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林肯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五


  §第十八章 名垂青史

  1865年4月18日,成千上万的人汇集到白宫的草坪上。他们排成两列纵队,分别从灵柩两侧鱼贯地走过东厅,瞻仰总统遗容。在白宫东厅,停放着总统的遗体。一顶黑色绉绸的帷幔罩着放在台上的灵柩。

  灵柩四周装饰着穗状饰物、草叶、银星和银线。一座银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

  合众国第十六任总统阿伯拉罕·林肯
  生于1809年2月12日
  卒于1865年4月15日

  第二天,数百名显要人物来到白宫举行哀悼仪式。

  大教堂的巨钟发出当当之声,与所有教堂的钟互相应和,响彻天空。在表示哀悼的隆隆礼炮声中,总统的灵柩慢慢启动。合众国第十六任总统阿伯拉罕·林肯最后一次出了总统府正面巍峨的大门。在通往国会大厦的1英里的路上,人行道和路边都挤满了前来瞻仰的人群。沿街每幢房子的屋顶、窗口、门前、阳台和楼梯上都挤满了人。6万群众目送着4万人的送殡行列缓缓移动。灵柩将停放在国会大厦,准备运往总统的故乡进行安葬。

  4月21日上午,灵柩被安放在华盛顿车站一节特别的殡车上,开始了送殡的旅程。载着遗体的列车将行驶1700英里,沿途经过4年前林肯第一次赴华盛顿就职时所经过的各站。巴尔的摩处处表示出哀悼和崇敬。哈里斯堡有3万人冒着夜间清晨的倾盆大雨来瞻仰遗容。费拉德尔菲亚有50万人等候殡车。灵柩停放在独立厅里,前来致哀的人排了3英里长。在纽约市,从高楼大厦到贫民窟,到处都披上了黑纱。将近10万人汇成了浩浩荡荡的送殡行列,几乎各个人种、各个民族、各个宗教和各个政治信仰的人都有代表参加,其中包括2000名黑人代表。将近10万人从西北各地赶到芝加哥送殡。沿途的每一座城镇、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十字路口和每一个偏僻的农庄,都在表示沉痛哀悼。灵车终于回到了斯普林菲尔德,灵柩停在林肯曾发表过演讲的州议会大厦里,前来哀悼的有7.5万人。从清晨到深夜,故乡人川流不息来向他告别。

  5月4日,灵柩被运到橡树岭公墓进行安葬。数千名群众聚集在墓地旁的青山绿水边,聆听着祈祷和圣歌,聆听着朗诵林肯的第二次就职演说词。鲜花散向墓穴,一把一把,多得积成了花丘,却也表达不尽人们对已故总统的哀悼和追念。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评价说,林肯由于具有“独特的精神力量和伟大的人格”,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传奇人物,“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基督。即使他不曾当选为总统,也将无可争辩地和现在一样伟大,但是这恐怕只有上帝知道”。

  爱默生说,林肯总是根据需要而成长。在战云密布的年代里,他是一个“没有假日的总统,没有晴日的水手他的历史就是他那个时代的美国人民的真正历史。他一步一步地走在前面,他们慢他也慢,他们加快步伐他也加快步伐,他是这个大陆的真正代表,是完全献身于社会活动的人,是合众国之父”。

  林肯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一般,吸引着众多的人。

  他的性格引起许多人的兴趣。他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很复杂的人。他话虽不多,思考得却很多。他读的书少,知识却很丰富。有一次,他说:“我学东西慢,但学到的东西忘掉也不容易。我的头脑就像一块钢板,很难在上面铭刻什么东西,而一旦刻上以后,要把它抹掉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读书喜欢读出声。有人问及他为何习惯这样,他回答说:“我用两种感官去领会书中的意思,这是因为当我朗读的时候,我不但看到所读的东西,而且听到它,两种感官同时发挥作用,即使不能加深理解,也能记得更牢。”

  他心地善良,心胸宽广,对自己要求严格,谦虚谨慎,却丝毫不怯懦。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才能,深信自己具有过人的长处。林肯的私人秘书约翰·海根据多年的观察,得出结论,说林肯性情怯懦,那是不合事实的。伟人决无怯懦的时候。正是因为林肯意识到并表现出超人的力量和才能,所以像蔡斯和波默罗伊那样的人才对他毫不宽容。

  他对钱不是很感兴趣,但对挣到手的钱总是精打细算。当他逝世时,留下了9万美元的遗产。

  他不怎么擅长管理,他政府下属的各个行政部门之间配合不好。他同国会的关系也搞得很僵。对于如何拉拢反对他的政客,他总是一无所知,常常无计可施。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