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戴高乐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六 | |
|
|
同时,不管国联同不同意,德国的军队早已在悄悄地、迅速地膨胀,它不顾条约的限制,变相地保存了总参谋部的班底,在各种“俱乐部”、“民间组织”的名义下为建立空军和扩充陆、海军做准备。它秘密地或公开地储存了大量有战争经验的军官,并非法组织和训练非正规的军队。到1930年,它的军队和半军事部队已达37.4万人。同时,它开始秘密地建造飞机、装甲车和坦克,到1929年底它已经拥有了十二个飞机制造厂,六个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在研制坦克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它还秘密地在西班牙等国制造潜艇和其他军舰,并积极从事军用化学、人造汽油方面的研究。 这些情况,使时刻关注着国际形势和国家命运的戴高乐预见到了法兰西面临的灾难。鉴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他还预见到了他最不愿意见到的情景:法兰西将在灾难面前束手无策!统治阶层的人们听不见或者干脆是不愿听见他的呼吁,他就想交结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努力唤起法国公众舆论警惕日益迫人的外来危险。这样,每到星期一晚上,他就到一个叫迪梅尼尔的小酒家同朋友聚餐,以讨论如何唤起国民的国防意识。讨论的结果,是写一篇阐明观点的文章 ,这就是发表在《政治与议会评论》上的《建立职业军》。 这篇文章第一次提出了建一支10万人的职业化军队以便能迅速对事变进行反应的主张。戴高乐和他的朋友们对这篇文章寄予莫大的希望,但文章除了使军界统治阶层大为恼火之外,在民众中影响微乎其微。有人警告戴高乐,他必须作出选择,要么珍惜自己的前程,要么就沿着他所选择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但孤傲不屈的戴高乐用自己的行为表明,他把唤醒法国民众的使命看得重于自己的军人前程。在他看来,现在十分明显的是,要打动那些控制着国家军事机器的顽固派,仅仅一篇文章实在是不够的,得写一本书,并进行一番个人的游说活动。于是,他又花了大量精力用于完善和充实他那篇文章的观点,终于在1934年5月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与那篇文章一样,叫《建立职业军》。 在这本书的一开头戴高乐就令人信服地指出与比利时接壤的法国边界是个战争中的薄弱环节。他指出:英国和美国由于海洋阻隔,难以进攻;德国的权力中心和工业中心十分分散,不易一举摧毁;西班牙有比利牛斯山为屏障,而意大利则受到阿尔卑斯山的保护。相比之下,法国的心脏巴黎却对任何来犯之敌敞开着大门,因为巴黎周围的平原开阔平坦,不易防守。在这样的情况下,惟一可靠的防御措施不是构筑要塞,而是建立一支由10万人组成的分编成6个机动装甲师的精悍的职业军。他的设想是: 一支职业化军队,一支由10万年轻、有技术、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任务的人组成的军队。其作战手段是:六个崭新类型的师,配备装甲、履带车辆,完全机动,每个师包括三个旅:一个坦克旅用于攻克地面阵地,一个摩托化机动步兵旅加以占领,一个炮兵旅对其他两个旅实施支援。每个坦克旅将包括500辆重型和中型坦克,加上若干进行侦察的轻型坦克单位,完全是支精干的部队,由专业军人组成,具有极大的机动能力、毁灭性的火力和在突然攻击中突破任何战线的能力。这就是将能在冲突中保护这个易受攻击的民族的长剑,法兰西应该立即将其紧握在手。 这个计划是后来的史学家们所赞同的当时法国对付危机的惟一的解救办法。而且六年之后的1940年,德国军队用事实说明了他们完全懂得并且接受了戴高乐的观点。但应对保卫法兰西负责的法国最高统帅部对此却熟视无睹,虽然有好几家包括左派和右派在内的报纸和一些军官、政客以及律师都支持戴高乐。其时,贝当元帅已经78岁,不再能够接受新思想,而且,他对戴高乐的同情也由于观点的差异而冷淡下来。戴高乐新交的一个议员朋友保罗·雷诺(第98届法国总理)虽然在议会旗帜鲜明地捍卫了戴高乐的计划,甚至还提出了包括建立一支装甲部队的防务法案修正案,但是左翼议员担心职业军队可能成为右翼政变的工具而加以拒绝,右翼则害怕左派用它来粉碎资产阶级,中间派则认为国家无力负担军费,结果这个修正案当即被否决并且很快被人遗忘了。 但是,反对戴高乐思想最具决定意义的还是法国总参谋部。那里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仍按一战时期的战略思考问题——持续不断的战线、沟壕,步兵在炮火掩护下谨慎地前进等等。他们认为,戴高乐的计划只能使军队分裂,影响士气、浪费资源,当然最坏的是影响他们的仕途。至于说坦克,法国已经有了一个师,够多的了。他们坚持说:“法国军队是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何必庸人自扰!” 由于军界高层的不理睬,戴高乐的思想对公众舆论也没产生多大的影响。《建立职业军》一书在法国只销售了700册,然而在德国,这本书的销路却要好得多!这年有位法国新闻记者与德国摩托化部队司令阿道夫·休亨林将军交换对机械化战争的看法,休亨林向法国记者打听道:“我的伟大的法国同行为发展这些技术正在做些什么呢?”看到法国记者茫然不知所对,这位德国将军又提示说:“我是说你们的伟大的摩托化专家,你们的戴高乐上校。” 他根本不知道,这时的“戴高乐上校”(其实他还是中校)既无权又无势,只能凭他那令人吃惊的坚忍继续捍卫自己的观点,不停地进行游说。年复一年,戴高乐眼巴巴地看着敌人在一步一步地实施他鼓吹的理论,国人却奇怪地以一些可笑的理由一次又一次地将它束之高阁,内心真是肝肠寸裂! 但强烈的责任感又使他无法避而不见当时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1935年1月,萨尔区举行公民投票后归还了德国。这一来希特勒的胃口愈来愈大,胆子也更壮了,于是正式宣布废除凡尔赛条约中有关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重新实行了征兵制,而且宣布德军将增加到36个师。这是3月间的事。到了秋天,希特勒的小伙伴墨索里尼悍然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大为震惊却束手无策。第二年年初,希特勒重新占领了莱茵兰,不久又新建了两个装甲师。这也并没引起英国或法国什么反应。 戴高乐的心情越来越忧郁。1937年7月,他在给姐夫雅各·旺德鲁的信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法国将无力保卫自己,特别是它将在最初的攻击中首当其冲;英国人没有做好准备,对于俄国人的支持我们毫无把握。至于美国人,在一开始他们将做旁观者,尽管是同情我们的。我们的领土将再一次遭到入侵;(德军)几天内就将到达巴黎。在那之后,我们将不得不从布列塔尼,从山区动手——如果不是从阿尔及利亚的话,作战许多个月之后才能在盟国的支持下取得决战胜利,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要流多少血呀! 他异常精确地预言了法国的未来和战争的进程,并且似乎从未怀疑自己将应召去在那场战争中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尽管现实中有无尽的失望,他仍固执地向他的同胞们呼吁,并加紧为将要来到的使命继续锻炼自己。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