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海明威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四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季度》杂志也买下了海明威的《大二心河》和《打不败的人》。

  《大二心河》是海明威已经写出的篇幅最大的小说,长达100页,主人公是在《印第安人营寨》中已经出现过的小男孩尼克·亚当斯。

  这两个小说都贯穿了文学作品中具有永恒意义的“生与死”主题。

  《印第安人营寨》写小尼克随父出医,看到一个印第安男子因忍受不了妻子分娩新生命时的惨痛嚎叫、而割破喉管自杀死去的情景,这使尼克幼小的心灵对生命与死亡的酷烈冲突产生莫名的震骇。

  《大二心河》则写了尼克参加欧战,目睹了空前浩大的生死冲突之后,在林间水畔的打猎钓鱼活动中,对人生与世界的若有若无的思考。他们的题材和作者从题材中挖掘出来的“意味”,都是海明威式的。它们在海明威探索自己独特的创作道路上有具小里程碑意义。

  《美洲评论》和《季度》为这对姊妹篇的推出正好起了接力棒的作用。

  至于《不可打败的人》,海明威起初不愿发在《季度》上,寄给了美国《代耳》杂志。他想用自己相当满意的这个小说,去攻破美国文学刊物的坚冰。

  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在巴黎推出来的。在美国还没得到承认。他不满足于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取得的那点成功和那份名气。

  但《代耳》杂志退了稿,附了一封很客气的信,说小说写得很好,只是斗牛故事和西班牙风情不合美国读者的口味。

  海明威很恼火,只得换一个信封把稿子寄给华尔斯。华尔斯慧眼识珠,马上同意在《季度》刊物上发表。

  于是,《季度》杂志的资助人莫赫德女士连续签发了两张支票,要华尔斯转海明威作为稿酬,其中一张就有1000法郎。这使海明威有点意外的欣喜,他致信说:“上一年他辛辛苦苦写了一年,总共才得到1100法郎,而此前由迪昂出版社和三山出版社分别出的《三个短篇,十首诗》和《我们的时代》,他一个子儿也没拿到。现在,他有钱交房租了,他还准备去做一套新衣服,买一些杂货蔬菜和几张可以连续观看六天的自行车大赛的入场券。”

  有点夸张,但也没有完全脱离事实。大概就在差不多的时候,他曾经对一个有钱朋友的漂亮夫人极为不满,因为她经常带哈德莉逛商店,向哈德莉推荐这样那样的衣服首饰和化妆品。

  海明威与华尔斯都是如鱼得水。不料结盟关系又迅即破裂,比《美洲评论》事件还来得快。

  海明威的老朋友毕尔·史密斯从美国来信,请海明威帮他在巴黎找一份工作。毕尔曾与海明威有过反目成仇的时候,起因就是毕尔的弟弟肯里·史密斯当年把海明威排挤出了北芝加哥大道100号的肯里文艺沙龙。毕尔以“血浓于水”的理由站在他弟弟一方,海明威很气愤,与他多年无交往。

  但时间能化消一切,现在接到毕尔的信,他马上决定帮朋友一把。

  他对华尔斯说,他不能老是卷在《季度》杂志的事务性工作中,他一停止创作就感到难受,心情烦躁,他要排除干扰,一心创作,因此华尔斯有必要另聘一位助理编辑,而他的朋友毕尔很合适,毕尔一个人可以把排版、印刷、发行等工作包下来,当然,这要报酬。

  自负而正患肺病的华尔斯断然拒绝了海明威的提议,还过于敏感地认为海明威是想再敲一笔竹杠。他的杂志一期就发表了海明威两篇没人要的小说,稿酬也特别从优,虽未另付编辑费,也够意思了,何况是海明威自愿效劳的。

  华尔斯误解了海明威。

  海明威怒气冲天,三言两语就跟华尔斯闹翻了。从此《季度》杂志再也不登他的作品。

  而他也并不很需要《季度》了。

  但毕竟这一次是为朋友而牺牲了自己。

  3.“怪拳”与“重拳”

  海明威不断抛出新作,引起了出版商的注意。出版商似乎比评论家和杂志主编更敏锐地觉察到,海明威将会是一个行情看好的文坛新秀。基于商业效益的刺激某些时候也能给文学带来机遇。

  当他的《打不败的人》被《代耳》杂志退稿的时候,有两个人正为他在美国造舆论。

  一人是司各脱·菲兹杰拉德,他虽只比海明威大两岁,却已出了5本畅销书。以《人间天堂》一炮打响,又以《了不起的盖茨比》而红极一时。也许是由于思想倾向的接近,他是海明威真正钦佩的为数极少的同时代作家之一。他也属于斯泰因所说的“迷惘的一代”中的一分子。

  菲兹杰拉德向自己的出版商斯克里布纳推荐说,海明威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新作家。

  另一个就是将海明威介绍给斯泰因和庞德的安德森,他也向他的出版商利夫莱特作了相似的推荐。

  这情况颇有点像以前迪昂和三山两家出版社都愿意出版他的作品集一样。海明威又进入了左右逢源的顺境。而且,迪昂、三山是巴黎非正式出版社,利夫莱特和斯克里布纳则是美国的正式出版商。

  不过,后者名气更大,经营决策当然也更精明审慎,菲兹杰拉德的介绍并没立即使之采取行动。

  利夫莱特的出版公司就捷足先登了。他们与海明威正式签订了出版合同,关键内容是两项:一、对于海明威的头三部作品的出版有优先权;二、为海明威已经构思成熟并正在进行中的长篇小说——就是后来的《太阳照常升起》——预付200美元稿费,以解决这位行情看好而眼下正受困的文坛新秀的燃眉之急。

  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合同只得了部分的执行,但于海明威无损。

  海明威很快就向利夫莱特交了第一部书稿,即《我们的时代》。这是巴黎的“三山”已经非正式出版过,销售仅170册的那本书。不过当时只包括18个短篇,这次海明威又增补了12个新作。这个同名作品集的增订版于1925年10月在纽约出版,印行1300册。

  这是海明威在美国出版的第一个作品集。

  海明威的朋友认为这本书的销路不如原先想象的好。但海明威本人很满意,这毕竟是他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作品集,而且是在美国出的。“墙外”的花香终于传到了“墙里”。

  他父亲埃得蒙医生很快来信说,他满怀兴趣地读完了《我们的时代》,高兴的同时也感到这本书还缺少奋发精神,“相信在你未来的作品中,能看到你描写更多的人物和他们不同的性格。在这本书中,你已经向读者揭示了人的残酷本性的一面,今后你应该多描写人的欢乐、振奋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这是十分重要的,上帝要求我们每个人尽力而为。我每天都想到你;为你祷告,我的儿子。”

  父亲永远不可能放弃引导儿子的义务,既要儿子如何写作,也要儿子怎样做人。

  评论界也有了众多的反响。

  海明威有超乎常人的自信,但几乎与此形成水涨船高关系的是,他也特别看重“人言”,他既走自己的路,也在乎别人怎么说,这并不矛盾,坚持自信与吸取人言可以使人走得更快、更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