特有的抒情交响乐风格。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里,他把个人对幸福的向往和现实的压力对立起来,并试图在充满淳朴的奋发精神的人民群众中寻找出路。他努力把个人情感与大众的激情融合在一起。

  第二交响曲写于乌克兰,乐曲中不仅回荡着乌克兰的民歌主题,而且也表现着乌克兰人民的处世态度和幽默、活泼。这是一首用乌克兰素材写成的俄罗斯交响曲。它之所以是俄罗斯的,是因为它的乐思是由俄罗斯社会现实的矛盾和发展进程所决定的。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题是一首民歌,是《沿着伏尔加河顺流而下》一歌的变体,描绘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辽阔的大地上荡漾着曲调悲壮的民歌声,乐声中夹杂着橡树林的簌簌声和浪涛的喧响。第二乐章用了作曲家早期歌剧《妖女》的最后一幕中的婚礼进行曲的音乐。写进交响曲时作了很大修改。这段进行曲风格的音乐有很强的抒情意味。第三乐章谐谑曲,占主导地位的是激动不安的情调并带有一种特殊的幻想意味。这种构思的实质是想表现不断起伏变化的外界因素对心灵的冲击和搅扰,而意识和情绪对它们有时屈服、有时反抗、有时容纳、有时又想摆脱,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心灵与现实的严重冲突而引起的内心的焦虑。本乐章的中段,出现乌克兰风格的民歌舞蹈,乐曲呈现了一种和谐的气氛,仿佛显示作曲家要从乐观明朗的人民的世界观中寻找心灵的支柱。第四乐章有点近似于第一交响曲的末乐章,充满朝气勃勃的乐观愉快精神。乌克兰民歌《仙鹤》是末乐章的中心主题,因此这部交响曲有时被称为《仙鹤》。柴可夫斯基居住在卡明卡时,庄园的厨师彼得·格拉西莫维奇常在柴可夫斯基身旁哼唱这支歌。作曲家在给弟弟莫杰斯特的信中说:“我没有把这个成就的荣誉归于我自己,而是把它归于作品的真正作曲家彼得·格拉西莫维奇。”

  第二交响曲于1873年1月26日在莫斯科俄罗斯音乐协会的交响音乐会上由尼·鲁宾斯坦初次演奏,交响曲获得很大的成功。柴可夫斯基在乐坛上的名声也随之大增。拉罗什这样评价第二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二交响曲是俄罗斯音乐中的一个杰作,它在一段时期内使其余的作品在我眼前黯然失色”。“强力集团”也非常欢迎柴可夫斯基的第二交响曲,他们尤其喜欢充满民族风格的末乐章。

  在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中后三部交响曲是最有声誉的,但第二交响曲所具有的乐观主义和充满人生乐趣的因素使现代的听众特别喜爱。

  9.《雪娘》《暴风雨》

  1873年3月莫斯科剧院总管理处聘请柴可夫斯基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剧《雪娘》配乐。柴可夫斯基一向很喜欢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他毫不费力地只用三个星期就完成了配乐。《雪娘》的音乐总谱由12个曲子组成,其中有许多曲子如《鸟之舞》、《谢肉节教徒合唱》等都是用俄罗斯民歌改写成的,曲调明快、温馨。这些乐曲也反映了作曲家当时的愉快心境。《雪娘》的首次上演是在1873年5月11日,在莫斯科大剧院由尼·鲁宾斯坦指挥。

  “尽管《雪娘》中的演员的歌唱和表演都很出色,但《雪娘》并未获得很大的成功,由于舞台动作欠缺,歌剧显得有点冗长,当然有些地方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是评论家卡什金对《雪娘》的评价。他还说:“尼·鲁宾斯坦很喜欢《雪娘》的音乐,当莫斯科大剧院已经不再上演该剧后,他仍在音乐会上从头到尾弹奏《雪娘》的乐曲,而且获得很好的评价。”卡什金所说的这个音乐会是指1878年3月28日俄罗斯音乐协会为捐助孤寡在莫斯科举行的义演。

  《雪娘》中的部分音乐以及作曲家根据部分音乐改编的钢琴伴奏谱,曾由尤尔根松在1873年5月和12月先后出版。柴可夫斯基对《雪娘》音乐总谱的出版是表示犹豫的。1873年4月21日他在给朋友乌·别谢里的信中说:

  “《雪娘》中有许多音乐,我不知是否值得出版,需要再等一等,看看演出以后效果如何再作决定。”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