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风云人物 > 身残志坚-罗斯福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二


  罗斯福网罗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办事机构和参谋班子,随即大张旗鼓地开始了他所推行的新政运动。大危机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的新政处方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占1/3。罗斯福就任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3月4日,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就职后的第三天,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发布全国银行“休假”的命令。这是他采取的重建金融和经济结构的第一步。

  接着又采取第二步行动,召开国会紧急会议,要求国会立即采取立法措施,认可总统采取的行动,扩大总统权力,授权总统采取他认为必要的整顿措施。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淘汰一部分经营不善和基础薄弱的银行,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使政府赢得时间,筹集应付储户提存所必需的货币。根据这一法令,总统得到了管制信贷、通货、黄金、白银和外汇交易的紧急权力。政府禁止输出黄金,违者最高可罚款1万美元和判10年徒刑。银行的整顿是在几天内集中全力进行的。从3月13日到15日,已有14771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家。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局面、稳定人心起了个小的作用。公众舆论说.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

  在银行重新开业的前一天。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发表了上台后的第一次“炉边谈话”,全国大约有6000万人坐在收音机旁收听了他的报告。他说,“我想找几分钟的时间向全国人民谈谈银行问题。”他用普通公民很容易听懂的话就银行危机谈了20分钟,他的语调是热情而又使人放心的。罗斯福敦促听众把他们节余的钱存回银行,他说:“把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放在床垫下更保险。”最后,他又回到就职演说时的话题。“让我们团结起来消除恐惧。我们已经成立了恢复我们的金融体制的机构;现在要由你们支持这个机构使其发挥作用。这个问题既是我的,也是你们的。我们团结起来就不会失败。”罗斯福以巧妙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新政思想。

  为了使储蓄户放心,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又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格拉斯一斯蒂高尔法》),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系统,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对5000美元以下存款(后逐步增加为两万美元),由政府保证其安全;规定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家;参加联邦储备系统的各银行不得从事支持股票市场投机的信贷业务;联邦储备局有更大权力控制全国信贷系统;私人银行接受联邦储备局监督。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银行信用很快恢复,银行存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增加了10亿到20亿美元。银行信用初步恢复后,国会在1933年5月和1934年6月先后制订监督和管理证券发行和交易的法律。

  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贬值是美国进行贸易战经常使用的武器。可是在30年代,一些把金本位看作是强国象征的拜金主义者,把放弃金本位和美元贬值看作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罗斯福的预算局长刘易斯·道格拉斯认为,罗斯福的做法是“西方文明的终结”。可是大资本家们从切身利害关系中体会到罗斯福这一手确实厉害,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又有了强大的竞争力。金融巨头老摩根公开发表声明,赞成放弃金本位和美元贬值。罗斯福采取的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导国民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系统,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成了整个新政的左右臂膀。

  《农业调整洁》是在罗斯福的授意下,由农业部长亨利·华莱士和助理部长特格韦尔根据许多农业专家提出的相互冲突的建议,仓促起草的。其目的是恢复农业收入,减少剩余农产品,企图把农业生产纳入某种计划轨道的一个尝试。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的规律的作用,调整农业是通过大规模破坏生产力来进行的,这就是所谓“减耕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农产品价格一直没有恢复过来。农产品滞销,农民负债累累。

  罗斯福上台后,成立了一些贷款机构,帮助农民还债。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罗斯福就打算用“计划种植”来改变“自由种植”。根据这个计划,由农场主、农业部和地方农业机构共同商定每种农作物应该种植多少才能保持供求平衡,然后通过农业调整署地方委员会,告知每个农场主的耕作份额。譬如,一个棉农,本来耕种300英亩棉花,现在分到200英亩份额,减少的部分由农业部给以补偿。1934年,全国减耕4000万英亩,杀掉幼畜600多万头。这种由政府来控制生产,用补贴和重税来进行调节的做法,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尽管农民的经济状况在实施农业调整后得到某些改善,农产品价格有所回升,但在新政计划中,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受到了最广泛的批评。当千百万人正忍饥挨饿的时候,却要求以减少粮食生产和毁灭牲畜的方法来保证收入和利润,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用大规模破坏生产力来应付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突出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荒谬。

  “蓝鹰”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标志。凡是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法》各项规定的企业,一律发给“蓝鹰”,悬挂在显眼处。1933年5月上旬,罗斯福在全国商会发表演说,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几天后,5月15日,有关法案提交国会,规定企业界可以在政府同意下建立同业公会,订立本企业的公平竞争守则,对违反守则的给予处罚;第七条第一款规定:“雇员有权组织起来集体谈判合同”。这一款体现了罗斯福致力于使劳资在他的领导下“合作”,减少和缓和阶级矛盾的设想。

  这项法律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罗斯福遂竭力争取小企业的支持。他指出,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将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各种压力下,90%的企业自愿地或是被迫地加入“蓝鹰”运动,不同行业制订了多达750种的本行业公平竞争法规。在当时的局面下,大企业还没有从大危机的剧烈震动中复苏,他们不得不接受罗斯福在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时的保证:“使人们能重返工作,使他们能买更多的工农业产品,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

  《全国工业复兴法》虽然没有达到罗斯福所期望的复兴工商业的目标,但是美国工人运动的某些斗争成果通过这个法律得到了反映。例如,根据复兴法,与南方工厂达成的协议是走向废止童工劳动的一个开端;就工资工时进行集体谈判的规定,对改善工人的经济条件是一个有意义的进展。对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的血汗工厂进行整顿和制裁。此外,工人还利用第七条第一款趁势扩大了工会组织,增进了工人的合法权益。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