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风云人物 > 盗世奸雄-希特勒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六二 | |
|
|
接着在11月8日晚间和11月9日那天下午,一连发生了两桩怪事:一桩是险些使希特勒送命的炸弹爆炸事件,另一桩是德国党卫队人员在靠近德国边境处绑架了荷兰境内的两名英国间谍。这两起事件虽然最初分散了那位纳粹统帅的注意力,使他无暇考虑在西线发动进攻的计划,但最后却提高了他在德国的威信,同时吓坏了那些实际上同这两起事件全然无关的佐森密谋分子。 事情是这样的。11月8日晚间,希特勒在慕尼黑的贝格勃劳凯勒酒馆里,为纪念1923年啤酒馆政变而对党内"老卫队"战友发表每年一度的演说。这篇演说比他往常的演说都短,在他讲完之后12分钟,预先安置在讲坛后面的柱子内的一枚炸弹爆炸了,死伤70人。这时候所有的纳粹要人都跟着希特勒匆匆地离开了会场。第二天早晨,希特勒的报纸《人民观察报》独家刊登了谋刺"元首"的新闻。这家报纸说,这桩肮脏的勾当是"英国特务机关"、甚至说是张伯伦干的。除戈培尔的狂热脑袋中所想象的以外,英国特务机关同这件事情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纳粹立即设法制造这样一种关系。 慕尼黑的炸弹爆炸后一两个小时,党卫队和秘密警察头子海因里希·希姆莱,打电话给杜塞尔道夫的一个年轻的特务瓦尔特·施伦堡,根据"元首"的指示,命令他第二天越过荷兰边境,把两个同施伦堡保持联系的英国特工人员绑架过来。 施伦堡同瑙约克斯一样,也是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流氓知识分子。一个多月以来,他同荷兰境内的两名英国谍报官S·潘恩·贝斯特上尉和R·H·斯蒂芬斯少校建立了联系。在他们面前,他自称是最高统帅部里的反纳粹军官"夏梅尔少校",并且编造了一套活龙活现的故事,说明德国将领们如何决意推翻希特勒。他说,他们希望英国方面保证伦敦政府将公正地对待未来的反纳粹新政权。双方约定,发展进一步的联系。贝斯特和斯蒂芬斯给了他一部小型无线电收报机。随后双方在无线电上往来频繁,并且在荷兰不同的城市里见了若干次面。 直到这时为止,双方的目标是明确的。英国方面打算同德国密谋分子建立直接联系,以便鼓励和帮助他们。希姆莱则打算通过这两个英国人来发现德国的密谋分子是哪些人,以及他们同英国间谍机关有什么关系。显然,希姆莱和希特勒对于某些将领以及谍报局里的奥斯特和卡纳里斯这样一些人已经有所怀疑。但是到了11月8日的晚上,希特勒和希姆莱感到需要改变他们的目标。现在他们的新目标是:绑架贝斯特和斯蒂芬斯,并把贝格勃劳凯勒酒馆爆炸案的罪名加在他们身上! 现在,流氓特务弗雷德·瑙约克斯又登场了。原先他曾在格莱维茨地方对德国电台表演了那次"波兰袭击",现在又率领了十几个党卫队保安处的打手来帮助施伦堡完成绑架的计划。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11月9日下午4点,施伦堡在文洛镇的一家咖啡馆的凉台上啜饮着开胃酒,等候贝斯特和斯蒂芬斯来赴约。最后,那两位英国间谍驾着他们的别克牌汽车来了。他们把车子停在咖啡馆的后面,刚下车就遭到等候在党卫队汽车上的瑙约克斯那群暴徒一阵枪击。历来陪同这两个英国人去会见施伦堡的一位荷兰谍报官克洛普中尉受了致命的重伤。据瑙约克斯后来说,他们把贝斯特和斯蒂芬斯连同受伤的克洛普,"像一捆草似地"扔进了那辆党卫队的汽车之后,汽车便开足马力,冲过边界,进入了德国境内。 于是,在11月21日,希姆莱对公众宣布,在贝格勃劳凯勒酒馆谋杀希特勒的阴谋案,已经真相大白。这件案子是出于英国谍报局的主使,主谋的两个英国人斯蒂芬斯和贝斯特,已于爆炸发生后的第二天"在荷德边境上"被捕。实际搞爆炸的据说是住在慕尼黑的一个德国共产党员,一个名叫格奥尔格·艾尔塞的木匠。但是,有关这件爆炸案的具体情节没有公布,因此迄今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弄清楚的谜。希姆莱由于做贼心虚,不敢举行这次审判。后来格奥尔格·艾尔塞就被秘密警察无声无息地杀害了。 幸免于难的希特勒,压下了将领中的反抗之后,便来进行他在西线大举进攻的计划。11月20日,他发下了第八号作战指令,命令保持"戒备状态",以便"随时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并且制定了入侵荷兰、比利时的方案。接着,希特勒为了给那些胆怯的将领们打一打气,使他们具有在大战前夕所必须具有的劲头,便在11月23日中午,把那些担负指挥的将领和参谋总部的人员召到总理府来。"这次会议的宗旨",希特勒一开始便说,"是要你们了解一下我的思想境界,因为这支配着我对未来事态发展的态度;此外,我还要把我的决定告诉你们。" 他的脑子里充满了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想法。他在这次与会人数不多的会议上,说话口若悬河,肆无忌惮,异常露骨,使人清楚地看到了他那想像力丰富而极不正常的脑子里的一切思想活动的轮廓。 在谈到早年的奋斗时,他说: "我对于历史事态的可能发展有清楚的了解,对于做出无情的决定有坚定的意志……作为最终决定的因素,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我是不可代替的。没有一个军人或是文官能够代替我。谋刺我的阴谋以后可能还会有。我对我的才智能力和决断能力是深信不疑的,从来还没有一个人取得过像我这样的成就,在我的领导下,德国人民的地位空前提高了,即使现在全世界都在恨我们……国家的命运全在我一个人身上。我自然当仁不让。" 他斥责将领们对他做出"坚决的决定"要退出国联、宣布征兵制、占领来因兰以及吞并奥地利等不该表现怀疑和动摇。他说,"在那时候相信我的人是很少的"。 "接着下一步是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波兰。"他在叙述他的征服业绩时,态度极为寡廉鲜耻:我开始就明白,我是不能以取得苏台德日耳曼人区为满足的。那仅仅是局部的解决办法。于是,我便做出了进军波希米亚的决定。随着建立了保护国,这样征服波兰的基础就奠定了。但是,当时我还没有十分明确,是应该先解决东方再打西方呢,还是先征服西方再来收拾东方?由于事态的压力,最后还是先打波兰。可能有人指责我,说我打了又打。但我认为,斗争是所有人的命运。任何人,只要他不甘心失败,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斗争。 日益增长的德国人口,要求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我的目标在于使我国的人口数目和所需的生存空间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斗争就必须从这里开始。没有一个民族能够回避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俯首退让,逐渐衰亡……在这里,一切巧计良策都无济于事,刀剑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拿不出力量来进行斗争的民族是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的。 希特勒说,包括俾斯麦和毛奇在内的过去那些德国领导人的毛病是"不够坚强。只有在一个有利时机,对一个国家发动进攻才能解决问题"。由于认识不到这一点,结果1914年的战争"多面受敌。因而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