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诺贝尔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 | |
|
|
阿佛列的外婆很疼爱他,经常为他讲一些瑞典和丹麦的童话故事,这时他总是乖巧地静静聆听,脑海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或许是这个原因,激发了阿佛列的幻想,使他也想到父亲所在的遥远的俄罗斯去。 在他幼小心灵中所燃起的无数幻想,也许就是他日后发明创造的胚芽吧! 在校园里,他经常远离同学,独自坐在树荫下看天空中变化不定的云彩,看地面上昆虫的各种动态,因此老师很有把握地断定他将来必会成为诗人或文学家。 老师的看法确是有几分正确性,他对文学的兴趣极浓厚,也曾写过诗和小说。 但这种单独玩耍的个性以及对大自然观察入微的情形,其实是他将来长大后细心研究和发明能力的雏型。 父亲到俄罗斯,一转眼已有三年。此时,阿佛列也已9岁。就在这一年秋天,家人收到父亲从俄罗斯寄来的信。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也是家人长久以来最大的期盼与愿望,他们终于能和父亲团圆了! 他父亲在信中对往昔家中艰难的生活向家人表示极大的歉意,并说明最值得庆幸的是全家人就要在俄国共同创造美丽的生活了。伊马尼尔在列宁格勒已拥有制造军用机械的工厂,身为瑞典籍的发明家,深受俄国的重视。 “太好了!”“我们就要和爸爸见面了!”“列宁格勒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吧!”大家兴高采烈地揣测、憧憬着未来。 这时,罗勃特13岁,路德伊希11岁。一家人为了准备搬家而忙碌起来。 1843年10月22日,也就是阿佛列10岁生日那天,一家大小抱着无限的欢乐和希望离开瑞典,乘坐轮船渡过波罗的海向俄国的列宁格勒出发。 列宁格勒市街中心有高耸的寺塔及圆形的屋顶,屋顶上直立的尖柱和建筑物间石砌的大道,都与瑞典迥然不同。他们乘坐的马车轻快地奔跑着,并时时发出喀啦喀啦的声音为他们喝彩。 骨肉重逢,诺贝尔一家人再也隐藏不住内心的兴奋和喜悦,他们脸上无时不展现出笑意。孩子们更是左顾右盼,对异国大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感到惊奇。 伊马尼尔看到已长大的孩子们,尤其看见阿佛列活泼、健康、快乐的模样,心中更有无比的欣慰。在摇晃不定的马车中,阿佛列仔细听着父亲和哥哥们的对话,眼睛还不停地浏览两旁奇特的景致。不久,他们就到家了。 “今后你们三兄弟要彼此勉励,努力求学,才能成就比父亲更伟大的事业,你将来打算做什么?罗勃特!”伊马尼尔问罗勃特。 “我一定要成为伟大的技师!”罗勃特说。 “我们家向来很穷,所以我要做一个大企业家,赚很多很多的钱。”路德伊希说。 “我将来要做发明家!”阿佛列不甘人后地抢着开口。 “好了,好了,将来想做什么都可以,目前最重要的是好好用功读书。”母亲严肃地对他们说。 “在列宁格勒可有好的学校?”母亲关切地问伊马尼尔。 “当然有,但他们还不懂俄语,所以我们要先请一位老师教他们学俄语。” 就在第二天,父亲为他们请了一位教俄语的老师。 三个兄弟都非常聪明,尤其是阿佛列,年纪虽小,成绩却不亚于两位哥哥。 “阿佛列,你很有语言天才,很快就把俄语学得很好了。”父亲不时夸奖他。 “学外国语言很有趣呀!”阿佛列说。 “很好,俄语学会后我再教你英语、德语。” “一定喔!老师您一定要教我喔!”阿佛列要求他父亲教他多种语言。就这样,除了俄语,他又学会了多种外国语言。 哥哥年纪较长,作业做完后,还得到爸爸的工厂里,实地学习操作各种机械或帮忙处理办公室的事务。 伊马尼尔说:“我真以你们为荣,你们的确不愧是我的儿子。 只要大家努力不懈、合作无间,相信不久我们就可拥有规模更大的工厂了。” 伊马尼尔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形,也感到满意而骄傲。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