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明治天皇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七


  相对说,海军是慎重论者。日本与中国,仅从军舰的数量来看,差跟就很大。三年前,中国的北洋舰队访问时的恐惧,令人难忘。

  也有一种呼声认为:胜负嘛,不打怎会知道?当北洋舰队在横滨停泊时,有一位被批准登上旗舰定远号参观的新闻记者,尽管惊叹其气势的雄壮,装备的精良,却对官兵的纪律、士气以及训练的精度提出了疑问。他歪着头沉思:好容易有这样优秀的巨舰,不知道能够充分发挥其性能的人员是否齐备。这样一来,威风凛凛只是一种外观,也许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再说东学党的状况。

  占领全州时,是东学党势力的最盛期。从各地疾驰而来的起义者号称数万,但实际无法计数,也缺乏严密的组织和指挥。受到朝鲜政府军的攻击,加上李氏王朝同意农民军提出的平分土地等十二条件,缔结所谓“全州和约”,诱骗农民军撤出了全州。

  因东学党已经烟消云散,日本军和大清国军都没有了出兵的理由。但只要对方不撤走,就不会单方面撤军。于是开始了两军险恶的持续对立。

  日本又给熊本的第六师发出动员令,九州地方的防卫,更加森严起来。

  7月23日,日本联合舰队从佐世保起锚,朝群山海面进发。联合舰队分为本队,第一游击队,第二游击队三支。其中第一游击队于25日晨6时30分,在丰岛海面与南下的中国军舰济远号,广乙号遭遇。

  第一游击队,由旗舰吉野号,秋津洲号,浪速号三艘军舰组成,司令官是坪井航三少将。

  以丰岛海面的海战,拉开了日中战争的序幕。很快在7月29日的《时事新报》上,登载了下面的文章 :

  尽管清国军舰修饰外貌,与西方诸国的军舰相比也不逊色,但舰内的器具等物却不完备之极。大炮等物,外观虽也精美,内部却生锈。特别是步枪,枪筒内部全部腐蚀,不能使用。先年来我国之定远号,占清舰中之第一位。定远号尚且如此,其他可推想而知。

  由于取得丰岛海战的胜利,日本一些人忘乎所以了。好像《圣经》上的年轻人达比德,打败了巨人格里阿台那样,变得飘飘然了。

  把当时两国海军力量作一比较,可以看出:

  日本方面:军舰28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5.9万吨。

  中国方面:军舰82艘,鱼雷艇25艘,总排水量8.5万余吨。

  照这样,无论是谁来看,只能是中国占有压倒优势。

  但是,仔细一调查当时中国海军的内情,事情就有些不同了。其实并非是82艘军舰同时参战。在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舰队中,听到李鸿章的命令,真正奔赴战场的,只有北洋水师全部和广东水师的三艘。

  这不是没有先例。在十年前的中法战争时,福建水师的全部和南洋水师的三艘舰艇,被法国舰队击沉时,李鸿章一艘也不想拿出自己的北洋水师。如今北洋与日本作战,南洋绝对不会派船来助阵的。这样一来,真正与日本作战的,就只有军舰25艘,鱼雷艇13艘,总排水量5万吨了。比日本还少了9000吨。加之,军舰上所驮载着的大炮,炮膛已经是斑斑锈迹了。

  具体到丰岛海战,双方的战斗力对比也相差悬殊。日本投入的舰队,合计吨数约为1.1万吨,而清政府只有3300吨。是三比一。加之,装备的炮数和性能,也相差悬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胜才是白痴呢。

  2. 侥幸得胜利

  在海上,日本舰队虽然打败了北洋舰队,但在陆地上,两军还在对峙着。

  中国的步兵骑兵共有4000人,由叶志超指挥,一开始在汉城南方100公里处的牙山登陆。为了防备与日本军的冲突,他给部下总兵聂士成3000人,使之守备成欢,自己率领1000人,据守在天安。

  与此相对,日本军有事先在仁川登陆的大岛少将率领的混成旅6000人。

  关于这个混成旅,还有内部故事。

  一开始,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中将是这样想的:

  日本在明治十五年和十七年,在汉城事变中,两次都落于人后,都是因为兵力少。这次,日本多派些兵去,得压倒大清国才行。到目前为止,大清国向朝鲜派了四五千兵,日本至少要派七八千人去才行。

  于是,川上去访外相陆奥宗光进行磋商。陆奥说:“我和你深有同感。只是如你所知,伊藤先生是个彻底的和平论者,不管什么事,都不愿刺激外国引起纠纷。让伊藤答应,可真难哪。”

  川上说:“您看这样提出问题如何:先说要派一个旅,让他答应。若照平时的编制,一个旅有两个团,约为2000人。就只这个数,伊藤该不会说不的吧?”

  “可是,这个数字,与你所说的七八千人,不是差得远吗?”

  “可是,陆军中的混成旅,情况就不同了。除了步兵之外,加上骑兵炮兵工兵,把一切都加上,就成了七八千人。只要有这个数,也就可以了。”

  “伊藤要是说混成旅不行,那又怎么办?”

  “他对军事是个外行,多半是分不清的吧?这倒像是设骗局,不过也是为了国家,就让他答应吧。”

  两个人串通之后,就以派兵一个旅在阁议上通过,然后大量地派起兵来。伊藤博文过后听到真情,大发雷霆道:“上了你们的当!”

  那是日本已经打了胜仗以后,发火也是白发。

  这套手法,是日本陆军的传统。后来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叫“满洲事变”)也好,“七七事变”(日本叫“日华事变”)也好,军部总是把一般的制止不予理会,我行我素。

  开战之初,日本陆军的总兵力是七个师。明细数字是军官以下兵员约20万,军马3.8万匹,野炮山炮共240门,步兵所携带的武器是口径8厘米的村田枪。

  与此相对,大清国军有八旗,绿营,勇军,练军四种,其中八旗和绿营二军,创建以来已有200年的历史,但编制仍然是老样子,其现代战争的作战能力等于零。

  所以,有用的只有勇军和练军。他们以500人为一营,其实各营参差不齐,平均也就是250至300人。全国有步兵862营,骑兵192个营,加起来有35万大军。

  但是,这些军队,每个营的编制组织,都无一定之规。携带的步枪,大体上是毛瑟枪。在同一个营中,既有持莱明顿,格拉,斯奈尔德等等不同牌号的枪,也有使用两人共抬的火铳。既有机关枪,也有手持古代青龙刀,长矛等的。总之,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和海军一样,数量上看去不少,顶用的一半也不到。

  且说欺骗伊藤博文派遣出去的大岛少将的混成旅,与相距约50公里南方牙山的中国军对峙起来,8000人对3000人,日本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