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拉宾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二


  基辛格走了,拉宾却不肯离去。他承认自己对基辛格的感情既复杂又深沉。他代表以色列,基辛格代表美国,在维护各自国家利益时他们谁也不让谁,拍桌子瞪眼睛是常有的事情。但基辛格有这样的本事:他能在挖苦和训斥了你之后还让你喜欢他。他机智、幽默、聪明和博学,世界上不知有多少国王、总统和总理被他的手腕、才能和风趣所倾倒。他有个阿拉伯人厌恶透顶的犹太人背景,但阿拉伯的国王埃米尔和总统们却张开双臂欢迎他。他让以色列得到了实惠,又使阿拉伯人认为自己获得了尊严,因此他永远是个受尊敬和受欢迎的人。

  基辛格空手而归使福特大为不满,他随后正式宣布要重新估价美国的中东政策并宣布在1975年3月到9月这半年里,美国将拒绝同以色列签订新的军售合同。美以关系似乎进入了最僵的时期,但拉宾及其内阁对此已有应变措施:一是策动美国国内及世界一切可以改变这种局面的力量;另外就是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处惊不乱。这也是拉宾做大使时惯用的手腕。这样一来,萨达特首先作出反应,他要求美国作为中介,使埃、以谈判继续下去。福特见有台阶,马上走了下来。于是,他邀请拉宾6月10日访美,并具体进行讨论。

  拉宾访美中,明显感到了华盛顿的不满。原因是76名参议员联名写信给福特,要求美国支持以色列,福特对美国犹太人这种赤裸裸的施压极为反感。基辛格在会谈中告诉拉宾,埃及表示出新的灵活性,同意将双方临时协议及以撤军的时限延长。拉宾却直截了当地回复,如没有希望达成一项以埃临时协议的话,以色列就不感兴趣。福特在会谈中却软中带硬,玩弄虚张声势的试探性把戏,想看看以色列能“硬”到什么程度。拉宾一眼中的,他想:不管事态如何发展,总不至于把刚从埃及挤走的苏联又请回来。于是,他明确告诉福特,要想让以色列回到1967年6月4日线上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样,阿拉伯军队的大规模调动会导致以军的先发制人的进攻,即使是在福特总统所说的日内瓦会议上,以色列的这个立场也不会改变的。

  剩下的场面又得基辛格来收拾,他在6月12日与拉宾会谈中说:“你们坚持控制山口东段使得外交努力无法继续,日内瓦会议已变得势在必行,那时我很难说美国会采取什么立场。”拉宾听他这么一说,也顾不得友谊和面子:“请不要用日内瓦会议吓唬我们,我们不屈从任何压力,我们将反对任何危及我们安全的决议,即使决议是多数票通过的。”会谈在不愉快中结束。

  拉宾越想越生气:美国人为什么总要提日内瓦会议呢?他们要怎样才满意?想到这里,他又来了倔劲,又爬起来去问基辛格。基辛格穿梭于各国好比天马行空,处理起事来真有点高深莫测。他看着拉宾,世故地笑了:“我以前没具体谈过,现在你也不会听到。我希望当决定以色列边界的时间到来之际,我已不再是国务卿了。”访美就这样以失败告终,而且进一步加深了福特等人对以色列政府很顽固的看法。拉宾明白:这样对以色列没什么好处,美国公众最终也会怀疑以色列占领埃及领土的真正动机。

  为了打破僵局,以色列自己开始行动。在众多的建议中,拉宾赞同以军总参的方案,即:以军撤至吉迪山口以北和米特拉山口以南,但控制两山口东面的山坡。这样既满足埃及坚持控制山口东端的要求,又保证以色列不失去对山口通道的控制。对此,基辛格认为可以接受,但福特却不点头,因为这样将要求美国派人接管以色列在山口地的预警雷达站,患上了“越战恐惧症”的美国公众反对再派军队去国外冲突地区。但不管怎样,终于使美国政府又相信了以色列的诚意,基辛格又开始了天马行空的中东斡旋。

  6.终于有了临时协议

  到了耶路撒冷,基辛格便与拉宾协商,定下了以色列的原则立场:以色列在控制山口周围地区及保持乌姆·哈希瓦雷达站的条件下把整个山口还给埃及;埃及军队不得越过缓冲区进入以军撤离地带。然而,正当基辛格8月下旬的这次调解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之际,一场反对他致力于以阿和解的风暴又在以色列掀起来了。

  反对基辛格调解阿以冲突的势力在以色列是一直存在的。早期反对的是军人,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流血夺得的地盘又被基辛格还给阿拉伯人,同时也担心这种退让会鼓励阿拉伯人卷土重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军们改变了看法,他们懂得了把刺刀尖伸到埃及人鼻子底下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来的反对者主要是极右的政治势力和宗教势力,他们是从恢复“大以色列”的版图和保卫“神赐之地”的角度来看待退让问题的。美国帮助埃及建的核电站,在以色列掀起一片责难声。一些反对者甚至辱骂基辛格是“犹太孩子”、“一个异教徒的女人的丈夫”,还包围了议会。

  拉宾重视这次谈判,福特也十分重视,他派了一个美国地理和地形专家小组一同来到以色列。他们在以军军官的陪同下,查勘了整个要谈判的地区。在美国卫星和专家们的努力下,绘制出山口及附近地区的精确地图,从而为谈判作了周密的准备。基辛格就是拿着这份地图在耶路撒冷和开罗之间奔忙的。以埃双方是以米为单位进行讨价还价的,曾出现过为100米长的一段沙地,面红耳赤地争吵了5个小时的情况。这几乎是一种耐心、恒心甚至体力的考验。实际上根本没有必要为几米、几十米的沙地而争,若是打仗,那只不过是坦克踩一下油门的事。实际上争的意义在于给人们看:看,我们为了民族的利益可是在寸土必争的啊!而基辛格却为双方耐心地撮合着,使之一英寸一英寸地靠拢。

  皇天不负有心人。1975年8月31日,以埃临时协议终于定稿了。协议把西奈半岛两山口以西地区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沿苏伊士运河东岸一条较宽的地区埃军可以进驻;中间是更宽的缓冲区;山口以东细细的一条也归还给埃及。山口地段设有三个预警雷达站,以方在西边,埃方在东边,中间为美国人管理。之后,拉宾又老道地要求与基辛格再签一个保证协议。目的是要美国给钱作为以色列让步的报酬,同时担保它的安全。在这个附加协议中,拉宾又为以色列搞到了约20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美国答应提供包括最先进的F—16战斗机在内的各类重型武器。在政治方面,美国答应不强迫以色列与约旦也搞一个类似的临时协议,并保证不与巴解组织谈判。9月1日,以色列批准了这两个协议。1976年元月,拉宾访美又为以色列搞到了5亿美元的美国武器,可谓战果辉煌。

  拉宾的果敢和惊人的智慧使他在处理重大问题时,总能取得出人意料的结果。半年后,他又在营救80多名人质的过程中,指导总参完成了一次大胆的行动。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