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风云人物 > 坚韧不拔-戴高乐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七


  德国人对于这两个低地小国的中立曾作过无数次保证。比利时的独立和中立,曾经在1839年得到欧洲五大强国“永久”保证,到1914年德国背信弃义为止,这个条约被遵守了75年。魏玛共和国曾答应决不进攻比利时,希特勒上台以后也继续重申过这个政策,并且也给了荷兰同样的保证。

  1937年1月30日,这位纳粹总理在废除了罗迪诺条约以后公开宣称:“德国政府已向比利时和荷兰进一步保证,它愿意承认和保证这两国领土的不可侵犯的中立。”

  然而,希特勒说话从来是不算数的。他虽然在口头上一再声称要保证低地国家的中文,但他从来也没有打算履行自己的诺言。相反,他却要求德国三军尽快做好“通过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发动进攻的准备”,“目标在于尽量夺取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广大地区。”

  就这样,在挪威战役接近“胜利结束”,5月初天气转暖时,希特勒部署了人数众多的强大兵力,在西线待命进攻。单从数量上来看,双方势均力敌,德国136个师,法、英、比、荷142个师。守方工事坚固,南方有难以超越的马奇诺防线,中间有绵亘不断的比利时要塞,北方有荷兰的水上防线。即使在坦克数量方面,盟军也足以与德军匹敌。但他们并没有像戴高乐建议的那样把坦克集中起来。同时由于比利时和荷兰拘泥于恪守中立,他们没有举行联合参谋会议,以致守方不能充分协调自己的计划和力量。德国的有利条件则是,有一个统一的指挥部,操有进攻的主动权,对侵略行径没有道德上的顾忌。他们还有在波兰作战的经验,德军在那里的战斗中已经尝试过自己的新战术和武器。他们知道俯冲轰炸机和大量使用坦克的价值。同时他们还知道,正如希特勒一直不断指出的,法国人虽然会保卫自己的国土,但对未来的发展却毫无信心,失败主义情绪笼罩着法军。

  纳粹元首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决定在5月10日发动进攻。那天深夜21时,希特勒发出代号“但泽”的命令。5月10日,天刚破晓,希特勒就由凯特尔,约德尔和最高统帅部其他人员陪同,到达了缪恩施特莱菲尔附近,他称为“鹰巢”的大本营。德军在西面25英里之外的地方,正在越过比利时的边界长驱直入。在从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175英里战线上,纳粹的部队已突破了三个中立小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边境,粗暴地违反了德国人曾经庄严地一再作出的保证。

  就荷兰方面说,这只是一场五天的战争。至于比利时、法国以及英国远征军,也在这短促的时间里决定了命运。就德国方面说,在战略和战术的执行上,一切都是按计划行事的,甚至执行得比预定的还要顺利,德军的成就超过了希特勒最高的希望。他的将领们都给自己胜利的闪电速度弄乱了章法。就盟国的领袖们来说,他们被一点也没有料到的事态发展弄得不知所措,在一片慌乱之中感到事态不可理解。在战斗的第一天,5月10日,刚刚接任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本人也被弄得目瞪口呆。他在5月15日早晨7点半钟被法国总理保罗·雷诺从巴黎打来的电话叫醒了,雷诺用激动的声音告诉他:“我们打败了!我们打败了!”丘吉尔不相信,伟大的法兰西军队一周之内就被打败了?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简直弄不明白,运用大量快速装甲部队进行袭击这种战术,在上次大战以来会引起这样剧烈的改革。”

  法国军队所以陷于如此狼狈之境地,主要是过于麻痹,思想上缺乏战备观念。法国的军政头目们对戴高乐等人的建议束之高阁。在希特勒磨刀霍霍准备在西线发动进攻时,法国却在睡大觉。它的总参谋部不相信布鲁塞尔和海牙传来的警报。伦敦方面当时正忙于应付持续了三天的内阁危机,这个危机到5月10日晚才由丘吉尔接替张伯伦出任首相而得到解决。法国和英国的总部,一直等到德国轰炸机在头上的咆哮声和施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的刺耳尖叫声,冲破黎明前的宁静的时候,才得知德国的进攻。过了一会儿,天大亮了,又从荷兰和比利时政府那里收到拼命求救的呼吁声。法国是在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极差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的。

  虽然1940年3月23日,保罗·雷诺组织了新政府,出任总理,但达拉第仍担任国防部长和陆军部长。据当时因公在政府里住了几天的戴高乐上校的回忆:“那几天使我充分看到政府腐败到什么程度,在政党、报纸、行政机构和工会组织内,都有有势力的团体,公然散布失败主义情绪,甚至要求不借一切代价停止战争。”法国是航空事业的鼻祖,那时汽车产量每年超过30万辆,可是到战争发生时,飞机和坦克都不充裕,其他军事器材也很缺乏。法国统治阶级,认为静坐观望政策卓有成效,不会和德国真正打到底。

  法国军需处对工业动员漫不经心。许多军火工厂大战爆发后仍然不加夜班。制造飞机大炮的熟练工人,被派到地方军营作扫院子或削马铃薯皮一类的事情。如雷诺工厂,平时雇佣三万多工人,到大战爆发时却减少到不足8000人。法军总参谋部迷信他们所谓“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为建造这条防线花了2000亿法郎,占法国1919年到1939年全部国防费用4000亿法郎的一半。他们自以为进了保险箱。大战爆发后,几十万法军按兵不动,高枕无忧,听凭希特勒德国把自己的盟国波兰灭亡,然后掉过头来,集中力量对付西欧。

  英国张伯伦政府,长期姑息养好,帮助希特勒德国实现军备计划,制造潜艇,发展海军,对于大战同样缺乏充分准备。陆军少得可怜,装甲师刚刚开始筹建。上次世界大战,英国派到欧洲大陆作战的部队达85个师,可是1940年,它派到大陆来支援的只有10个师。皇家空军拥有1800多架飞机,但绝大部分要用于本土防御,无法派往欧洲大陆。西欧国家的军事劣势,还因战略计划失算而显得更为严重。英法认为,德国还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取道比利时发动进攻,因此把主力部队部署在色当以西到海峡的法、比边境上。这条防线从西北到东南,依次是法国第七集团军、比军、英国远征军、法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其余的法国部队部署在面对瑞士、莱茵河和马奇诺防线的背后。他们根本不认为德国的庞大的坦克部队会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法比边境的阿登山区突破,因为那里森林密布,道路难行,因此在阿登山区以南的色当一线防守极差。但这正是希特勒拟用重兵突破的地方。

  由于法国和英国政府,长期奉行“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由于西欧盟军缺乏周密的协作和严格的训练,再加上他们战略上的保守、陈腐,因此在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强大攻势下,盟军很快就溃败了。不仅英法空军在开始几小时就遭到严重的损失,而且陆军也处于非常狼狈的境地。从那时起,离心力量很快就表现出来了。比利时国王急于考虑投降,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戈特忙着准备登船撤退,而法国魏刚将军则想谈判停战。荷兰军队,仅仅到第五天就乖乖地投降了。

  其实,希特勒征服荷兰只用了一个师的兵力。这次战役主要是由伞兵和空运部队降落到广大的洪水防线后面而取得成功的。5月14日,希特勒一方面命令比利时前线的第六军团调来一些部队,加速夺取“荷兰要塞”,另一方面命令空军猛炸鹿特丹。在纳粹空军匪徒狂轰滥炸、居民死伤惨重的情况下,鹿特丹投降了,接着就是荷兰武装部队的投降。威廉敏娜女王和政府成员,乘坐两艘英国驱逐舰逃往伦敦。5月14日黄昏时分,荷兰武装总司令温克尔曼将军,命令他的部队放下武器;次日上午11时,他签署了正式投降书。只五大的工夫,就一切都结束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