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海明威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九


  安塞尔莫老人在这部作品中是仁慈的化身。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位老人的心情一直很矛盾。他对法西斯滥杀无辜的暴行十分痛恨,然而当需要他拿起武器对准敌人的时候,他又于心不忍,因为杀生违背了基督徒的信念。这对安塞尔莫来说,与其说这是宗教思想的烙印无法磨灭,还不如说这是无邪的心灵在被最基本的道德问题所折磨。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安塞尔莫寻求这样的内心平衡:“杀人是必要的,我知道,可是对一个人来说,这种事总是缺德的。我看哪,等战争结束了,我们取得了胜利,一定会有一种苦行赎罪的办法,来涤除我们大家的罪孽。”最后炸桥时,他伏在白色的石路标后面,被碎铁片击中,默默地死了,手腕上仍然挽着那圈引爆的电线。他为共和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当海明威开始写作《丧钟为谁而鸣》时,他已经积累了近20年的西班牙的生活经验,他爱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他说他们的语言几乎像本地人一样,他是他们民族热情的一个“狂热爱好者”,这也许就是他的政治立场。因此他在表现政治与哲学问题时,并不把它们黑白对比。他的人物不是美德或邪恶的原型,而是普通人,是由善与恶按照不定的比例混合起来的,很矛盾,却栩栩如生。例如:费尔南多,这个心地朴实、整洁而热情的说土话的人;艾尔·索多,这个健壮、爱讽刺的游击队领袖;热情的奥古斯汀;拉菲尔,这个讨人喜欢的、靠不住的、魔鬼可能喜欢的吉卜赛人;俄国将军戈尔兹也是如此,他能“开非常有力的玩笑”,因为他是那么严肃。当出了问题时,他以勇气和克制来应付灾难,在听到进攻注定要失败的消息之后,他说:“咱们完蛋了。是的。像往常一样。是的。糟了没有办法,没有。用不着想了。必须接受。好!我们要尽我们的一切力量。”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在叙述结构方面的一次新的探索。全书的情节局限于三天之内(1937年5月底,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到星期二上午);地点(除了安德烈斯到戈尔兹的总司令部的旅行以外)只局限于圭达拉马的一个山谷的上部;主要人物局限于一小群游击队员和一个志愿军人。但是小说扩展到这些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范围之外,达到了海明威以前未曾尝试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通过乔丹对其祖父的回忆,将旧世界与新世界,美利坚合众国与西班牙共和国,在两次内战中联系在一起了。海明威深入主人公的思想之流,还使比拉尔以及其他游击队的成员叙述战争较早阶段的情况,将我们带入各种人物的思想和回忆之中,扩展了小说的范围和深度,几乎达到了史诗的规模。这部小说结构严密、高度集中、毫不散漫,同时生动、真切,充满人情味,确确实实是一部杰作。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