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福特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一


  正如他对机器质量要求很严一样,他对工程质量也从不马虎。

  一天,亨利来到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在砌一堵墙。墙高10公尺,长60公尺。亨利看着怎么也不对劲。凭他敏锐的观察力,他肯定墙有问题。结果测量一遍,果然比设计低了一公分。这本来不算大事,但亨利坚持拆掉重砌,他宁肯遭损失,而不容许有任何粗制滥造。质量犹如公司的生命,一堵墙虽不是公司的商品,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工作作风。

  亨利通过这件事,促使了工程建筑质量的提高。

  关于亨利重视质量,还有很多佳话。有一次,亨利看到停在他前面的一辆T型车后窗玻璃有一条波纹。亨利立刻把装玻璃的技师找来,狠狠说了他一顿。这位技师感到很委屈,玻璃商供应的玻璃就是这样,何况当时还正在打仗,玻璃紧缺,就连这样有点波纹的玻璃能保证供应就算不错了。亨利了解到原因后,马上想到自己建个玻璃厂,制造优质玻璃。后来,福特的玻璃厂成了其他玻璃厂商取经学习的地方。

  亨利在红河畔建了一个港口,开辟了高速公路,买下了铁路。没有谁能够难住他了。有些人说,福特办交通,这是把钱扔进了无底洞。亨利早算过账,如此一来,公司每年将省下20%的交通费用。

  新工厂计划在10年内分期建成。

  1920年5月,公司的炼铁炉完成了。这一天,亨利一家人兴致勃勃地来到红河工厂。这个工厂就是他们这一家祖孙三代的。他们是亨利、艾德索和亨利二世——艾德索和伊林娜的儿子,他们给他取了个同爷爷一样的名字。

  高炉点火仪式由年仅二岁多的亨利二世执行。他还不会划火柴,是亨利帮他划的。他骑在爷爷的肩上,开心地大喊大叫。那时,他当然不会去想,这份家当,将来要靠他来掌管。

  1923年,红河工厂第一期工程完成。占地面积长2公里,宽1公里,共建有44栋厂房,员工人数4万多。到1927年全部完工时,共建有100栋厂房,员工人数将近75000人。光打扫工厂的清洁工就雇了5000人。

  每月用掉5000支拖把,3000支扫帚,86吨肥皂,以维持工厂的整洁。

  亨利爱整洁的习惯来自他母亲的影响。他把工厂当作自己的家来建设,实际上是开创了一种文明生产的新风。

  现在,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现代化的工厂开始运转了。船队在码头卸下煤、铁、橡胶、木材……巨大的熔铁炉和炼焦炉吞下它们的食物,生成各种钢材,再让传送带送到那一排排连绵好几公里、屋顶呈锯齿形的厂房里,加工成零件……当这些原料在这2000英亩的范围内绕了一圈之后,它们就成了一辆辆完整的汽车了。

  这就是亨利·福特的理想。他制造汽车完全自给自足,连一颗螺钉、一块玻璃都是自己生产的。

  第八章 大战后的福特

  1.不景气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的汽车工厂都为政府生产军工产品,汽车产量大减,所以战后一段时期,汽车的销售并不困难。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开车已成了美国生活中一项必备的技能。这时,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开足马力,增加生产。福特公司一年的产量就是75万辆,仍供不应求。

  然而,好景不长。到1920年夏,经济开始不景气。美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削减预算,全国市场一下子跌落下来,底特律的汽车生意骤然萧条。

  福特公司此前正处于光辉的顶峰,全美40%的汽车都出自它的生产线,没有一家汽车公司敢跟它比肩。但是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却给了它个措手不及的打击。跟道奇兄弟分家分去了近2000万元,红河厂基建投资花去6000万元,新买的煤矿、铁矿、熔炉共花去1500万元到2000万元。

  汽车销不出去,福特的流动资金立刻紧缺。

  为了应付困难局面,亨利决心采取降价措施,以争取市场。

  当他把公司的管理人员召集起来商讨降价的事时,其他人提出了个降价方案,亨利觉得降得太少,他要大幅度降低售价,把公司的五种型号的车分别降低100至200元。其他人都不同意亨利的主张,他们说公司手里还有15万辆的订单,危机真正降临福特头上还有段距离,再说公司承受不了这么大降价幅度的损失的冲击。

  亨利不是政治家,但他办企业倒确实是放眼于整个社会的,这也许是他的企业越办越大,越办越在美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原因。

  他坚持要大幅度降价的理由是:战争中物价不稳,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战争结束后,如果物价仍然居高不下,就会阻滞经济发展。这一次福特汽车降价,而原材料价格却比以前更贵,是会亏本的。但是这个亏必须吃,迫使其他厂商采取同样措施,以这样的方法挽救美国经济,从而使市场价格回升到合理水平。

  主管们同意了亨利的主张。这是美国工业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降价。

  所有的汽车公司大骂福特,说他把汽车市场搞乱了。他们认为这样大幅度的降价,会让客户以为还会继续降下去,因而宁可等,也不去买车。骂归骂,但是没办法,也只得跟着福特走。富兰克林、斯蒂培克、奥佛兰公司都在降,美国第二大的通用汽车公司经不起这次打击,被迫卖给了杜邦财团,杜邦又将它抵押给摩根财团。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