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伏尔泰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 | |
|
|
3.诗人梦 1711年8月,16岁的伏尔泰中学毕业。他向父亲声明要做一个诗人,这个良好的愿望却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在身为资产者的老阿鲁埃看来,诗人就等于废物,既不能养家糊口,又对社会毫无益处可言,其结果只能是拖累家庭,危害社会。在那个时代,摆在非贵族出身的青年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念神学,背《圣经》,做教士,走教会的道路;要么学法律,考律师、当法官,走政界的道路。伏尔泰早就对读《圣经》、穿教袍深恶痛绝,因此,父亲只得将他送进一所法科学校,希望儿子将来能晋级升官,光宗耀祖。 在法科学校里,伏尔泰根本无心学习法律。那一本本用僵死的拉丁文编写的法典简直像天书一样晦涩难懂,折磨着年轻人的心灵,它们实在太枯燥太乏味了。这种呆板的生活使伏尔泰厌倦,他常常旷课,有时干脆逃学。伏尔泰的父亲看到孩子如此不成器,就打算用金钱给他买个荣誉官职,装点门庭,但却遭到儿子的拒绝。伏尔泰对父亲说:“买来的荣誉我不要,我自己会得到荣誉。”他想:钱也许可以买到官职,但决不能做诗,而自己要做的是诗人。诗是一种天才的创造,那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志大才高的年轻伏尔泰,义无反顾地选定了自己的终生职业,并开始为其锲而不舍,孜孜以求。 伏尔泰虽然在耶稣会学校生活了七年,但并没有改变他自幼养成的放荡不羁的性格。还在圣路易中学读书的时候,伏尔泰便由教父夏托纳夫神甫介绍,认识了菲力浦·德·望笃姆公爵。这位公爵是法王亨利四世私生子的后代,当过将军,当时是法兰西大修道院院长。在他的寺院里,经常有一些失意的王公贵族聚集在一起,以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为信条,过着奢侈放荡的生活,人们称其为“圣殿集团”。加入圣殿集团的人还有一些文学家、艺术家。当然,这样一群人聚集在巴黎著名的圣殿里决不仅仅是为了吃喝玩乐,他们在觥筹交错间也评议朝政,针砭时弊,甚至还发表一些富于思想性的敏锐政见。 伏尔泰很乐意与这些贵族交往,常常出入于“圣殿集团”的寺院,和他们一起高谈阔论,饮酒赋诗。他谈锋犀利,妙语连珠,非常引人注目。一些风流女子时常把她们蹩脚的诗文拿来请他修改,他也乐此不疲。伏尔泰还常常应邀参加晚宴会,在有公爵、伯爵、侯爵和他们夫人参加的晚宴上,他给大家朗诵自己最新创作的诗文,每次都赢得大声喝彩和阵阵掌声。这往往使得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得意的神情。有一次,他甚至当着孔蒂亲王的面快活地讲:“我们在这里都是王子,都是诗人。” 这一情况不久就被老阿鲁埃察觉了,他担心儿子会惹出祸端,给家庭带来不幸。因此,他要设法寻找一个严肃的环境,先把这个“放荡公子”教养成安分守法的顺民。 机会终于来了。 1713年6月,正巧伏尔泰教父的兄弟德·夏托纳夫侯爵出任法国驻荷兰大使。为了给老阿鲁埃分忧,他同意接受伏尔泰做自己的随员。伏尔泰也为自己年纪轻轻就有一个出国任职的机会感到沾沾自喜。因为父亲的管束已使他非常厌烦了,他也希望换个自由宽松的环境。 4.海牙初恋 1713年9月,19岁的伏尔泰跟随夏托纳夫侯爵来到了荷兰海牙。当时的荷兰已是欧洲著名的思想自由之邦,海牙则是宗教信仰自由的中心。在这里,伏尔泰反而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形体瘦削的年轻的伏尔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快乐,他终于摆脱了父亲的约束,第一次赢得了独立生活。 伏尔泰喜欢读法国禁止的报刊书籍,热衷于搜集在荷兰出版的所有这类出版物。到海牙不久,他就注意到一份充满对法国王公大臣非议的小报,好奇心的驱使使他探听到了这份名叫《精华》小报编辑的底细。原来,这是由一位流亡荷兰的法国新教徒迪努瓦埃夫人所办。她是法国南部尼姆市人,为了免遭迫害,离开了虔诚的天主教丈夫,带着女儿逃到海牙,因而只能靠出版定期发行的黄色小报,写些诽谤文章,维持生计。这位迪努瓦埃夫人专门收集上流社会各种人物放荡生活的轶闻,然后把这些捕风捉影的故事行诸文字,当作独家新闻四处传播。伏尔泰从心底里鄙视这位太太的所作所为,然而,一见到她的女儿奥琳波,他却一下子坠入了情网。奥琳波也属于胡格诺新教派,她美丽、质朴、多情。原先她也爱过另一位法国驻海牙的官员,不久前被这位官员所抛弃。伏尔泰是在街上遇到奥琳波的,那天伏尔泰正漫无目的地在海牙街头闲逛,突然一位活泼、漂亮的少女闯进了她的视野。他被少女娇媚的面容、婀娜的身材、热情奔放的举止所吸引,倾慕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偷偷尾随于后,终于发现她原来就是迪努瓦埃夫人的女儿。从此,他就开始给她写情书,并由他的仆人勒费弗尔交给少女的心腹女仆——泼辣的莉斯贝兹。 两位忠实的仆人为他们设计了一次别出心裁的约会,地点选在一家鞋店。当奥琳波正在试穿皮鞋时,大使秘书“碰巧”赶到,他看到奥琳波左试右试好似都不中意,正在这位小姐沮丧、懊恼之际,伏尔泰走上前去,亲切地鼓励她再进一步挑选,并借机向她大献殷勤。姑娘被身旁这位聪明伶俐的青年所感动,于是仔细打量起这位“护花使者”来:只见他身穿镶着饰带的华丽外衣,襟饰浆得笔挺,衬衣柔软精致,脚穿丝袜,身佩宝剑。虽然比较瘦削,但也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姑娘的芳心萌动了,她也深深爱上了这位善解人意的年轻人。此后,他们频繁约会,情书不断,伏尔泰亲昵地称他的心上人为潘贝特。他在信中说:“亲爱的潘贝特,我将永远爱你。虽然最不忠实的爱人也会这样说,但他们的爱情决非像我的那样基于完满的敬爱之上。我非但爱你的人,且亦爱你的德性。”① ①参见安德烈·莫洛亚:《伏尔泰传》,载《傅译传记五种》,第627页。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