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库图佐夫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三


  拿破仑离开德累斯顿赶赴涅曼河畔。河对岸就是幅员辽阔的俄国。

  1812年6月23日,拿破仑未经宣战就命令军队渡过涅曼河侵入了俄国。

  3.宫廷歌舞升平法尔计划失误

  当拿破仑积极准备发动入侵时,毫无准备的沙皇却正热衷于筹备阅兵式,排练教堂祈祷仪式和出席舞会。

  1812年6月23日晚上,当法军正在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国时,贝尼格森男爵正在为沙皇举行舞会。他此举纯粹是为了讨沙皇的欢心;同时,也是由于预见到俄军将要撤退,想乘维尔诺陷落前,把自己在那里的领地卖给沙皇。他们在舞会上成交了,沙皇同意付给他1.2万金卢布。

  战争一开始,在俄国西部边境的主要战场上,法军投入的兵力为41.2万人,与之对阵的俄军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总共只有16.6万人。由于法军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俄军迎战处于不利地位。

  第1集团军总司令巴克莱·德·托利,按族系来说是苏格兰人。他是一位贫穷的俄国中尉的儿子,自幼就在俄军中服役,戎马生涯长达二十多年。他和像贝尼格森那样想在俄国发大财的外国人不同,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俄国。他参加过许多著名战役,后来因在普鲁士作战身负重伤,才不得不离开军队。1809年他重返军队,在芬兰指挥部队参加了对瑞典的战争。1812年战争爆发前夕,他任俄国陆军大臣时,曾主持编辑出版了《大军团作战指挥要点》一书,对改进军队指挥工作起了巨大的作用。

  “朴素、倔强、坚毅”是人们对他的评价。

  第2集团军总司令巴格拉季昂身材矮小,消瘦,动作十分灵活,有一副东方式含蓄的无表情的面孔。他作战沉着、勇敢,对士兵和蔼可亲。在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的指挥下,从1788年起,他同波兰人、土耳其人、瑞典人和法国人作过战,他总是首先投入战斗,最后撤离战场。一生中有30年是在军队中度过的。

  俄军虽然有许多像巴克莱、巴格拉季昂这样军事素质高、战斗经验丰富的优秀指挥官,但是亚历山大一世及其无能的侍从们所制订的作战计划,却使两个集团军面临着被各个击破的危险。难怪人们斥责这个计划为“疯子计划”或“叛徒计划”。

  俄军的作战计划是沙皇的军事顾问普鲁士将军法尔男爵制订的。由于法尔长期以来闭目塞听、世事不问,惟一的嗜好就是死钻军事学术。因此他常常有一些严重脱离实际的奇异想法,对于现代战争他只是有些教条的了解。

  根据法尔的计划,俄国军队被一分为二:第1集团军部署在维尔诺地区宽达200公里的正面上;第2集团军部署在沃尔科维斯克地区宽达100公里的正面上。计划要求:第1集团军如遇法军进攻坚持不住,应向德里萨河的设防阵地退却;第2集团军则应从翼侧和后方向法军进攻。

  法尔没有考虑到,拿破仑拥有几十万大军,完全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同时攻击俄军两个集团军,或利用它们彼此分离的状态予以分别歼灭。

  亚历山大和法尔应对这种严重局面负主要责任。在沙皇周围聚集了一群国难当头还在钻营的人,他们在制定作战计划,提出进攻、撤退或是防御,但土军首先想到的是个人升官发财。同时,他们还非常大意,许多军事机密被法国间谍窃取,并源源不断地汇报给拿破仑。

  按规定,沙皇一旦亲临现场,就应由沙皇亲自统率武装力量。然而沙皇却狡黠地宣布他“将随军行动”,这种说法可以随便怎样解释。其实,亚历山大一世只是在名义上保留了巴克莱的总司令职务,而实际上由他亲自指挥。这样一来,军队既要接受巴克莱的指挥,又要接受亚历山大一世和他的侍从将军们越过总司令的指挥,而这两个司令部又相距甚远,因此,由于指挥方面出现了混乱,军队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拿破仑利用法尔计划的错误和沙皇瞎指挥所造成的混乱,以主力占领了维尔诺,法军出现在第2集团军的翼侧;接着派博加尔涅军切断了俄军两个军团之间的联系,又派达武军和自己的弟弟热罗姆部进攻巴格拉季昂。

  数日来,巴格拉季昂未接到任何命令,也不知道第1集团军的情况。后来,他接到增援普拉托夫的命令。根据作战计划,普拉托夫应攻击进攻第1集团军的法军。两天后,巴格拉季昂又接到新的命令:撤退,与第1集团军会合。在战争的头几天,巴格拉季昂就这样被弄得晕头转向。

  巴格拉季昂本可以经明斯克与第1集团军会合,但是沙皇关于撤退的命令不仅迟迟才到,而且要求经维列依卡退下来去与第1集团军会合。这就是说,让他在正在发动攻势的法军面前实施机动,而这样是非常困难、非常危险的。

  巴格拉季昂率部向维列依卡进发,经过5天连续行军150公里后渡过涅曼河。过河后巴格拉季昂即获悉热罗姆的前卫部队已占领了他的后方;博加尔涅军正从左翼向自己逼进;而达武军已占领了沃洛任,通往维列依卡的道路已被切断。

  次日,巴格拉季昂回过头来再渡涅曼河,然后向明斯克进发。但明斯克已被达武占领。这时,他接到亚历山大一世要他进攻明斯克的命令。他没有执行这个命令,因为他知道,不能在面临被优势敌人包围的危险情况下投入战斗。他大胆地对沙皇的命令表示了异议:“如执行命令向新格鲁多克方向前进,则我不仅不能经明斯克与第1集团军会合,反而会使我面临失去全部辎重、无法取得食品补给和完全断绝与第1集团军联系的危险。”

  巴克莱的第1集团军经历许多周折后,终于按计划撤到德里萨河设防阵地。这时,沙皇才认识到,第1集团军要是留在那里是十分危险的。战争初期的严酷现实否定了法尔制定的作战计划,而新的作战计划又未制订出来。这时敌人步步紧逼,俄军面临着比奥斯特利茨更可怕的危险。这就是沙皇“亲自指挥”的结果。沙皇的弟弟康士坦丁恳求沙皇赶快设法与法国缔结和约,而沙皇身边的有识之士则劝他“为了挽救俄国”而离开军队。沙皇采纳了后一种意见。

  当时两个集团军的出路只有后撤并尽快联合起来抗击法军。恩格斯后来指出:“俄军的撤退在当时不是自由选择,而是绝对必要的问题。”

  俄军两个集团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各自为战,凭着两位总司令多年丰富的作战经验,机动灵活地与敌人迂回,甚至在大踏步后退时,还进行了多次后卫战,取得了一些胜利,达到了袭扰敌人,减缓敌人推进速度的作用。因此,拿破仑未能将俄军两个集团军各个击破。

  经过38天的艰难长途跋涉,俄军边战边退,行程达六百多公里,于8月3日,两个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会师了,总兵力还剩约为十二万多人。拿破仑曾预言它们不可能会合,然而他失算了。

  在俄军撤退的同时,拿破仑在俄国土地上占领了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战火从一个省烧到另一个省。

  拿破仑的战略方针之一,就是靠搜刮战败国的人民的财物来供养自己的军队,因此他的军队可以不依赖基地,自由而迅速地机动于辽阔的战场上,法国人说过:“敌人就是禾捆,总打总能出粮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