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纽曼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三


  在它的每一幢小巧、现代的平房里,家具简单但足够使用,在两间卧室和一间起居室之外,每幢平房还有一个壁炉、一间带厕所的西式盥洗室(但没有浴盆或淋浴)、玻璃窗,有的还有一扇通往花园平台的玻璃门。每天早晨,厨房和盥洗室的用水得由苦力用桶从附近的滇池湖挑来,爬上又窄又陡的木板梯子,倒进撑在一个柱子上的水箱里,这样的水箱,每幢住宅一个,如果要饮用这种水,那还得将它煮沸几分种。这里只在白天供电,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30分,只要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广播时间一到,供电便停止。纽曼还有一个女厨师和一名留宿女佣人,她们留着长辫子,走起路或干活时,长辫子在背后一甩一甩的,她们在他家里每星期工作七天。她们是由中国银行提供的,中国银行与中央政府另有协议,要照顾好“友好”的外国人。房租和女佣人们的薪金都没与他们商量。

  纽曼搬进这个村几个月,一位名叫布朗的美国领事馆官员奉命回国,他把他那台很大的菲利浦牌短波收音机留给了他,作为他为他修好了那辆马力很大的哈得逊牌敞篷车刹车的报答。从那时起,他就像所有外国人一样,虔诚地收听每天下午六点英国广播公司伦敦向东方播放的节目。精彩的新闻广播开始时,先是英国议会大钟声,随后是广播员那著名的低音:“我们在伦敦播音,现在是新闻……”这是他们获得外面世界报道的惟一来源,他们真该向伦敦的英国广播公司致敬!

  在昆明市外的雷诺厂,20辆柴油发动机的卡车,正准备好要首次登上还没有完全修好的滇缅路。纽曼做了自我介绍之后,经理问他:“你愿意带领这个卡车车队去缅甸边境吗?”这些卡车将装载锌棒和钨棒,从中国经缅甸首都仰光运往美国,然后再装回一桶一桶的航空汽油和柴油,一箱一箱的机关枪子弹和许多的每枚重达500磅的空用炸弹。如果纽曼能写一份道路情况的调查报告,并附有呈交经济部的适当建议,那就更好了,他感到这差事很有吸引力,就答应了。“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两星期以后”。

  纽曼的助理司机和另外十几辆车上的38名司机都是中国人、他每天都到雷诺厂去协助检查每一辆卡车和发动机。令他非常失望的是,他在香港学到的广东话和他最得意的手势,在昆明一点也用不上,完全一样的中国文字在那个地方的读法却完全不同,使得纽曼和他的同事之间谁也听不懂谁的话。

  车队出发前的一个星期,昆明市拉响了一次空袭警报,尖叫尖叫的警报声向这个城市的市民表明“是要发生什么事了”。在陈纳德的帮助下,中国人建立了一种简单但很有效的预警系统。它是在市区最高的山丘上竖起一根高杆,杆子的顶端挂一个直径五英尺的红球,从各方向都可以看到,告诉大家在离昆明200英里的地方听到或看到了有“来历不明的飞机”,正在向昆明飞来;45分钟以后,发现这些“不明飞机”已到了50英里远的地方,正明显地向昆明飞来,第二个红球就升起来;10分钟以后,飞机已经离这个城市很近而且足以被认定是日本飞机,第三个红球就升起来了,和另外两个红球挂在一起,在任何道路上都禁止再有任何活动。天空中由九个银点组成的V字形,在阳光下闪着光,肉眼几乎看不见,几秒钟之前还在23000英尺的高空穿过昆明市中心,现在正在城外他们的头顶上嗡嗡飞过。在这些银点的下面,亮光一闪,看起来就像有传单撒向大地,随后一声轻微的尖啸声由弱渐强,等响声如雷鸣一般时,空气便开始震动,一连串的爆炸就像一座爆发着的小火山,这是纽曼第一次“挨炸”,这也是对昆明的第一次轰炸。那一天,他精神上的迷惘多于害怕。

  30分钟后,第一次空袭结束了,警报解除,红球落了下来。后来纽曼步行进城,去看看情况如何,看到的一切令他毛骨悚然。在这座“未设防的城市”的市中心,死人横七竖八,到处都是,他们的五脏六腑都露在外面,各种颜色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受伤的男人、女人和儿童到处躺着,他们身上、手上、脚上沾着血,死人的身旁跪着他们放声哭嚎的亲人,木头房子在燃烧,两头水牛被炸弹的弹片撕成了碎片,这些,就在他所进入的北门附近的人行道上,真是惨不忍睹!

  在这以后的每次空袭里,纽曼都吓坏了,由于自私的天性,他惟恐日本的轰炸机飞行员中,会有人把应该对准昆明市中心而投下去的炸弹,晚投几秒钟,而把距城墙半英里远的模范村炸成粉碎,他也担心飞机与地面之间的逆风和顺风的计算错误,或是炸弹会在飞机弹舱里多停留了那么一下,都有可能把他们给毁了。

  不管是中式房屋还是模范村都没有地下室,当第二个红球升起时,他们外国人就从家里跑出来,在穿过他们村子的道路下面的一直径为周英尺的排水管里,挤成一团躲避炸弹;住在他们附近的中国人,总要靠得离他们近近的,一个农民告诉纽曼,他们相信他们这些“洋鬼子”能知道炸弹往哪儿掉,往哪儿躲保险。

  除了星期天,昆明几乎每天都是在上午10点挨炸。据后来一个被俘虏的日本飞行员供称,27架日本双引擎飞机,编成3个V字形,每个V字形9架飞机,每架飞机投掷5枚炸弹,把昆明当做训练靶标。中国人民具有惊人的恢复能力,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已经掩埋了死人的尸体,清除了堵塞主要街道的碎石烂瓦。男人女人一齐动手,把大片倒塌的泥墙用铁锹堆成一大堆,再用水和成泥,就开始做新的土坯,摆在太阳下晒三天,如果在随后的72小时里没有再轰炸,就用这些土坯立即重建他们被毁掉的泥屋。多亏窗户都是用纸糊的,没有因飞起的玻璃碎片而造成的损伤。

  这座城市没有自来水系统,昆明救火队救起火来,就像吉尔伯特和苏利万歌剧里的一幕,灭火用的水,由一个有五百多人参加的手里拿着桶的救火队,用桶从滇池湖一桶一桶传过来的,这些桶随后又回转过去重新装水。救火队长身穿色彩鲜艳的制服和镀克络末的头盔,站在一处高处,以便指挥众人救火。中国人的适应性还可以从其他方面看出来,在经过两次10点钟的空袭之后,很明显地,每天的轰炸也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了。每天早晨从8点到9点,人们毫不慌张地从城里出来,赶着牲口,用扁担挑着所有可以收拾到筐里去的家当,或者装在车里,从四座城门川流而出。在离城几英里远的地方,商贩们在路边撑起摊子,出售他们就地做熟或烤制的食品,手摇警报器发出“解除警报”信号之后,人们又回到城里去看他们是否还有个家或者做买卖的地方。

  尽管不得不改变它的生活规律,外国人居住的模范村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纽曼的厨子和女佣人以及他们在他邻居家的同事,在空袭中几乎都没有离开住宅,他们非常天真地跑到餐桌底下躲炸弹,头上顶个大锅。佣人们直到听到“紧急”警报才停下做家务。5点钟饭又做好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尽管每天都有轰炸,昆明的生活还是有它幽默的一面。我还记得饭馆侍者如何从客人手里诱惑出更慷慨的小费的巧妙方法(他们共同分享)。每一个离去的客人的名字和他给的小费的钱数,在他离开之前,都由侍者领班用低而洪亮的嗓子向全体用餐的客人宣布。这么一来,自然就使人在给小费时不敢小里小气了。

  城里的每一个人时常要雇人力车——由瘦而有力的苦力拉的两轮车。这些头脑简单、没有受过教育、无知但很诚实的人,对于荣誉和骄傲有他们自己职业的标准,一旦事先讲好价钱,即使因为桥被炸断了而跑路的时间比预计的要远两倍,也从不吵着要多的钱。苦力还会拒收小费,就算把一个体重很重的客人拉上陡峭的小山,他们也会认为那是一项成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