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20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四 | |
|
|
鲍林的德语教授路易·巴赫对他的性格作了最仔细的概括。“就我看来,他是一个对任何事都感兴趣的有趣的学生,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不唯命是从而又顾全大局……他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教师,上他的课没人会打瞌睡。他的记忆力超群,具有很强的判断力和扎实的分析综合能力:聪颖过人。他喜欢讨论问题,在讨论中显示出罕见的创意。”巴赫这样写道。接下去他提出了一个真诚的善意批评:“他现在倾向于过早下结论。然而这完全是由于缺乏经验所致,在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中这不可避免。”有人会说,急于下结论是这个年轻人常犯的毛病,鲍林带着这个毛病度过了一生。 一切赞誉都无济于事。尽管鲍林成为俄勒冈农学院罗兹奖学金的候选人之一(另一个名额给了埃米特),他落选了。得知这个坏消息是在鲍林四年级第二个学期的时候,但这一消息对他自尊心的打击并不大,因为那时他已陷入爱河。 * * * 在去波特兰度圣诞节时,鲍林在科瓦利斯火车站碰到了弗雷德·艾伦,他那年的物理化学课教授。艾伦不堪课程重负,急切地希望有人来替他教授下学期家政专业一年级新生的化学课。他在上物理化学课时对鲍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彻头彻尾的化学家后来回忆说,“鲍林和班上其他同学的差距就如同钻石和金刚砂在硬度上的差异一样”——而且他清楚鲍林的教学经历。他请鲍林上家政专业的化学课程。鲍林以前上过这门课,而且他需要钱,因此他也乐于效劳了。 1922年1月6日,冬天学期的第一天,鲍林走进了俄勒冈农学院的课堂,面对的是一教室25名女孩。她们看着这位年轻得让人吃惊的教授,审视着他的长相(现在足有六英尺高,身材瘦削,衣着整齐)和举止(很有架式,稍嫌生硬,也许努力装出比实际年龄大的样子来)。鲍林在女孩身边总显得不够自然。不过以前他教过家政系化学课;他知道避免窃窃私语“少年教授”的最好办法是直奔正题。这是三学期课程的第二学期,他决定首先测试一下学生们的基础知识。“请告诉我你对氢氧化镇的了解,……”他顺着手指在学生名册上找到一个不会读错的名字。“米勒小姐?”他抬起头来,正好对上爱娃·海伦·米勒的视线。她身材娇小,五官精致,黑发披肩,看上去异常漂亮。她还不到18岁,风姿绰约,鲍林发现,她对氢氧化接是相当熟悉的。 爱娃·海伦在兄弟姐妹12人中排行第十。她在俄勒冈州小镇比弗克里克一个160英亩的农场上长大。父亲是德国移民,一个体态精瘦、带着一副贵族派头的中学教师。爱娃的母亲是他班上的一个学生。政治是这个家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爱娃的母亲是妇女参政论者,父亲是自由派民主党人,倾向于社会主义。在她12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爱娃的母亲一手抚养起爱娃以及她的兄弟姐妹们;在餐桌旁对社会主义的讨论以及母亲自强榜样的熏陶下,爱娃形成了一生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她坚信妇女只要下决心,就能够做到任何事情。在13岁时,她来到俄勒冈首府塞勒姆,与在俄勒冈最高法院工作的姐姐住在一起。在那里,她在三年中轻松地学完了所有的中学课程。她的母亲坚信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子女上大学,她花费了几乎所有的积蓄。 爱娃进入了俄勒冈农学院。她性情开朗,充满活力,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她也喜欢和男孩子们交往。因为她的家庭“对教师这一行有着崇高的敬意”,她后来说,她特别留意那些“看上去知识渊博,说起来滔滔不绝的人”。年轻的教授给她和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回忆道,“我们觉得他中分的黑色卷发十分有趣。我们想这位新老师会给我们班带来许多乐趣……我们不知道他是否结了婚。我们很想知道这一点。” 她很快从一个联谊会朋友那儿把鲍林的情况打听得清清楚楚,这进一步引起了她的兴趣。她开始在化学实验室里花很长的时间,仔细记录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和这位化学教授的反应。鲍林呢,他认为爱娃极其聪明——“是我遇见过的最聪明的女孩,”他后来说。爱娃喜欢戏弄他。家政系的实验室在底楼,有窗子可以自由出入。在一次实验课上,鲍林看着爱娃接待了好几位越窗而入的男性朋友。课后,鲍林忍不住问她:“今天你到底做了些什么?”爱娃回答说:“当然,你没瞧见有这么多人来帮我吗?” 尽管爱娃风情万种——或者正是由于这一点,鲍林尽量显得不为所动。她觉得他在回避她的目光;在巡视教室时故意绕开她的桌子。不久,爱娃在鲍林批改的家庭作业中发现了一张简短的条子。条子是她年轻的教授写的,告诉她几年前农学院的一位教师因为对一个学生特别偏爱而受到了严厉的批评。鲍林写道,这绝不会在他的身上发生。课后,爱娃怒气冲冲地找到了鲍林。“我说,你是我的化学教师,所以当然我指望你教授我一些化学知识,但除此之外,我并不希望你来教训我什么。”说完又怒气冲冲地走了。 鲍林的防线被彻底摧毁了。几个星期后,爱娃又发现了一张纸条,这次是邀请她到校园里散步。 首次散步,鲍林有些战战兢兢。在扶爱娃跨过一条小溪时,鲍林的胳膊不小心碰到了爱娃的鼻子。鲍林惶恐不安,而爱娃觉得很好玩,最初的尴尬就此烟消云散。她很快就开始带好吃的东西给鲍林(她后来说,“我的丈夫说我用海泡糖引诱了他”),并在长时间的散步过程中认真地听鲍林谈论化学——和他自己。“他是第一个在我面前谈论自己的人,”她回忆道。“男孩们总是对我说,我有漂亮的眼睛,我的舞跳得好,而莱纳斯对这些并不十分在意。他满脑子都是梦想。他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听起来都令人激动。” 在考虑了几个星期之后,鲍林认定,他俩应该是四年级老生和新生的关系,而非教授和学生的关系。学期结束的春末,就在给她评定最后分数的时候,鲍林向爱娃求婚。爱娃答应了。然后他把她的成绩降低了一分,免得给别人造成偏心的印象。 * * * 鲍林对爱娃说了不少令人激动的事,其中有许多是关于他想更多地获得在俄勒冈农学院得不到的教育。一方面出于自己的直觉和抱负,一方面由于罗兰德的竭力劝说,鲍林决定上研究生院。他向几所开设高级化学课程的顶尖学校提出了申请,包括哈佛大学、依利诺伊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时他再次写信给最近更名为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斯洛普理工专科学校。 加州伯克利分校特别有吸引力。原子间分享电子对的发现者路易斯正是该校化学系主任,而且该校被认为是全国学习物理化学最好的地方。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是美国第一位(那时也是唯一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兹①,课程扎实,广受尊敬;罗兰德的母校,依利诺伊大学注重有机化学,但物理化学课程也相当出色。鲍林仍然钟情加州理工学院,但带有一丝赌博的味道:这是最年轻、最小的一所学校,刚刚开始建立其国内声誉,使其在短期内有可能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科研中心。 ①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ochards,1868&1928),美国化学家,因精确测定60种元素的原子量并证明同位素的存在获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 时机帮助鲍林作出了决定。哈佛大学很快寄来了录取通知书,但加州理工学院的条件更为优厚,它提供的奖学金不但包括鲍林的学费,而且还有作为助教每个月领取350美元的津贴。加州理工学院还同时录取了鲍林的朋友埃米特。伯克利的通知来得太晚。性急的鲍林等不及了。他接受了加州理工学院,拒绝了哈佛,收回了别的申请。 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他先从叔父吉姆·坎贝尔那里借了一千美元给母亲,省得在研读研究生课程时还要操心给她寄钱。然后他得安排爱娃。他第一个念头是立刻结婚,把新娘带到加利福尼亚去,但是贝莉和爱娃的母亲都力劝他打消这个主意。爱娃的母亲认定女儿一定要受大学教育,她的话特别有说服力。最终,鲍林和爱娃的理智战胜了情感,同意暂时分开。爱娃继续在俄勒冈农学院的学业,而鲍林则等拿到博士学位后再来娶未婚妻。 分开并不容易。即使在求爱的时候,鲍林也诚实地对爱娃说,“如果我不得不在你和科学之间取舍的话,我不敢肯定我会选择你。”她早已习惯鲍林这种实话实说的方式,但这句话还是伤害了她——这句话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她回答时说了只要她还在选择之列就没什么大不了之类的话。她还要继续努力,好让鲍林在加利福尼亚不要忘了她。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