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风云人物 > 临危受命-丘吉尔 >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八


  第十八章 坚定不移

  英伦三岛岌岌危,黑云压城城欲摧;高举战旗御敌寇,峥嵘岁月放光辉。

  法国沦陷后,英国立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得胜的纳粹军队,装备充足完善,后方还有许多缴获的武器和兵工厂,现正大批集结,准备对英国作最后一击。意大利己向英国宣战,并正在地中海和中东进行侵略扩张;在远东,日本心怀叵测,并将侵略战人烧到东南亚;在西班牙,佛朗哥的军队已占领丹吉尔国际共管区,并随时可能向英国宣战,用大炮封锁直布罗陀海峡的通道;在贝当和波尔多政府统治下的法国,新近迁至维希,随时有可能被迫向英国宣战。土伦残存的法国舰队看来行将落入德国人之手。的确,情况十分危急!

  敦刻尔克撤退之后,尽管形势艰难,英国政府和人民仍决心战斗到底。

  然而,在英国虽说不存在士气不振的问题,可是又如何克服这些严重的具体困难呢?丘吉尔深知,英伦三岛上的陆军,除了步枪以外,其他什么武器也没有。事实上,全国所有的各种类型的野炮还不足500门,中型和重型的坦克不到200辆。至少半年以后军工厂才能制出他们在敦刻尔克损失的那些武器。难怪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狂妄地大喊大叫:“英国的未日已经到了!”极端惊慌不安的情绪弥漫了整个美国。美国人怀着沉重的心情暗自付度:为了沉迷于一种慷慨却又无望的感情,而枉费自己非常有限的资源,是否合适?他们不是应当尽心竭力、爱护每一件武器,以补救他们自己的疏于备战吗?要撇开这些令人信服的、以事实为根据的论点,就需要有非常正确的判断。那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罗斯福总统和他的高级顾问们,即便面临第三届总统大选。也从未对英国人的命运和意志失去信心,井在困难时刻向他们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丘吉尔说:“英国人民具有那种既乐观又沉着的气质,我能发扬它是一种光荣,有了这种气质就可挽回颓局。我们英国人,在战前的岁月里,曾陷入极端和平主义而又缺乏远见,他们沉迷于政党政治的角逐;他们疏于防备,却又漫不经心地涉猎于欧洲事务的中心,现在他们面对一项任务:要同时清算他们过去的善良心意和疏忽的安排了。”大敌当前,他们一点也不感到诅丧,他们藐视那些欧洲的征服青,他们宁愿血染英伦本土,也不愿投降。正如伦敦军人俱乐部的一名侍者对一个垂头丧气的会员说的:“不管怎么说,先生,我们已经参加了这场决赛,而且就在咱们自家运动场上决赛,我们一定要奋力拼博,赢得这场央赛的胜利!”

  丘吉尔说,我们岛国的地位有其独特的军事技术上的有利条件,了解这一点的英国人并不多,而外国人则更少;甚至在战前那些举棋不定的年代里,怎样在海防以及后来在空防上保持重要设施这一点,也不是人们普遍认识到的。不列颠人在英格兰土地上看到敌人的营火,已是将近1000年的事了。在不列颠抗战的高潮时,每个人都表现得很沉着,宁愿豁出自己的性命去决一死战。“这就是我们的心情,全世界无论是敌是友都逐渐认识了这一点。”丘吉尔说,“这种心情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只能用暴力回击暴力,才能保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独立。”即使在那最困难的时刻,德国最高统帅部也没有低估英国人的决心和潜力。齐亚诺说,1940年7月7日,他在柏林拜会希特勒时,曾和凯特尔将军作过一次长谈。凯特尔同希特勒一样,向他谈到进攻英国的问题。他一再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作出肯定的决定。他认为登陆是可能的,但又考虑到这是一场“极其困难的战斗,必须要非常谨慎,因为能够得到的有关这个岛国的军事准备工作和沿海防御工事的情报少得可怜,而且也很不可靠。”对大不列颠的飞机场、工厂、主要交通枢纽进行大规模空袭,看来还容易做到,而且也有必要。但是也应该考虑到,英国空军的战斗力极强。凯特尔估计,英国人准备用于防御和反攻的飞机约有1500架。他承认,英国空军最近大大加强了攻击行动。执行轰炸任务时准确异常,而且出动的机群一次就达80架之多。凯特尔极力主张进攻直布罗陀,以便瓦解英国体系。至于战争要持续多久,凯特尔和希特勒都没有提过。

  7月19日,希特勒在征服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之后,在国会发表了一篇得意洋洋的演说,对英国大肆攻击和恫吓。他预言丘吉尔很快就会到加拿大去避难,接着提出他的所谓“和平建议”。希特勒说:“在这个时刻,我们心自问,我觉得我有责任再次向大不列颠以及其他国家呼吁,希望它们诉诸理智和常识。我认为我自己有发出这种呼吁的地位,因为我并不是乞求恩赐的败军之将,而是胜利者,是在代表理智说话。我觉得没有理由使战争继续下去。一想到战争造成的创伤,我便感到悲痛。也许丘吉尔先生对我这次讲话会置之不理,说这不过是出于对最后胜利的恐惧和怀疑。如果是这样的话,则将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受良心的谴责。”

  在纳粹头子作出这副姿态以后的几天里,德国在瑞典、美国和梵蒂冈的外交使团便开始了紧张的活动。希特勒在使欧洲屈服于他自己的意志以后,自然很乐于取得英国对他所干的事情的承认,从而结束战争。事实上,他的建议不是和平,而是要英国立即放弃它参战的种种目的。当德国驻华盛顿代办试图和英国驻美大使接触时,丘吉尔首相于7月20日发出如下的电报:“我不知道哈利法克斯勋爵今天是否在华盛顿,但应该通知洛西恩勋爵,决不可对德国代办的函件作任何答复。”最初,丘吉尔还想在上院和下院进行一场严肃的正式辩论。后来在和同僚们商量后一致认为,这样未免小题大作。于是决定由外交大臣通过广播拒绝希特勒的姿态。

  22日晚,外交大臣就把希特勒那个“按照他的意志投降的劝告撇在一边了”。英国外交大臣奉命宣告:“除非自由确有保障,否则我们决不停止战斗。”然而事实上,英国的报纸和英国广播公司从收音机收听到希恃勒的演说以后,还没有等官方表态,就立即对举行谈判的任何想法予以驳斥了。

  齐亚诺谈到他在7月20日与希特勒的另一次会晤时说:“英国的报纸对希特勒昨日演说的反应表明,根本没有取得谅解的前景,因此希特勒准备对英国给予军事上的打击。他强调说,德国的战略地位以及它的势力范围和经济控制范围早已大大削弱了大不列颠抵抗的可能性,因此在第一个回合里大不列颠就会崩溃。空袭已在几天前开始,并且在不断加强。英国防空设施和战斗机的迎击不能有效地阻止德国的空袭,德国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现在正在研究如何发动决定性的攻击了。”齐亚诺在他的日记里也曾记述:“19日晚,当英国的冷淡反应第一次传来时。在德国入中弥漫着一种遮掩不住的失望情绪。”希特勒“愿意和大不列颠取得谅解。他知道对英国的战争是一场艰巨的血战,他也知道各地的人民对流血抱有反感”。因此,德国继续在幕后进行外交活动。8月3日,瑞典国王认为和英国政府商谈此事的时机已到,丘吉尔随即建议外交大臣坚决拒绝和希特勒的德国进行任何和谈,并发表了官方的正式复文如下:

  “1939年10月12日,英王陛下政府曾就德国的和平建议向议会作了深思熟虑的报告,详细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从那时起,纳粹德国侵犯了其邻近的小国,犯下了一连串新的万恶的罪行。挪威遭到蹂躏,现在被一支德国侵略军所占领。丹麦受到袭击和掠夺。比利时和荷兰虽尽力满足希特勒先生的意愿,而且德国政府还对它们作过种种尊重中立的保证,但是仍被德军所奴役。特别是在荷兰,种种蓄谋已久的阴险残酷的行为,在鹿特丹的大屠杀中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这次大屠杀中,成千上万的荷兰人被杀害,这座城市的重要部分惨遭破坏。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