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歌德 >  上一页    下一页


  歌德4岁时,圆鼓鼓的脸,披着短发,健康活泼,逗人喜爱。他经常同比他小一岁的妹妹科纳里娅,对门邻居,已故市长奥克逊施泰因的三个儿子一起玩耍。他像所有的孩子一样,都有调皮捣蛋的时候。有一次,在奥氏三兄弟怂恿下,他将厨房里的坛坛罐罐,杯盘碗盏,一股脑儿地扔到街上去,听那摔碎的声音取乐。

  在歌德的记忆中,祖母是“一个漂亮、消瘦、老是穿着白而齐整衣裳的女人。温柔、和蔼、亲切。”歌德和妹妹常在祖母身边玩耍。4岁那年圣诞节的前夜,她叫人演一台木偶戏给他们看,以后还要他们自己演出。这给歌德幼小的心灵很大的影响。歌德后来在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一开头就描写了威廉的母亲在12年前给威廉送了一套傀儡戏,让他们过圣诞节玩,尝尝戏的味道。少年歌德时常出入集市,在木偶戏院第一次看到了浮士德喜剧,这也使他成年后萌发写《浮士德》的念头。

  歌德的祖母去世后,他的父亲将住宅改建一新,舒适而宽敞。但是孩子长大了,决不满足于室内的娱乐。歌德有时独自一人,有时同小伙伴们一起到市内和大桥上漫步,甚至花一个“克罗采”硬币摆渡美因河,看看南岸的风光,享受摆渡的乐趣。这座古城的名胜古迹虽然不多,但是像卡尔大帝和后代君主留下的萨尔故宫,纽伦堡宫等城堡、巴托罗牟教堂,罗马山广场,以及货摊、城门、望楼、城墙,他几乎无处不去。特别是罗马厅的市议会会堂更是吸引他去的地方。厅内有3排长椅,每排14人,议员分等级就座。他的外祖父作为市长,理所当然地坐在第一

  张长椅上。歌德带着浓厚的兴趣,听过关于卡尔四世颁布“金玺诏书”和帝王加冕的故事,1764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在罗马山举行加冕典礼,14岁的歌德更是兴致勃勃地一睹庆典盛况。

  歌德也像许多儿童一样,由于未种牛痘,得过天花,也出过麻疹和水痘。幸而没有破相。这也是他得天独厚之处。而他的弟妹除科纳莉娅外,全都夭折了。

  歌德和科纳莉娅这对兄妹在一起学习,由父亲和聘请的家庭教师授课。歌德不喜欢文法,但在修辞学和作文方面都超过别人。歌德记忆力好,领悟敏捷,善于推理,显出早熟的特征。他不仅学习拉丁语和意大利语,而且还学习英文、法文、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对歌德来说,英语不过是儿童语言,他仅用4周的时间就初步掌握了,真是像某些书本宣传的“英语一月通”。有一次,歌德忽发奇想,虚构了一篇六、七个兄弟姊妹各在一方,用不同文字互通信息的小说。他父亲见了,较为满意。

  少年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歌德不满足于朝夕相见的法兰克福这块小天地。他父亲既然游历过意大利,又写过《意大利游记》,所以经常向他灌输意大利的知识和趣闻,并且要他将来先看巴黎,然后去意大利,“因为一从意大利出来,便是曾经沧海,再没有什么可以赏心怡情的了①”。就在20多年后,歌德终于踏着他父亲的足迹,独自一人去游意大利了。

  ①《歌德自传》上,第28页。

  歌德的父亲拥有1693册藏书(后来搬家时被拍卖了)。这种家庭的熏陶自然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歌德爱好读书观画。他看了图画圣经,奥维德的名著《变形记》,16世纪著名的德国民间故事书,例如《梯尔·厄伦史皮格尔》和《约翰·浮士德博士的故事》、《美丽的美露西娜》、《鲁滨逊飘流记》、《世界环游记》等历史、故事书和游记,这些大大扩大了少年歌德的视野,为他后来从事创作提供了契机和素材。歌德的许多作品都提到古希腊的神话。浮士德则伴随了他的一生。

  歌德从小时候起就每星期日到外祖父母家吃饭,逢年过节更是如此。1757年新年,这个不到8岁的孩童向外祖父母递交了自己创作的(也许有大人帮助修改的)《新年献诗》。诗分两段,每段12行,用法国亚历山大诗体写成。第一段献给崇敬的外祖父,第二段献给外祖母。内容可想而知,无非是祝愿两老新年幸福,健康永驻,万事如意,上帝保佑之类。1762年再次献给他们的新年献诗共16行,双行押韵,内容与前一首大同小异。这两首他最早的诗篇虽然谈不上有多高的水平,但是说明少年歌德已经掌握了诗的形式和诀窍,给人“后生可畏”的印象。

  1759年1月至1763年2月,法国军队占领了法兰克福。法国驻军的托兰伯爵驻扎在歌德家里。伯爵参观了歌德父亲的画室以后,便把全城有名的画家请来作画,将歌德住的阁楼用作画室。因此,歌德从幼时起就认识这些画家,常去参观他们的画室,甚至对速写和素描发表意见。以后少年歌德还就如何画约瑟的故事写了一篇详细的论文。

  法国军队的占领也给法兰克福带来了法国戏剧。歌德能从当市长的外祖父处得到门票,因此每天都可以去剧院看戏,由于台词不易听懂,他主要注意演员的动作和表情,从表演和唱腔中得到乐趣。他看过莫里哀的喜剧,但印象模糊。印象最深的是勒美尔(1723—1793)的悲剧《记性不太好的人》、卢梭的小歌剧《乡村的仆者》。此外他还看过狄德罗的《家长》和帕利苏特(1730—1814)的喜剧《哲学家》。看得多了,他便想自己创作剧本。年方11岁的歌德竟然不自量力地拼拼凑凑,写出一个剧本来。他将剧本交给他父亲。本来由于看戏回家太晚他老挨父亲

  责骂,父亲见到儿子成材,便不再责备他看戏了。少年歌德以后不仅读拉辛①的剧本,而且去钻研法国的戏剧理论,读高乃依②的《论三一律》之类的书,甚至与其他的孩子合演拉辛的剧作《不列颠》,他扮演剧中的尼罗王。他妹妹扮演阿格里宾。既练习了戏剧技能,也练习了外国语。

  ①拉辛(1639-1699),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家。

  ②高乃依(1606-1684),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家。

  歌德的父母也重视孩于的音乐教育,特地为孩子买了一架大钢琴,聘请专职教师,教授乐谱,指导弹琴。歌德的父亲花4个塔勒的门票,带着全家去看神童莫扎特1763年8月18日在市内的演出。

  根据歌德自己的回忆,他小时候对大自然的奥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把花儿扯碎,看看花瓣怎样长在花萼里头;把鸟儿的羽毛拔了,来看看羽毛怎样附着在翅膀上。”他认为这表明他从小就在利用分析而不是综合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电气惹起全世界注意的时代”。他尝试装配一个电机,失败了。但是他仍有信心,并去大市集观看电机的复制品。

  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少年歌德不满足于习文,也由家人送到剑术和骑术学校习武。同时春情萌动。有时他同儿时朋友出入餐馆酒肆。歌德在《诗与真》中记述了他的一次奇遇:

  他在餐馆里见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郎,名叫格丽琴。竟然使他思之如狂,害了相思病。他千方百计地想去接近她。他的诗才受到一伙恶作剧青年的利用,他们怂恿他写假想的往来书信,然后他们就瞒着他,拿这些信和情诗去招摇撞骗,结果卷入一场刑事案件。法庭派人前来调查。幸亏那位比他大一两岁的姑娘和他都是清白无辜的。她说她对歌德的爱慕是姊弟之情。于是,这段朦胧的初恋就这样结束了。歌德由于失恋的痛苦,产生了对法兰克福的厌倦。他再也不去格丽琴住过的地区。他要离开故乡他往。去哪里呢?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