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隆美尔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三 | |
|
|
人们都对隆美尔的才干深信不疑。希特勒为了蒙蔽视听,曾信心十足的预言,“敌人今年的进攻将在最有意义的一块地方遭到彻底失败”。如今人们似乎明白元首为什么处处精打细算,为的是把一切都集中在西线的胜利上。 这种骄矜自满的情绪也漫布在德军前线的部队里。 赫尔穆斯·兰格在家信中写道:“一切有关人士竟然表现了惊人的怡然自得,特别是参谋长斯派达尔。” 夜里,他们全体睡在峭壁中的防空壕里,镶板的小屋里有暖气、空调设备,头顶上是100英尺厚的岩石。他们异常镇静地对待眼前发生的事情。每天早晨,一遇到隆美尔上战场上去,参谋们便退到乒乓球室里,他们进行双打比赛。 隆美尔不参加他们的游戏。像在非洲一样,一股同样的不知疲倦的活力推动着他奔赴战场,促使他密切注视事情的发展,他计算散兵坑能容纳几个掷弹手,什么地方需要炮火支援,什么地方该投入增援部队。 一位战地记者曾写道:“在知识和能力遇到人类自己的局限和制约的时候,直觉便大显身手了——超感官的自觉是生就秉赋灵感和洞察力的产物——这就是一个将才真正具有的领导素质。隆美尔秉赋这些素质。” 隆美尔发现敌军士兵都很年轻,平均为22岁或23岁。而他手下的步兵师平均年龄为35—37岁。 与阿拉曼战役一样,敌人投入战斗的装备和弹药远非德军所能相比。盟军使用了两栖坦克、扫雷坦克。 6月9日,德军没有大的作为。下午,隆美尔一直呆在第7集团军的指挥所里,他开始忧心如焚起来。 美国人眼看就要杀出他们的桥头堡,挥戈向西,跨过瑟堡半岛。为了对付瑟堡半岛面临的威胁,隆美尔企图调集一部分精锐部队,但因缺少运输车辆和燃料,以及敌军的空袭,未能如愿。最后他被迫决定先防守,等所有部队准备就绪再进攻。 6月10日,隆美尔再次驱车到诺曼底。盟军的空袭使他不得不接连30次跳出小车找掩蔽物卧倒。 最后总算到了吉尔的指挥所。吉尔向他汇报了局势,隆美尔就不断恶化的局势向凯特尔起草了一份措词强烈的电文,在电文中他列举了德军的种种不利条件,建议重点防御西翼,保卫瑟堡,消灭美军桥头堡。但最高统帅部否决了他的建议,命令他将重点放在东翼。 但这中了蒙哥马利的圈套,他正是为了声东击西,吸引德军向东,以减轻美军向瑟堡进攻的困难。 6月11日,战争对德军愈加不利,在希特勒的大本营里,不管人们从表面上怎样对希特勒的计划信心十足,但私下里却认为西线败局已定。 的确,盟军方面经6月7日至12日六天的激进,已初步在80公里宽的正面上建立了集团军群统一的登陆场,并在同一时期输送了32.6万名官兵、5.4万辆车辆和10.4万吨军用物质上陆。希特勒和隆美尔原来在盟军登陆之初将其赶入大海的计划破产了。随着盟军第二战场的开辟,隆美尔把主要精力投入建立新的防线,以使盟军尽可能长时间地呆在登陆场内,但希特勒仍坚持发动反攻,把盟军赶下海去,使隆美尔难以专心志致地按自己冷静的判断进行防御作战。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