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明治天皇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二


  日本方面另派黑田清隆,取代副岛种臣担任国界划定谈判代表。黑田是萨摩藩士,现任北海道开拓长官。他视察了桦太现场,结论是国界问题不予深入为好。

  他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这地方虽说日本人先来,但都是零散的、自发的、任意的。好像修了房屋,没有安装门锁,难怪外人可以自由闯进来。俄国人后来一步,人家是有组织、有计划进入库页岛,带来了家具财产,落地生根,开发已经取得成果。何况桦太那地方,一年中有六个月冰雪覆盖,农产品没有像样的东西。仅仅出产煤炭,作为渔业基地尚有利用价值。为了这样一个小岛,日本若派去军队,一定会引起军事冲突,打起仗来,那就得倾注全国力量殊死战斗。

  如果没有这样的决心,就别轻举妄动。小日本在大俄国面前退缩了。

  日本维新以来时日尚浅,光北海道的开发,就需要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放下北海道去抓桦太,是舍近求远、弃大争小,实在有点得不偿失,愚昧透顶。

  即是说:不必投入太多力量拼死争夺,可以慢慢谈判协商。

  方法有二。或者以北纬50度划分南北;或者放弃桦太。当然不会是无偿白送,俄国可以出一笔钱收买;美国的国土很多不是买的吗?要不然,与其他的土地交换也行。

  本着这一立场,起用了榎本武扬。榎本是旧幕府的海军副总裁,在维新战争中曾对抗官军,后来投降,在明治政府任官,位至海军中将。

  榎本在明治七年一月,兼任特命全权驻俄罗斯公使。三月,朝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进发,八月二十日开始谈判。次年(明治八年)五月,划界达成协议。原则是日本放弃桦太岛,领有了乌鲁普岛以北的千岛列岛之主权。

  这样,日、俄间的北方边界问题,总算划上了一个句号。

  前面已说过,在幕府执政时期,为了削弱天皇在国民中的影响,一直把天皇禁锢在宫中。二百年来,天皇足不出宫墙。到了幕府末年,全国尊王意识盛行,孝明天皇迈出了行幸的第一步。到了明治维新,睦仁行动完全自由,只要一有时间,就到全国各地巡幸。他先后六次出巡,足迹遍及日本列岛。这在日本历代天皇中,他是惟一的一个。

  庆应四年三月,睦仁首次行幸大阪;同年九月到东京。明治五年五月份,开始历时50天的西南巡幸。他的出巡决不是走观观花,浏览名胜。每到一处,对地方的行政、教育、产业、文化的状况极为关注。对在维新战乱中死于非命者,按日本风俗镇魂、慰灵。对地方上的孝子、义仆、节妇,以及才学优异者,包括外籍教师,都予以公开表彰,下赐钱财物品。这完全是以中国古代儒学为榜样,在东洋实践的另一种版本吧。

  这些活动,给国民留下了明治天皇是何等尊贵何等圣明的好印象。而且使睦仁熟悉了社会,了解到下情,得益匪浅。为日后制定国家大政方针大有裨益。

  他自己曾这样说过:

  莫如身临其境者,
  方知其治当如何。

  明治虽说极力改革皇室的若干旧传统,但依然保持着很多固有的习惯。比如,天皇被人工大大地神化,成了日本国民心中的活人神。他亲政以后,重大决策皆出自他一人之口;但在形式上,举凡大臣入宫汇报、请示等“俗务”,天皇只端坐静听,绝不当面开口回答。这个传统甚妙,事情办好了,是天皇的德威感召;办了坏事天皇没有任何责任。“万世一系的神的子孙”自然永远正确了。后来这个传统订进了明治宪法。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裕仁天皇正是依据宪法“无答责制”条款为由,逃脱了战犯审判。但是这一来,历任天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往往不被外界所知。因而他们的“语录”、“文集”之类文献资料,比起外国元首来,自然也就不多了。

  第六章 西方损失东方补

  1. 侵台与征韩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有到中国去的志向。

  从前也可以说只是一种憧憬。一直想突破狭小的岛国,把中华四百余州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而朝鲜,不过是过渡到中国的跳板和通道。

  日本古代神功皇后的三韩出兵,可说是这一梦想的产物;1592年幕府执政者丰臣秀吉的远征朝鲜,目标也是在此。秀吉好比老鼠想吞掉大象,想征服中国,让日本的天皇取代大明朝皇帝。

  征服朝鲜是达到最终目标迈出的第一步。但是秀吉自不量力,他的大军刚踏上跳板,就遭到朝鲜军民和中国的援朝抗倭部队的联合抵抗,被打得惨败。

  日本人不死心,300年后死灰复燃,改头换面提出了“征韩论”。西乡隆盛等人就极力鼓吹向外扩张,再三鼓吹“征韩论”,一时此风甚嚣尘上。

  神功皇后和秀吉的时代,情况单纯得多,只涉及日本、朝鲜和中国。到了明治维新以后,美、英、俄等西方各国挤了进来,问题就复杂了。

  于是,日本人提出了一个口号: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