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利玛窦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一


  1598年9月7日,利玛窦在北京港通州起岸。

  他们的保护人王忠铭已由旱路先期抵达京城,他们就立即前往拜谒,利玛窦和郭居静由王忠铭安排住在城里,两位随行的修士住在郊区属于王忠铭的寓所里。

  此前王忠铭已听说他将升任北京礼部尚书,但一天天过去了,始终不见正式任命颁布。于是王忠铭决定向一位答应过为洋人说项的宦官去说说,并邀请太监到城外分馆去玩,检视贡物。这位太监对利玛窦的贡物非常满意,但见他们绝口不提朱砂变白银的炼金秘诀,便开始拉长了脸说:目前引他们见皇上不怎么合宜,因为倭寇威胁着中国,中国人又不太懂得区分洋人,是不会接纳他们的。

  王忠铭听到这样的言谈,也听到朋友们的劝告,又由于对迟迟不见正式任命在京就职感到失望,而他自己必须在规定的期限离京,所以他想立即打发利玛窦一行重返南京。利玛窦却不甘心这样快就服输,还想千方百计赖在北京不走。结果只是屡屡失败,带来的银票是假的,兑不到钱就没法租房子;利玛窦的当了京官的朋友却不肯接见他,持王忠铭八行书求见的人也都回避见面。利玛窦想定居北京的理想化为了泡影,只好怏怏不乐地赁舟驶返南京。

  当然,这次北京之行也并非全无结果。且不论神父们对于中国真正治理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他们还对北京和沿途大城市的纬度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作为一个重大的地理发现就是辨明了马可·波罗所说契丹和中国是不是一回事。最显著的成绩是在往返途中,利玛窦和郭居静修订完成了一部以后成为欧洲人学习汉语的基础著作。他们分清了声调和清浊,然后用拉丁字母为汉语注音,规定后人都必须这样读和书写。这一方案虽不太完善,但利玛窦开创了汉语拼音化的先河。在旅途中,利玛窦还修订完成了《四书》的翻译和诠释,对初学者来说帮助很大。似乎也是从这时开始,新来的传教士不再文言和白话同时一起学,而是先学口语,再学书面语言。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