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将帅系列 > 史迪威 >  上一页    下一页
六八


  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或许真是由于美国的勋章鼓舞了蒋介石的勇气。7月12日,蒋介石约见史迪威,交给他一份书面文件,正式作出了按照“三叉戟”会议确定的方案参加反攻缅甸的承诺。这一方案代号为“索茜”,计划以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和英印军,从利多、云南和英帕尔三个方向会攻缅北,同时盟军出动海空军控制孟加拉湾的制海和制空权。

  经过近一个月的拖延、等待,终于得到了蒋介石的正式承诺,史迪威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他在日记中写道:“神明的上帝,我差点就要山穷水尽了。”两天以后,他便离开重庆赶赴印度,以检查阿萨姆的空运情况、中印公路的工程进度和驻印军的作战准备。

  阿萨姆的空运情况有了很大改善,英国动员了大批印度民工帮助美军工程部队新建了4座机场,另外7座机场也将很快完工。比较落后的C-43型运输机,大部分换成了新式的C-46型运输机。7月份的对华空运量,从一个月前的3000吨增加到5500吨。9月份又上升到8000吨。11月雨季过后,新建的机场全部投入使用,空运量奇迹般地达到1.3万吨。

  中印公路已在年初开工,准备从印度利多经缅北修到中国云南。美军调来36000多人的工程部队和一批筑路机械,印度动员了约10万民工参加这项工程。这条公路不仅关系到将来的对华运输,而且反攻缅北的部队也要用它来保障后勤供应。但是,自5月进入雨季以后,筑路十分艰难,再加上许多工程机械被调去修建机场,因此,进度十分缓慢。史迪威撤换了领导不力的阿鲁史密斯上校,任命军事工程专家皮克上校负责筑路工作,以求加快工程进度。

  中国驻印军自罗卓英调回国内以后,未再任命副总指挥。1943年春,郑洞国赴印出任新编第1军军长,负责统辖新22师和新38师,但他的责任主要是管理军纪方面的事务,在训练和指挥方面并无实权。史迪威对郑洞国不感兴趣,在他的笔下这位军长只是个“蠢东西”。

  9月1日,史迪威从印度回到重庆,他为反攻日期的日益迫近感到兴奋,同时也为作战准备感到担忧。第二天,何应钦交给他一份准备在桂林整训第二批30个师的名单,这又激起了史迪威的希望和热情。9月份他一连向蒋介石递交了4份报告,详细阐述了他对中国战区整训和作战的具体设想。在9月16日的一份报告中,他甚至建议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军队,向华北日军的侧翼发动一次联合进攻,并要求向包括共产党军队在内的西北部队“给予充分的供应”。

  然而,正在史迪威满怀热情地为中国战场出谋献策的时候,一场新的阴谋和风波正在向他袭来。

  8月14日至2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率领各自的三军参谋长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再次召开联合军事会议。英国人像在“三叉戟”会议时一样,仍然起劲地反对发起缅甸战役。只是由于美国方面的坚持,英国人才勉强同意维持“三叉戟”会议决定的方案,但对出动海军力量控制孟加拉湾和缅甸沿海仍坚持保留态度。

  会上,丘吉尔为了维护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并分散美国人对中国战区的注意力,要求成立一个以英国人为统帅的东南亚战区。美国方面表示赞同,因为这似乎有助于拉住英国人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上承担一些责任。会议决定,以英国海军中将路易斯·蒙巴顿勋爵为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史迪威任副统帅。这样的安排使史迪威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他要同时对三套指挥系统负责。作为中国战区参谋长,他要对蒋介石负责;作为东南亚战区副统帅,他要对蒙巴顿负责;作为美国驻华代表,他还要对本国政府负责。史迪威认为,这简直像是“谁也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的中国式的九连环”。

  正是利用这一点,宋子文在华盛顿大肆活动,以“改组中国战区”的名义,试图要美国方面取消史迪威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职务。9月15日,宋子文在得到蒋介石的允许之后,向罗斯福呈递了一份备忘录。其中谈道:“目前史迪威既是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又独立掌握着中缅印战区美国空军的指挥权,他还负责印度和中国的后勤补给、中印空运司令部和兰姆加尔的中国驻印军,并参与云南中国远征军的部分指挥事务。此外,他还握有美国陆军部授予的、没有中国方面参与的对华租借物资控制权。在如此千差万别的范围里掌握那么多错综交叉的权力,将会造成对未来战争可能十分危险的摩擦。”他要求美国政府重新考虑史迪威的地位。

  罗斯福不反对接受宋子文的要求,但为了避免与陆军方面引起麻烦,他把此事推给了马歇尔,并写了一个条子:“亲爱的乔治,你和宋子文博士谈谈这件事好吗?”马歇尔的态度是可想而知的,史迪威是他最信任最器重的将领之一,又是经他推荐才出使中国的,这些人不遗余力地要摘掉史迪威,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给他出难题。他明白地告诉宋子文,美国不会改变现在的指挥结构。但是,罗斯福的特别助理霍普金斯却私下里向宋子文表示,如果委员长本人正式提出要求,总统会考虑召回史迪威的。有了从白宫后门放出来的这股风,宋子文仍然没有放弃撤换史迪威的企图。

  10月初,宋子文从华盛顿回国,途中在新德里稍事停留。在那里,他会见了刚刚就任东南亚地区统帅的蒙巴顿和罗斯福派往中国的信使、美国陆军后勤司令索默维尔将军,他们的任务是去重庆向蒋介石通报魁北克会议的决定事项。宋子文试图在这两位将军去重庆以前,就给他们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让他们支持他撤换史迪威的要求。他对蒙巴顿蛊惑说,史迪威和中国军队的关系非常紧张,任命史迪威作东南亚战区的副统帅可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灾难性后果”。接着他又告诉索默维尔,罗斯福总统已经同意召回史迪威。他的这些伎俩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反应。蒙巴顿不会在上任之初就让人挤走他的副手,一个最精通中国事务的人;索默维尔不相信宋子文说的话,因为他离开华盛顿之前,罗斯福丝毫没做这方面的表示。

  宋子文如此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要搞掉史迪威,与其说是为了蒋介石,倒不如说是为了他自己。他认为,如果挤走史迪威,他就有可能掌握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的控制权和分配权,这不仅可以给他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还可以增强他在政治上的地位。他可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在他心中永远燃烧着对权力和金钱无法熄灭的欲火。

  10月7日,史迪威从重庆赶到新德里会见了蒙巴顿和索默维尔。蒙巴顿是英国女王的表兄弟,出身于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从他狐狐落地就已经获得皇家海军上校的终生军衔。在出任东南亚战区统帅之前,43岁的蒙巴顿被提升为海军中将。史迪威对居于一个比他年轻17岁的统帅之下,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快。他和蒙巴顿的第一次会面十分融洽,日记里留下了他对蒙巴顿的第一印象,“路易斯是个好人”,“精力充沛,厌恶消极和保守”,“非常真诚友好”。蒙巴顿没有提起来子文对他说的话,只是表示希望中美英三国在这个战区的合作能像“一个幸福的家庭”。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