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风云人物 > 临危受命-丘吉尔 >  上一页    下一页


  丘吉尔在古巴受到热情的接待。他和巴恩斯被安置在一家豪华的饭店里,大吃蜜柑桔,足吸雪茄烟。当他把证件呈交西班牙殖民当局后,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立刻受到款待并被认为是“一个强大的老盟邦在紧急之际派来的虽非正式,但却非常重要的军事使节团”。马丁内斯·坎波元帅接受了丘吉尔的要求,同意他们随西班牙的一个后备纵队一道在古巴丛林中进行“清剿”活动。该纵队没有参加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但年轻的骠骑兵中尉遇上了一次小小的交火。丘吉尔在11月30日他的21岁生日那天,经受了第一次战斗洗礼。

  11月29日夜晚,丘吉尔一行住宿在没有防御的古巴布兰可村。西班牙殖民当局派出两个团和一个联队随同护送大队给各驻防兵营送给养,其余的1700人四处进行“清剿”。11月30日凌晨,当天空出现鱼肚白的时候,丘吉尔还在被窝里鼾睡,忽听枪声大作,枪弹从四周飞过,待他惊醒时,只见几个西班牙殖民兵躺在血泊里。他们慌乱地回击了一阵就躲到一片森林里去了。天快中午了,他们还没有用早饭,每个人的肚子早就饿了。这时西班牙指挥官命令士兵们各自坐在自己的马匹旁边用餐,吃各人衣袋中的干粮或随身所带的食品。丘吉尔贪吃贪睡,当他从一个参谋那儿取了半只烧鸡正在大嚼特嚼的时候,一阵急促的枪声又从林边响起来了。这次炮弹就从他眼前一尺远的地方飞过去,他虽然没有被击中,但他旁边的马匹却被打倒了,鲜血不时地从马身上流出来,显然马就要死去。为安全计,殖民军赶忙收拾好行装又转移了。在一个新的宿营地,丘吉尔约了几位军官刚要到河边洗澡,河对岸的古巴起义军又向他们开火了,结果澡没有洗成,他们提着裤子逃跑了。

  在古巴,丘吉尔饱尝了殖民军“清剿”之苦,他们像过街的老鼠,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众矢之的。古巴人民巧妙地运用了“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疲我扰,敌驻我打”的游击战术,闹得西班牙殖民军惊魂不定,疲惫不堪。

  就这样,丘吉尔在古巴随军采访了一个多月就返回英国了。因为他和巴恩斯两人在随军采访中表现“英勇”,都被授予西班牙红十字勋章。从1895年12月13日至1896年1月13日,丘吉尔为《每日写真报》写了五篇报道,都在报上发表了。这次战地采访,使丘吉尔大出风头,从而更加刺激了他的写作欲,他决心用记者这支笔开创他通向政坛的道路。

  继古巴事件之后,英国的殖民地也日益不稳。19世纪末,在印度,特别是英国当局难以控制的北方地区,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发展。1881年,苏丹爆发了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战争,这次战争以殖民主义者的惨败而告终。在非洲,英国当时实行的是肆无忌惮地掠夺新殖民地的政策。这些事件决定了丘吉尔中尉在那些年代活动的地理范围,为他日后的军事记者生涯提供了进一步的机会。

  1896年秋,丘吉尔服务的第四骠骑兵团被派往印度,编入班加罗尔驻防部队。这一地区气候宜人,丘吉尔在团内奉职轻松愉快。年轻的中尉住在一所平房里,院里是美丽的大花园。他私人有几匹玩马球的马,由他的跟班喂养。一个管家和一个童仆照料他的生活。每三个军官还有一个园工、三个打水工、四个洗衣工和一个看门的。一个军阶最低的中尉竟有这么多人侍候,可见英国高级军官的生活是如何豪华和奢侈了。

  要在报纸上扬名,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丘吉尔深知他是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要实现自己追求功名的抱负,必须在一些领域具备哪怕是起码的知识。为此,他写信对母亲说,他在印度的生活“愚蠢、枯燥、无聊”,请她寄些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书来。母亲高兴地把吉本、麦考利、柏拉图、叔本华、马尔萨斯、达尔文等人的著作大包小包地寄给他。丘吉尔后来写道:“从11月到第二年5月我每天阅读4小时或5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由于丘吉尔刻苦努力,专心致志,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这些书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加之他有出类拔萃的才干,所以后来他不仅成为著名的国务活动家,而且成为举世闻名的著作家。

  丘吉尔对文学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潜心研究麦考利、吉本等人的著作,完全接受了这些历史学家的观点。吉本那种富丽堂皇、华而不实、崇尚辞藻的风格对丘吉尔的文风影响很深。在此期间,丘吉尔还比较系统地研读了英国的现代政治史。

  丘吉尔急于成名,唯恐天下不乱。他认为时势造英雄,因此渴求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事业。不久机会就来了。印度东北边境马拉坎德山口附近的一个帕坦人部落起来造反了。宾登·布莱德将军率领由三个旅组成的远征军前往该地镇压。丘吉尔获准以《拓荒者报》随军记者的身份参加远征,与此同时还与伦敦《每日电讯报》达成了供稿协议。不过,丘吉尔这次随军远征,比他的古巴之行更加艰难了。印度起义者拼死作战,使英国人遭受了严重损失。尤其是玛芒特谷之战,给丘吉尔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印度北部山区地形奇特,景色秀丽。这里的山谷峭壁在两旁高拔五六千英尺,英军在弯曲的山境中爬行。山下,白浪滔滔的大河,在铜色的天空下奔流。这里的人们把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繁衍的家乡,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地。

  1863年,英国殖民军远征本纳,当地人民进行了极其顽强的抵抗,使英军的尸骨堆满了当地的山川和河流。如今,征讨马拉坎德山口更是面临着一场艰险的战斗。

  这里的每个山民都是一个武士,每一所房子都是一座战斗堡垒,每个村头、院落都筑起了墙垛、炮塔、枪孔和了望塔,在山谷之间建起了吊桥。为了保卫家乡,每个村庄都购置了大量的武器,不仅有大刀、长矛,而且还有洋枪、土炮。他们神出鬼没,机动灵活,不仅围歼小股英军,而且对大股“清剿”部队也进行骚扰和偷营劫寨,对英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一天,当丘吉尔跟随的这支大股部队刚在玛芒特谷扎营,当夜就遭到山区起义军的袭击。这次交火当场打死英国官兵40余人,并劫持了他们的大批马匹和军事物资。

  英军决心报复,对山区人民大肆烧杀抢掠,破坏水源;于是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英军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枪击。在这次“清剿”中,英军及其印度傀儡军共死伤数百人。作为随军记者的丘吉尔也险遭丧命。他在早期的回忆录中写道,当起义军呼喊着向他们杀来时,英军惊恐万状,丘吉尔一伙撒腿就跑;当他回头看时,后边的呐喊声、呼号声、咒骂声连成一片。“只见后边的五六个人已经倒下了,两个已死,三人受伤。一人胸部被射穿,鲜血如泉涌,另一个腹部受伤,手抓脚踢,还有一位军官右眼被射出,满脸是鲜血。惨呀,这是多么惊险的一幕啊!”只是在英国援军赶到时,丘吉尔才脱离险境,最后经过60多个小时的跋涉才爬上火车,狼狈逃回班加罗尔。

  这次丘吉尔以“一个年轻军官”署名的报道,寄给《每日电讯报》和《先驱论坛报》之后,受到报社和读者的广泛注意。这进一步刺激了丘吉尔的写作欲,他利用战时搜集到的材料开始写书。过去每日中午常用于午睡或玩牌的三四个小时,就都用于勤奋写作了。这个初出茅庐的作者写得很快,只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写完了。全稿在圣诞节后不久就寄给他住在伦敦的母亲,并为他找到了巨人出版社,1898年3月,丘吉尔的第一部著作《1897年马拉坎德野战军的故事——边境之战插曲》问世了,全书约300页。经过作者修订后于1899年出了第二版。这对于一个学历非常浅、年仅23岁的尉级军官来说,自是一大成就。这本书使丘吉尔得以跻身于新闻界并有了名气。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