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海伦·凯勒 >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六


  6.追求世界和平

  海伦是一个世界和平的追求者。在她的一生中,有一半的精力是投入到盲人的福利和反对战争、追求世界和平的事业中。

  海伦先后出版了《我的一生》《我所居住的世界》《石壁之歌》等书后,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因而受到社会的如潮好评。作为盲女,她终于跻身于上流社会。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海伦尽管已步入社会中上层,生活已有保障,名声越来越好,但她并没有忘记那些仍然生活在最底层的盲人和穷人。

  她通过数次的穿越美洲各地,进行演讲,了解到还有千千万万的盲人在痛苦中挣扎,在黑暗中挣扎,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得不到人们的援助,他们的生活十分悲惨。海伦决定通过自己的笔,为他们呼吁;通过自己的卓有成效的活动,为他们呼吁。

  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海伦便开始投入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

  波士顿的康培尔先生,他组织了一个名叫“波士顿妇女工商联盟”的社会团体。该团体以增进盲人福利为宗旨,为盲人的福利事业鼓吹与呐喊。

  接着,他们成立了一个实验所,专门教人做些手工艺之类的工作。他们还在波士顿开设了一家专卖店,推销盲人的产品。不久,马萨诸塞州等地也设立了好几家同样的商店。

  海伦决心让盲人走出困境。

  她认为,眼下盲人要解决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如何让盲人学技术学手艺,然后自食其力;二是如何提高盲人的教育水平。

  她认为,应当把世界各地的几种盲文点字方案统一一下,搞出一个通用的新方案来。

  这不是异想天开。

  26岁时,海伦由州长推荐,出任了马萨诸塞州的盲人教育委员会委员。

  美国明星报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海伦·凯勒就盲人问题,提起新闻舆论界的重视,希望他们大力宣传盲人事业。

  27岁那年,海伦走进了明星报社。

  明星报总编辑尼尔逊先生接待了她。

  海伦说:“您能否在贵报开辟一定的版面,来讨论一下盲童的问题?”

  尼尔逊说:“不行。本报版面有限。”

  海伦并不就此退却。她反复向总编辑尼尔逊先生阐明这一事情的意义。她软磨硬缠,弄得尼尔逊先生实在说服不了她。这时候,尼尔逊先生答应道:

  “那就先试试吧!”

  大功告成。

  海伦很快写出了几个真实的例子,以说明儿童的盲眼与父母的性病有关,她呼吁社会各界注意这个问题。

  纽约一位著名医学博士提出,“预防孩童失明有新的方法”。他进一步指明说,“盲人约有2/3是因为出生时眼睛受到病菌感染而失明的。”

  所谓“病菌感染”,指的就是因为这些盲人的父母做了不光彩的事,而染上了不可公布的性病。

  在当时,医生、报纸对此都避而不提。

  这位博士指出:“婴儿一出生就应该做眼睛的消毒,这一点应写在法律上,要有明文规定,有法可依。”

  他还希望媒介大力宣传如何预防儿童感染这种病菌。

  海伦的文章很受报社头头器重,尼尔逊总编将其刊登在明星报第一版。

  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

  《仕女杂志》也刊登了类似文章。

  海伦又陆续写了不少文章,都在美国的报刊上发表。

  《盲人杂志》也在这种气候下顺利办了起来。海伦还在《教育百科字典》上发表关于盲人问题的论文。海伦成了一个大忙人。稿约不断,她常常工作到半夜。

  她还要经常去出席各种会议或演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训练,她学会了当众说话。但仍然十分吃力。沙利文老师带她到新泽西州做过一次实验性的演说。之后,她常常外出演讲。

  她首先是将手指放在老师的嘴唇上,向台下人说明她可以经由老师的嘴唇的动作知道她在说些什么。然后她就开始回答听众们提出的新问题。她常常是现身说法,以自身为例子,说明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有毅力,人类的潜能往往就能达到充分的发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她的演讲技巧也在逐步提高。

  33岁那年,她决定前往华盛顿去演讲。在华盛顿,她亲自参加了威尔逊总统就职典礼。她“观看”了雄壮的阅兵式。

  海伦在华盛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社会反响强烈。一时间,海伦名声大振,各方飞来邀请函,请她去演讲。她变得更忙了。

  《海伦·凯勒》一书第93页这样描述她们当时的情景:她们除经常奔走于华盛顿和纽约两地外,还到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等地演讲。

  有一次,她们坐火车到路易斯安那州去,正值洪水刚过不久,铁路仍有不少路段被洪水淹没。她们坐的火车要从水中驶过,洪水冲打着车厢,忽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乘客们纷纷探头外望,原来有一截粗大的浮木撞在车厢上。水面上漂着许多牛啊、马啊的尸体,令人触目惊心。她们搭乘的那列火车的火车头,竟然拖了一株连根拔起的树木走了好长一段路。

  邀请她们去演讲的有城市里的学校、妇女团体,也有农村或矿区的组织,有时也到工业集中的都市去对劳工团体演讲。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