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麦克阿瑟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四一 | |
|
|
§发难华府 丢官罢职 中朝军队的新年攻势再次引起华盛顿的一片恐慌。 随着战线的稳定,李奇微发回了令人鼓舞的消息,说他能顶住任何新的进攻。这对日益寒心的决策者们来说不啻是一股冬天里的暖风,坚定了他们不必扩大战争也能坚持下去的信心。 但是,下一步怎么办?这个问题全世界都在辩论。 为了试图作出回答,制定出相应政策,杜鲁门,艾奇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几乎作出了众口一声的推测。克里姆林宫的总目标是“统治世界”或“奴役”所有西方世界。最大的危险仍在西欧。美国必须在那里大量部署军事力量。至关重要的是美国绝不能陷入亚洲的一场持久战,消耗掉原应部署在欧洲的力量。这很可能正是克里姆林宫所希望的。这也就是它为什么首先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 基于上面的推测,华盛顿的国务院开始初步制定以下政策:把战争限制在朝鲜,保持对空海力量的限制,不再派任何增援部队,稳住三八线附近的战线。 因此,他们要麦克阿瑟继续执行既定的方针,并且重申:“在首先考虑部队安全和保卫日本的基本任务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杀伤在朝鲜的敌军。当你判明必须撤退才能避免人员和物资的重大损失时,就可从朝鲜撤至日本。” 麦克阿瑟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看作是一个圈套。让他来掌握“重大损失”的确实含义以作出是否撤军的决定,这本质上是将责任推在他头上,而华盛顿方面就可像懦夫一样避免作出这个令人讨厌并肯定招来非议的决定。因此他马上回电声明:他的部队按目前的实力不能完成既防守朝鲜而又同时保卫日本的任务;而且以现有的部队来守住阵地,也只能维持有限的一段时间。进而,他又要求华盛顿明确美国在朝鲜的军事目标是无限期地打下去直至最后胜利,还是只坚持一定的时间,或是为了避免损失而尽快撤走。 而要坚持下去,只有采纳他的四点建议才能坚持并最终取胜;要撤走,现在就不必遭受无谓的损失。另外,让官兵们“以生命去换取时间,”也必须让他们充分理解其政治意义和行动目的,否则将严重影响士气。 对于麦克阿瑟连珠炮的反问和抱怨,也使华盛顿方面对他本人的士气是否高昂产生了怀疑。艾奇逊称他的这份电报是一份遗书,其用心之一是在形势一旦恶化时为自己开脱一切责任;其二是向华盛顿施加最大压力,迫使其接受扩大战争的建议。这份电报使华盛顿方面深感不安。 很快,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两位参谋长柯林斯和范登堡飞到了东京,然后飞到朝鲜,深入前线,以调查第8集团军的士气。在对地面部队和空军进行了彻底视察后,他们提出了一份与麦克阿瑟截然相反的报告。 李奇微的部下士气高昂,而且正准备严厉抗击任何大规模的进攻。这一新的报告使华盛顿方面欢欣鼓舞,如释重负。在1月17日举行的国家安全会议上,关于扩大对华战争的建议被搁置一边了。从此,华盛顿方面对麦克阿瑟更加不信任了。他们直接从李奇微那里获取信息,使麦克阿瑟成了一个被架空了的总司令。 1月25日,李奇微利用中朝军队休整之机,发起代号为“霹雳行动”的大规模试探性进攻。10天后,这一行动又发展成为代号为“霹雳围剿”的大规模持续进攻。2月21日又开始实施了屠夫行动。经过艰苦的作战,它慢慢打回了半岛北部,再次控制了江汉沿岸的一条防线。 此期间,麦克阿瑟不断视察朝鲜前线,并且随身带着参谋和东京的记者团。有一次视察,正值李奇微和他的军长们刚刚设想并小心谨慎地制定了一次有限进攻的计划,麦克阿瑟就赶到了。他召集战地记者,当着李奇微的面,洋洋自得地宣布:“我刚下令恢复进攻。”李奇微也是个有强烈自尊心的人,他对麦克阿瑟竟用这种方式来炫耀自己,把李奇微之功据为己有,感到极为惊诧。他给麦克阿瑟写了一封措词谨慎的信,暗示说将军对前线的视察过于兴师动众,太惹人注意。真正的危险是这些举动在发起进攻前就把消息泄露给了敌人,因而对安全造成威胁。从那时起,麦克阿瑟等到进攻发起后才再次走访前线,这很可能是在麦克阿瑟军事生涯中,一位下级敢向他挑战并使他安分守己的唯一的一个例子。 当“联合国军”再占汉城,并很快进抵三八线附近地区据,是否越过三八线的问题又出现了。从军事上看,要将中国军队赶出北朝鲜几乎是不可能的。若不顾一切地向北推进,能不能到达鸭绿江还是个问题,纵然到达了,战争就会结束吗?他们面对的将是整个中国,这势必招致更惨重的失败。看来现在面子已保住,能在此时军事上尚处于有利地位,实现停火是难得的好时机。于是,在华盛顿、杜鲁门、艾奇逊等人开始全力进行被麦克阿瑟认为是“绥靖主义”或“投降”的工作:朝鲜停战协定。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