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将帅系列 > 麦克阿瑟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三 | |
|
|
◎第七章 困守巴丹 饥肠辘辘守巴丹,望眼欲穿盼军援; 麦克气愤无人管,郁郁南下心不甘。 1941年的圣诞节,白宫失去了它往年的欢乐气氛,令人沮丧的消息纷至沓来:美、英军队在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①节节失利,威克岛失守,香港沦陷……然而,在遥远的克里姆林宫,苏军最高统帅约瑟夫·斯大林却出人意料地发出了节日的欢呼。在那里,德军78个师180万人对莫斯科的大规模进攻,终于在距冰雪覆盖的克里姆林宫不到20英里的地方被挡住了,并且很快遭到苏军的大反攻。和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希特勒征服俄国的美梦在莫斯科城下彻底破产了。 ①即今印度尼西亚;当时为荷兰殖民地。——作者 在菲律宾的马尼拉饭店,刚刚被提升为陆军上将的麦克阿瑟在圣诞之夜把他的副官锡德尼·赫夫中校叫来说:"锡德,带上琼和阿瑟,我们准备去科雷希多。"科雷希多是一个面积只有1700英亩的蝌蚪形岛屿,像一个瓶塞一样坐落在马尼拉湾入口处,北距巴丹半岛只有2英里,驻有4000人的作战部队和4000名非作战人员,外加2000名平民。岛上山峦起伏,隧道纵横,部署有42门大炮和迫击炮。只要守住这个岛屿,日军就无法通过和利用马尼拉湾。赫夫接令后很快找来一辆卡车。 他们装上一些生活必需品,然后匆匆赶往码头,登上"唐埃斯塔班"号客轮,前往科雷希多岛。同行的还有奎松总统一家及其他菲律宾政府官员,美国高级专员弗朗西斯·塞尔一家,以及麦克阿瑟司令部的参谋们。船上乘客们的沮丧心情与马尼拉的月下美景形成了鲜明对照。一个美国军官独自唱起《平安夜》。在科雷希多,麦克阿瑟为能直接观察战场情况,把司令部设在岛上最高山丘的顶上。然而没几天,日军的轰炸机就把山顶上的营房夷为平地,迫使麦克阿瑟不得不把司令部移到山脚下靠近岸边的马林塔隧道中。 与此同时,退守巴丹的计划正在加紧进行。按照计划,在南线部队和马尼拉的战略预备队向巴丹撤退时,温赖特将军将从林加延湾到巴丹半岛的各条战线上,对南下的敌人进行阻击;同时,勤务部队要紧急动员,向巴丹运送尽可能多的给养和弹药。 在马林塔隧道的总司令部里,麦克阿瑟像一头关在笼子里的狮子,来回地踱着步子。他不时地向战地指挥官们下达命令;力图把他的部队从日军的钳形攻势下解救出来,并于26日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温赖特将军在整个撤退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他把被打散的北吕宋部队集合起来,建立五道临时防线,且战且退,同时命令工兵部队炸毁桥梁、设置路障、破坏道路,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推进速度。与此同时,南线部队利用车辆快速通过马尼拉城进入巴丹,并迅速构筑防线,从而成功地实现了"远东敦刻尔克撤退"计划。在整个行动中,美菲军损失很小,共有9个师8万人,外加2.6万难民撤到巴丹半岛。 实际上,这个连日本人也大加称赞的"伟大的战略行动"之所以能顺利完成,是由于他们犯了其德国盟友在敦刻尔克所犯的类似错误。日军一直以夺取马尼拉为首要目标,而忽视了运用空中优势摧毁美菲军队撤退必经之路——卡隆比特河上的两座桥梁。当时,正在溃退的美菲军队与成群的老百姓夺路而逃,接连几天,各种车辆在这两座桥上拥挤不堪,军队被堵在远远的后面。等到日本人发现这一失误,拼命想切断这两座桥梁时,为时已晚。麦克阿瑟投入了他最后一支坦克预备队,以高昂的代价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企图。1月1日凌晨,当最后一批部队连滚带爬地撤到河对岸时,温赖特将军看着从后面追上来的日本兵,下令道:"炸掉它!"6点15分,随着两声巨响,卡隆比特河上的两座大桥坠入河中。 1月2日,日军进占马尼拉,在原美国高级专员官邸升起太阳旗。本间将军错误地认为拿下马尼拉就意味着菲律宾的投降,但由于他未能实现包围分割、最后歼灭麦克阿瑟部队的企图,使他用了比原来计划多4倍的时间才制服了那些"顽固的巴丹杂种",从而打乱了日军进攻的时间表,使美军得以有时间在澳大利亚组织防御,并使美国国内人心鼓舞、士气大振。麦克阿瑟在谈到这一点时十分得意,认为向巴丹撤退的决定是他在菲律宾防御战役中所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而且是整个战争中最关键的决策之一。岂不知,他当初是如何不情愿地做出这一决定的。 然而,这个所谓"伟大的战略行动",并未挽救美菲军队最终覆灭的厄运,而只是将这一厄运向后推迟了几个月而已。由于麦克阿瑟的撤退命令下得太晚,致使向巴丹运送粮秣的行动进行得十分仓促。在只有一个星期的撤退时间里,麦克阿瑟的司令部忽视了粮食及其他军需品的运输。结果,在撤退行动完成时,麦克阿瑟的军需官马歇尔发现,运进巴丹的食品若足量供应8万守军和2.6万难民的话,还不够吃一个月的时间。1月5日,麦克阿瑟不得不下令每人口粮减半。另外,医疗用品也很短缺,疟疾和许多热带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比战斗减员还要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由于缺乏粮食和药品而不是日军的进攻,才使"顽固的巴丹杂种"完蛋 的。日军只要施行长期封锁,巴丹也必将不攻自破。 在日军内部,也的确有人提出过封锁巴丹的方案,但未被采纳。大本营和南方军认为,马尼拉的占领标志着对菲作战进入了扫荡残敌的阶段,因而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等精锐部队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到缅甸作战,而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共2.5万人进攻巴丹半岛上数量占优势的美菲军队。 巴丹守军在多山的半岛上构筑了两道防线。第一道是跨越沼泽地和纳蒂布山的阿布凯防线;第二道是横贯半岛最高部分的马里韦莱斯山防线。麦克阿瑟把他的巴丹守军改编为两个军,温赖特指挥的北吕宋部队为第一军(2.3万人),防守左翼环形防线;帕克指挥的第二军(2、5万人)防守右翼。麦克阿瑟相信,他在巴丹至少能坚持6个月时间,但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问题是争取外援。为此,他多次向华盛顿求援,希望得到武器、军队和食物,而华盛顿也多次表示要尽一切努力保证送来军援。1月5日,马歇尔将军发来电报说,运抵布里斯班的一批轰炸机正在开箱组装,另外55架战斗机正在运送途中,并说总统"看了您的全部来电,正指示海军尽可能向您提供各种支援"。得了这个许诺,麦克阿瑟为安定军心,急不可待地于第二天去巡视阿布凯防线上的部队,满怀信心地告诉他们说:"援助正在途中,我们必须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然而,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巴丹守军什么援助也没有等到,等到的只是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和投下的让他们赶快投降的英文传单。麦克阿瑟苦苦哀求华盛顿派遣一批飞机飞越菲律宾上空,以便压一压"敌人宣传的气焰",并消除巴丹散兵坑里饥肠辘辘的官兵们普遍存在的一种担心:华盛顿已经抛弃了他们,他们只有听天由命了。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