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法拉第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一


  光是一种波,这是无疑的了。然而,光是什么样的波呢?惠更斯认为光是纵波。大家也一直把光看做像声音一样,是一种疏密波。1809年,法国物理学家马吕斯在研究光的反射的时候,重新发现了惠更斯曾经发现过的光的偏振现象。马吕斯还以为自己的发现否定了光的波动说,因为在他看来,疏密波是不可能有偏振的。1817年,托马斯·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见解,他假设光是横波,成功地解释了偏振现象。天然光线在和传播方面垂直的平面里,各个方向的振动都有,是杂乱的。天然光线射到某些晶体上,经过适当的反射或者折射,就像通过一个狭窄的栅栏,能够得到单一方向振动的光,这叫做线偏振光。1809年,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和阿拉哥用实验证明,两束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不产生干涉,这就最后证明了光是一种横波。

  波是振动的传播。要有波,必须有一种物质,它能够发生振动,并且作为媒介传播这种振动。声波用空气做媒介,水波用水做媒介,光波的媒介是什么呢?

  太阳上如果发生一次爆炸,不管它声音多响,人们在地球上是听不到的,因为声波不可能穿越真空。可是太阳发出的光却能够穿越真空,到达地球上。这是为什么呢?为了解释光波能够通过真空,物理学家们假定,真空中存在一种所谓的“以太”物质,光波就是依靠“以太”传播的。

  以太这个名词,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他们认为,空中充满了以太,主张光的波说的人,借用以太这个古老的名词,赋予它许多奇妙的性质。传播光波的以太无所不在,不但要充满宇宙空间,而且要渗入气体、水、玻璃等一切透明体中。光的以太必须没有质量,没有一点摩擦阻力,不影响行星运动,也不影响分子和原子的运动。这样说来,以太一定是一种极其稀薄的气体。然而,气体和液体里不能传播横波,只有固体才能传播,所以以太必须具有固体的性质。既是极稀薄的气体,又要具有固体的性质,这是自相矛盾的。

  对于菲涅耳和安培等倡导以太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然而,尽管有困难,光借助以太传播的假说,仍旧越来越风行。

  法拉第对这种机械论的由微粒组成的以太抱着怀疑的态度。对他来说,所谓的真空就是场。场中充满了电力线、磁力线,还有引力线,这些力线不就可以振动吗?它们不就可以传播波吗?为什么一定要有以太存在呢?法拉第一直相信,光的波动是和电磁有关系的。

  1845年8月30日,法拉第再次研究电和光的关系。这类实验过去已经做过五次,全失败了。现在是第六次。法拉第把透明的导电的电解质放在两个电极中间,在电极上加上很高的电压,然后让一束偏振光通过这个电解质。结果对偏振光没有什么影响。

  实验失败了。法拉第又把导电的电解质改成不导电的电介质,水晶、冰洲石、玻璃、松脂他全都试了,全都失败了。这第六次尝试,又以失败告终。

  30年以前,法拉第跟随戴维游历意大利的时候,看到过意大利科学家莫里契尼所做的一个实验。莫里契尼把一枚钢针放在一个大凸透镜下,透镜对准太阳,把阳光会聚到钢针上,他想借助阳光使钢针磁化。实验失败了,但是莫里契尼的思想——光和磁有关系,给年轻的法拉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现在法拉第所做的用电场影响光的实验失败了,他决定把电场改成磁场。这是试图用另一种方式证实莫里契尼的设想,同时也是法拉第自己的推断。

  法拉第把一种透明物质放在电磁铁的两个磁极中间,前后各放一个尼科耳棱镜,前面的做起偏振器,后面的做检偏振器。入射的天然光线通过起偏振器以后成为线偏振光,它穿过被试验的物质,射到检偏振器上。调整起偏振器和检偏振器偏振面的相对位置,当它们互相垂直的时候就没有光线射出。法拉第拉通电磁铁的电源,希望磁场能使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这样的话,就会有光线从检偏振器射出。但是不行,没有光线射出。磁场对于被试验的物质中的线偏振光没有影响。

  法拉第拿各种各样的透明物质来试验,全都不行。最后,他拿自己在15年前试制出来的一条长方形的重玻璃做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电源没有接通的时候,检偏振器后是一片漆黑,电源接通以后,出现了一线淡淡的光。法拉第反复试验,都是同样的结果。显然,磁场使重玻璃中的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了旋转。法拉第在1845年9月13日的实验日记里写着:“实验证明磁力和光彼此是有关系的。这个事实对于这两种状态的自然力的研究,很可能具有巨大的价值,由此很可能产生极丰硕的成果。”

  磁和光发生了联系。两种似乎毫不相干的自然现象,竟是密切相关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