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马克思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三 | |
|
|
1857年的危机并没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期待的那样演变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但是这一危机依然产生了革命的后果,不过这些后果只是表现为王朝的兴替而已。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帝国相继形成;法兰西帝国从世界舞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德国也开始了民族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德国的民族运动是货真价实的。按照他们的意见,这一运动是“自然地、本能地、直接地”发生的,并且可以吸引那些反对政府的人们。他们认为德国的这一民族运动从一开头就对奥地利在意大利的异国统治和意大利争取独立的运动采取冷淡的态度;人民的本能要求为反对路易·波拿巴而斗争,为反对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传统而斗争,而且他们的要求是正当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法俄同盟对德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马克思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写道,第二帝国的财政状况和国内政治状况已达到危急的地步,而只有对外战争才能使波拿巴的政变在法国所确立的统治以及反革命在欧洲的统治苟延残喘。他担心意大利的解放只能给波拿巴以借口来继续压迫法国,使意大利受他自己的统治,把法国的“自然疆界”向德国方面推移,变奥地利为俄国的工具,并且把一场合法的或非法的为反革命而进行的战争强加在人民头上。 正像在第二个小册子里所指出的,恩格斯把德意志联邦帮助奥地利的行动看成是一个决定性的关头,因为那时俄国将出现在战场上,以便使法国侵占莱茵河左岸,而自己也可以在土耳其放手行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德国各邦政府,特别是柏林的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们”将会使奥地利任凭命运的摆布。因为他们欢迎那把莱茵河左岸让给了法国的巴塞尔和约的缔结。而当奥地利人在乌尔姆和奥斯特尔利茨被打败的时候,他们也暗中感到十分欢喜。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民族运动必定能推动德意志各邦的政府前进。为此恩格斯曾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如果法国人和俄国人同时进攻我们,如果我们面临着灭亡的危险,那末战争对我们来说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所有的政党,从当前执政的政党到齐茨和勃鲁姆都将要在这种绝望状态中垮掉,而人民为了拯救自己必将求助于最有果敢行为的政党。” 意大利战争的两面性质在流亡者中间引起了旧的矛盾和新的混乱。正当意大利的和法国的流亡者反对意大利的解放运动同法国的波拿巴政变合流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德国流亡者却想重复他们过去的错误。他们念念不忘靠摄政王的恩典而开始新纪元,指望他们自己也能分沾到这个新纪元的一点恩惠。金克尔是这种思想的代言人。 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丈夫的马克思夫人,由于福格特的“卑鄙攻击所造成的极大烦恼”,比马克思本人更为痛苦。这些攻击使得她许多夜里不能成眠。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勇地忍受了一切并且细心地誊写了付印的大量原稿,可是,工作刚一结束她就病倒了。 请来的医生说她患了天花,孩子们必须立刻离开家里。 可怕的日子到来了。李卜克内西夫妇把孩子们带到自己家里去,而马克思和琳蘅·德穆特则担负了照顾病人的任务。剧痛、失眠,对寸步不离病床的丈夫感到的万分担心,还有她那虽然神志始终清醒,但是失去了一切外部感觉的病情,这一切都使他痛苦难忍。 直到一个星期之后,才多亏过去种过两次牛痘而有了转机。 对荷兰的舅父菲力浦斯所进行的“打劫”是相当成功的。马克思从荷兰到柏林去,为的是实现拉萨尔过去多次谈起的一个计划——创办自己的党机关报。 在1859年危机时期,人们特别强烈地感到必须办这样一个机关报,而由于1861年1月国王威廉即位时颁布的大赦令,出版这样的机关报的可能性就出现了。大赦的条件是十分苛刻的;那里面有不少圈套和阴谋,然而它依然使得《新莱茵报》的前编辑们能够返回德国。 拉萨尔在柏林“十分友好地”接待了马克思,但是这座“城市”在马克思“个人看来仍是讨厌的”。这里没有任何高明的政策,却有同警察的无聊争吵和军人同文官之间的倾轧。“柏林盛行一种傲慢无礼而轻浮的风气。议会受到蔑视。”甚至同1848年的协商派(他们当然也并非巨人)相比,拥有西姆桑和芬克之流的普鲁士下院在马克思看来也不过是“官厅和学校的奇妙的混合物”。在这班侏儒的肮脏小屋里,唯一比较出色的人物是一方面的瓦尔德克和另一方面的瓦盖纳和唐·吉诃德式的冯·勃兰肯堡。然而马克思依然觉得,他大体上感受到了自由思想的气氛,以及大多数公众对资产阶级报刊的强烈不满;各阶层的人都认为大难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认为,在秋天即将举行的选举中,先前的那些协商派,也就是被国王当作红色共和主义者而加以畏惧的人,毫无疑问会当选,而在讨论新的军事拨款的时候,斗争将突然地爆发起来。因此,马克思认为拉萨尔关于出版报纸的想法是可以考虑的。 马克思离开柏林之后就到了莱茵省,在科伦访问了自己的老朋友,大特利尔探望了高龄的母亲,她的晚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5月初,马克思返回了伦敦。 他希望他的一家能最后不再受穷,他能够完成自己的著作。在柏林,他在几经失败之后,同《新闻报》的编辑部建立了关系。编辑部答应为他的每一篇社论付一英镑的稿费,为他的每一篇通讯付半英镑的稿费。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