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将帅系列 > 华西列夫斯基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九 | |
|
|
◎第八章 绝不准后退一步 战局恶化全线急,临危受命总军机; 但凭机敏赴维艰,纵横捭阖赖勉力。 1941年冬季莫斯科城下惊心动魄的厮杀,给法西斯希特勒的打击不可不谓沉重。但是,他会就此屈服吗?不会,当然不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被德军所大吹大擂的“节节胜利”,把希特勒那原本骄横狂妄的战争赌徒式的心理推向了极端,他已经变成了一架不折不扣的战争机器。作为这样一个自负而变态的战争狂人,他怎么会承认自己的失败呢?尤其是,他又怎么能甘心屈服于他根本不屑一顾的那些“红色俄国佬”呢?! 在艰难地捱过残酷的冬季之后,为了在1942年春季进攻中雪莫斯科城下之耻,希特勒不断地通过德国宣传机器给自己将军和士兵们打气。他们吹嘘说,德军已经征服了连拿破仑一世也没有征服过的可怕的俄国冬季,春天的到来一定会给德军带来新的生机。3月,希特勒和德军统帅部提出的1942年攻势的战略计划是:在整个战线的中段保持现态势;在北方夺取列宁格勒,从而沟通与芬兰的陆上联系;在战线的南翼突击到高加索地区。可见,这仍然是一个追求进攻型的作战计划,它反映了法西斯希特勒仍未消减的嚣张骄横心态。在4月5日由希特勒亲自签署的第41号训令中,德军统帅部把上述任务更加具体化,而且着重强调南线战役的极端重要性: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所有兵力首先应集中用在南线地段来 实施主要战役,以便消灭顿河以西的敌人,然后夺取高加索 的石油产地,并越过高加索山脉……如果我们拿不到迈科普 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显然,希特勒是要集中优势兵力于南线,企图在这里通过几次大的战役来夺取高加索油田、顿涅茨盆地上的哈尔科夫工业区及库班的小麦产地,进而威胁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古德里安曾说,希特勒的作战特点历来是特别重视对石油、粮食等工农业基地及具有政治意义的城市的占领和夺取,而很少顾及军事上的可能与必要。看来,这个训令同样地反映了这一点。 为实施上述侵略意图,德军统帅部把南部集团军群分别布置成“A”、“B”两个集群。其中“A”集群由克莱斯特元帅指挥,所辖部队计有野战第11、第17集团军、坦克第1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B”集群由冯·波克元帅指挥,所辖部队计有坦克第4集团军、野战第2、第6集团军和匈牙利第2集团军。具体作战方案是“A”集群由奥廖尔南部发动进攻,夺取沃罗涅日;“B”集群由哈尔科夫发动攻势并向东突破,然后与前出到塔甘罗格一带的德军会师于斯大林格勒地区。此后,或者一举占领该城,或者对其狂轰滥炸,使其不能再成为俄国南部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如果形势发展顺利,则直接由伏尔加河而上,再度逼取俄国首都莫斯科。 遗憾的是,斯大林和苏军最高统帅部未能正确地判断出德军的上述进攻方向。从斯大林到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或总参谋部,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战争总体形势及其发展趋向作出了错误估计,而这直接影响了对整个1942年春夏季作战计划的拟定和编制。当然,在最终结果上,也就自然地导致了苏军在整个春夏季作战中一系列严重失利。在客观上,这又为德军夏季以后的大举进犯斯大林格勒和在高加索地域提供了求之不得的便当。 早在1942年年初,由于莫斯科会战的巨大胜利的刺激,斯大林便开始对战争形势的估计采取了不适当的过分乐观。他认为,经此沉重一击,德军必定在春季到来前一直保持守势,即所谓转入防御时期,以便为其新的进攻争取更多的喘息时间。一般说,这种分析也还是不错误的。但问题在于,他由这个不错误的前提得出了不正确的结论。在1942年1月10日写给各方面军首长的指示信中,他写道: 红军在充分疲惫法西斯德国军队以后,已转入进攻并把 德寇向西赶去。德寇为阻止我军前进,已转入防御,开始构 筑设有掩体、障碍物和野战工事的防御地区。德寇这样阻挡 我军在春季之前的进攻,以便明春再集结兵力重新转入对红 军的进攻。由此可见,德寇是想赢得时间和获得喘息机会。 我们的任务就在于,不给德寇以喘息时间,不停顿地把 他们往西赶去,迫使他们在春季之前就把预备队消耗光(届 时我们将有大批新的预备队,而德寇已经没有任何预备队 了),从而保证在1942年彻底粉碎希特勒军队。但是,为了 完成这一任务,我军就必须学会突破敌人的防线,学会组织 对敌人防御全纵深的突破,从而给我们的步兵、我们的坦克 兵和我们的骑兵开辟前进的道路…… 在这里,斯大林至少犯了两个判断上的错误。兵家常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而他这里却是既不知己——他只是正确地估计到了1942年初苏德前线的形势有利于苏军继续进攻的趋势,但却没有能充分考虑到当时苏军的实际能力;也不知彼——他过低地估计了德军的实际战斗力,竟要求在1942年内就消灭当时还十分强大的德军。结果,在后来的冬季继续反攻中,苏军把9个预备队集团军几乎全部平均地用在各个方向上,不但没有像他提出的那样耗光敌人的预备队,反倒耗掉了自己的这么多的预备队。 按说,到此他应该比较清醒地认识春季形势了吧?但他没有,他还在想如何尽快地在1942年内彻底粉碎德军。这样,当西南方面军总司令铁木辛哥向他和大本营提出要在春夏季战斗中在该地区组织进攻的时候,他同意了;当西方方面军总司令朱可夫向他提出在中央方向继续反击敌人的时候,他也同意了。同样,当一向以慎重老练著称的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向他提出必须只进行积极的防御战略,等到真正地疲惫和消耗了敌人,而我军又有了新的预备队积蓄之后,再于夏季后转入反攻和进攻的时候,他也表示同意了。 当然,当时参加国防委员会的主要苏军高级首长也都对上述作战意图表示同意,如果说是有异议,也是大同小异。如,朱可夫不同意在数个方向上同时转入进攻,但主张在自己的方向上进攻;铁木辛哥既同意朱可夫的中央方向进攻,也坚持自己的西南方向进攻;沙波什尼科夫也只是反对铁木辛哥的进攻,但斯大林却坚决支持;伏罗希洛夫支持铁木辛哥,而华西列夫斯基赞同朱可夫……总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良好愿望,这就是不要轻易丢掉从莫斯科城下之战中夺来的战略主动权,往大了说,则是希望早一天打败希特勒侵略者。 这有错吗?显然没有。但是,要知道,当良好的主观动机和愿望脱离现实基础与可能条件时,并不是都能得到同样的客观效果和结果的。 从根本上说,这个春季和夏季作战初步计划的总的错误根源,还是出于当时苏军高层领导人都认为敌人还会大举进犯莫斯科上,这是总的判断方向的错误。因此,其进攻也好,防御也好,都是单纯地围绕在莫斯科一个方向上。其次,它的要害盲点还在于既同意了进攻,又同意了防御,而事实上这在同一时间内同时进行是极不明智的。 当然,这也是我们今天在事后才能做到的分析和评论。而在当时,由于情报的缺乏,战争形势的瞬息万变,以及对敌我双方都不能真正完全地做到知己知彼等因素,对任何筹划和指挥战争的人来说,都只能是靠大致的分析和预测来行事。然而,惟其如此,也才能真正地令人感到指挥战争是一种高智商的创造性活动,也越发能显示出所谓的军事天才的天才之处来。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